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那个里面盛放的是褐黄色的粉末,李潜猜测那应当是盐。还有一个大一点的广口罐子,李潜揭开盖子伸手从里面摸了些东西出来,仔细一看发现是粟(小米)。只是这小米实在太差了,不仅有许多谷壳和秕谷,而且还有一些细小的沙粒。这让前世吃惯了免淘米的李潜暗自摇头。
李潜将小米放回去取了勺子,伸进罐子里舀了下。李潜感觉勺子已经碰到了罐子底,拿出勺子来一看却只有半勺小米。看来罐子里的小米非常少。李潜索性拿起罐子直接将罐子里的小米倒进水瓢。倒光了罐子也不过有半瓢小米,连一斤都不到。李潜暗自纳闷,就这点小米能熬多少粥?够他们两人吃的吗?
小柱子见了连忙道:“狗剩哥少放点米,还有五天才赶集呢。”
李潜应了一声,将瓢里的小米倒回去一半,然后有些不习惯地用勺子舀了水倒进瓢里淘米。淘米自然要将秕谷和谷壳扔掉。李潜也准备这样做。他用勺子将浮起来的秕谷和谷壳撇起来刚要倒掉。
小柱子见了急忙道:“狗剩哥别倒。这些都能吃。只要洗一洗把沙粒淘掉就行。”
李潜听了手一颤差点连水瓢也丢了。小柱子见状连忙站起来道:“狗剩哥,我来淘米你来烧火吧。”说着从李潜手里接过水瓢和勺子。
李潜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酸楚,他没想到家里的日子竟然穷成这个样子。他默默走过去坐在灶前,拿起一根木柴放进灶膛。小柱子麻利地淘好了米下到锅里搅了搅,然后盖上锅盖,问道:“狗剩哥,粥里放些什么肉?山鸡肉?兔子肉?还是獐子肉?”
“哦。山鸡肉吧。”李潜心不在焉的道。
小柱子取下棚架子上吊着的半只山鸡,到一旁的木墩上用菜刀麻利地剁成小块,然后加到锅里盖上锅盖。
做完这些小柱子来到李潜身边坐下,道:“狗剩哥,你以前不是经常做饭吗?今天怎么感觉你有些怪?好像什么都不会了。”
李潜的心里咯噔一下。他望着小柱子道:“小柱子,其实,这次醒了以后我感觉自己忘记了很多东西。”
小柱子似乎并不吃惊,点点头道:“我听我爹说过,从高处摔下来后,有些人会忘记很多事,有的人甚至什么都不记得了,就连爹娘也不认得了。我爹还担心你也会这样呢。不过,现在狗剩哥你还记得我们就说明你伤的不重。狗剩哥,你说,你什么不记得了我告诉你。”
李潜抓过一根柴火一边摆弄一边思忖该问些什么好。小柱子见他拿着柴火不语,便道:“狗剩哥,这柴火还是你劈的呢你不记得了吗?”
李潜低头看了看柴火又回头看了看那一堆,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自己劈柴的情景。
“狗剩哥,你看你劈的柴火多好,一根根厚薄均匀而且都是顺着纹理劈的特别好烧。我爹说,你劈的柴火在集上最好卖了。”
李潜点点头,脑海中响起了梅宗际的声音,“不要觉得劈柴很乏味,练功夫就是个乏味的过程。想要练好功夫就得耐得住枯燥乏味。不要小看劈柴,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劈柴要顺着纹理劈,要把握好劈下去的力道。力道大了浪费,力道小了劈不开。要把力道用的恰到好处,既能劈开木头又不浪费,这样才不觉的累。斧头劈下去时胳膊别伸的太直,这样不容易控制力道。劈的时候要放松身体,动作不要那么生硬。要找准位置劈,每一根木柴都要厚薄均匀。等你练到用斧头跟用筷子一样轻巧准确才算略有小成。”
原来是这样。李潜恍然大悟。师父叫自己每天不停地劈柴原来是通过劈柴来练功啊。他取过两根木柴比较了一下,果然厚薄均匀而且纹理不乱。李潜暗忖,看来自己劈柴的功夫的确不错。只是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达到原来的水准。
李潜将木柴放进灶膛,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问小柱子道:“小柱子,你说这些柴火能换多少粮食?”
小柱子打量了一下那堆木柴,盘算片刻道:“我听我爹说过,现在得五十斤柴火才换一斤粮食。这堆柴火大概有两百斤能换四斤粮食。”
李潜大吃一惊,“这么少?”
