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如果一、二把手为了打压自己而不惜公开得罪一个常务副县长,那自己还有必要在通南县混下去吗?恐怕真的要认真考虑今后的出路了。
第六,应该好好考虑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尽快理出一个思路来。目前,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列倒数第一、二位的就是冠山乡和益源乡,交通不方便,没有一个象样的企业……
牛三立就这样一边思考着,一边在工作笔记本上写着一些要点,脑子已高度兴奋。
刘梅也已经得知,牛三立很可能下去当乡长!
家倌步海生有些得意地道:“我说的没错吧?牛三立是压不住的,贾县长站出来了,还有一个没站出来的薛祥,还有纪委书记习太华,跟贾县长是互相支持的,这就三票了,下一步,无论是李书记,还是周县长,必有一方支持贾县长。”
刘梅有些不懂:“贾县长说话就那么管用啊?”
步海生道:“说话管不管用,并不完全在于职务和排名。现在李书记与周县长已经开始较劲,二边实力差不多,这时候贾县长的态度就很关键了,谁都想拉他过去,这时候说话就管用了。”
这样一分析,刘梅就明白了。
步海生道:“牛三立以后肯定就是贾县长的人了。牛三立这一下去,罗腊根又差不多要到站,你是有机会的,如果贾县长能帮你说话,希望很大。”
刘梅就道:“人贾县长为什么要帮我说话?”
“哎,不是让你成为牛三立的亲信吗?牛三立要帮你说话,那不等于贾县长帮你啊?”
刘梅心想:“你倒是算计得好,人牛三立为什么就要帮我说话啊?”
想着这些,刘梅就没有心思做事了,就起身来到牛三立办公室,还把门锁了。
牛三立还在深思中,也没注意来人,直到刘梅“恩”了一声,才惊醒过来。
刘梅笑道:“想什么呢,这么入迷?”说不清什么时候起,她就不叫他牛局长了。
刘梅主动给牛三立的茶杯里续了水。
牛三立就道了声“谢谢。”
刘梅小声道:“晚上我们一起吃个饭吧?”
牛三立就一愣:“有什么好事啊?”
刘梅道:“我有什么好事?是你有好事,以为我不知道啊?”
“我有什么好事啊?”
刘梅就按预想的方案,做出生气的样子,道:“我的想法,你应该也看出来了,你就那么清高啊?就算你清高,人家想好好在你手下做事,跟着你进步,这也不行啊?我刘梅就这么差啊?想巴结你都巴结不上啊?”
开始还有些装,说完这话还真有些伤心,眼泪都下来了。
牛三立就有些感动,说:“刘梅,其实,我们大家相处得都不错,我很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你能力不错,正因为如此,我牛三立不能挡你的路,要想方设法离开宗教局,这是我的真心话。”
刘梅就破涕为笑:“你真是这样想的啊?”
“不信拉倒。”
“我信,我信。三立,要不……你就把我当姐也行,有机会,你一定要帮姐一把,姐一辈子都感谢你。”
“恩”,牛三立道,“只要我能帮上你,一定会帮。”
“真的?我还是不信,你叫我一声姐,我就信。”
牛三立挠挠头,真就叫了一声“刘梅姐。”
刘梅噗哧一笑,起身凑到牛三立身边,贴住他耳边,道:“什么时候想要,姐都是你的。”
说完,媚媚地一笑,走了。
第二十九章 出招与接招(三)
晚上,牛三立在宿舍上网,照例登陆“东江发展论坛”,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贴子:《晒一晒东江省最穷的乡镇?》
对这个帖子,网友反应挺热烈,纷纷跟贴,其实,大家对外地的情况并不熟悉,所以当网友说出“小河乡”、“窑前乡”、“高坪乡”等自己心目中最穷的乡镇时,很少有人肯定,也很少有人否定。
有一个ID叫“当我是放屁”的网友跟贴认为冠山乡是最穷的乡镇!
牛三立就忍不住笑了。这个“当我是放屁”网友应该也是通南县的。
QQ提示音响了,朱敏上来了。
经过这些日子的网上交流,牛三立与朱敏越来越熟悉,感觉真的很好。
朱敏问道:“在干什么呢?”
牛三立答道:“在上‘东江发展论坛’呢,有个帖子挺有意思,讨论那个乡镇是全省最穷的乡镇。”
朱敏道:“这谁说得清楚?”
“恩,有人说我们通南县冠山乡是最穷的。”
“哦,那应该列入扶贫开发的重点目标。”
“我可能会调到这个最穷的乡去工作了。”
“啊?怎么回事啊?”
牛三立就把情况说了。
朱敏想了想道:“机遇与挑战并存啊。”
“是。机遇大于挑战。”
“哦?你很想去是吗?”
“是。基层最能锻炼人。而且,基层工作经历也是一种重要的资历。把一个落后的乡镇搞上去,是一个优秀领导干部必须有的能力。”
说完了,才觉得有些好笑,道:“姐,我这是班门弄斧了,你是组织部的,比我更清楚这些。呵呵。”
“想过没有,即使你想下去,人家也未必给你机会啊?”
“想过。感觉这次机会比较大。”
就又把贾伯光提名的情况说了。
朱敏道:“贾伯光?常务副县长?此人倒有眼光。”
牛三立道:“恩,不管结果如何,我还是很感谢贾县长的。”
朱敏道:“感谢是可以的,但是也不要‘从此我牛三立就是你的人了’,千万不要这样。”
牛三立就嘿嘿地笑:“姐,不会啦。”
“恩。三立,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愿意踏踏实实做事,会有机会的。”
朱敏总是这样,理解他,并给予他鼓励,有时也提醒他、敲打他,这使牛三立感到很温暖,愿意跟她推心置腹。
就告诉她:“我现在已经在理乡镇工作思路了。”
“恩,”朱敏道,“三立,你好好理一下思路,然后给我。争取发表在新一期的《东江组工通讯》上。”
“哎呀,你提醒了我!是,我赶紧弄出来。谢谢你,姐!”
这家伙,叫她“姐”越叫越顺口了。
朱敏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就由着他叫她“姐”,如果是在