小柱子道:“这不算少了。两个月前要一百斤柴火换一斤粮食呢。眼下马上就该耕种了粮食便宜了些。我听我爹说,等秋天粮食收获以后,只要三十斤柴火就能换一斤粮食了,而且还是很少有秕谷和沙粒的好粮食。”
李潜指着棚架子上吊着的肉干道:“那用这些野味换呢?多少能换一斤粮食?”
“这些野味换的话大概也得五斤换一斤粮食。”
嗯?前世过惯了肉比米贵的李潜听到这个比例吓了一跳。问道:“怎么粮食比肉还贵?肉不也能填饱肚子吗?”
小柱子摇头,道:“在咱这个山沟沟里别的没有就是野味多,多了自然也就不值钱了。再者天热了,野味也没法放的久。粮食就不一样了,能放好些年呢。现在兵荒马乱的谁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太平,自然能放时间长的粮食比野味值钱了。”
经小柱子这么一解释李潜释然。他继续问道:“那皮子值钱吗?”
小柱子摇头,道:“那些兔子皮、獐子皮、鹿皮都不怎么值钱。不过,听我爹说狐狸皮很值钱。可是得要没伤痕的。皮子上要带伤价格就会低的多。”
李潜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些。他之所以要记住这些,是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好好活下去。有位哲人说过,人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生还是死的问题。一个是如何生或死的问题。
生还是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过这用不着李潜再费心了。因为老天爷已经为李潜做出了选择。前世已死的李潜重新在这个世界活过来,这便是老天爷的安排。如果他还在生还是死这个问题上纠缠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爷的一番苦心?
如何活才是李潜需要操心的问题。看了眼前的景象,李潜除了心酸还是心酸。四面漏风的茅草屋,见了底的粮罐,师父一声声努力压抑着的痛苦咳嗽如同一块块石头,压在了李潜心头让他觉得无比沉重。
第一卷新嫩小荷初出水 第三章 活着就得有点追求
我要活下去,活出个精彩来。李潜暗暗对自己说,并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作为自己眼下最重要的追求。
李潜其实并不奢望能过上住着华美精致的豪宅、家里妻妾成群、奴仆无数、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但他更不想在穷山沟里苦熬日子。他不是“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他没那么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只是个想过丰衣足食日子的普通人。特别是前世过惯了物质丰富的生活他更难以忍受贫穷。
粥熬好了。小柱子先给李潜盛了满满一碗然后又将剩下的粥盛到碗里。
李潜看看另一只碗里的大半碗粥再看看自己这碗,伸手将两只碗换过来道:“我身体刚好肠胃弱,吃不了这么多。”
小柱子点点头没说话。
李潜道:“小柱子,麻烦你把锅清一下倒到盆里,晌午加点肉继续煮。然后趁着火旺烧些热水我想洗洗。”
小柱子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干起来。
李潜端了那碗满的粥来到梅宗际房里。
梅宗际的房子与李潜的房间一样简陋。不过他房间里比李潜多了两处不同。一是树墩上摆放着的笔墨纸砚和几本书。另一个是挂在墙上的一把似乎是剑的东西。看到这两样东西,李潜的脑海里泛起了与这两样东西相关的记忆。摆着笔墨纸砚和几本书的树墩是师父用来教李潜和小柱子读书识字用的。虽然两家都很穷请不起先生,不过梅宗际识文断字,他便让牛大叔买来粗纸,然后他凭着记忆默写了千字文和论语教李潜和小柱子识字。李潜和小柱子跟着梅宗际学了几年,虽在做学问方面还没什么成就但已能识字读书。在这个偏远的山沟沟里,能识字读书已是很了不起的事。
至于挂在墙壁上那把看上去象剑的东西其实是把刀。李潜以前曾仔细看过那把刀。那把刀的刀身云纹隐现,厚背直脊,薄刃,刃口呈细微的锯齿状非常锋利,乃是典型的唐刀。李潜前世是个唐刀爱好者看过不少唐刀的介绍,他结合记忆中有关这把刀的细节信息立刻断定这绝对是把好刀。只是刀鞘很陈旧,箍鞘的铜环已磨的锃亮似乎用了好多年了。李潜猜测,这应是师父的珍爱之物。不然师父为什么不将刀卖了治病?
梅宗际正坐在树墩前写着什么。李潜上前,低声道:“师父,粥熬好了。”说着便将粥放在树墩上,偷眼看了一下梅宗际写的东西不由得一愣。竟然是孙子兵法?!
梅宗际写完最后一个字将笔放下。看了一眼粥又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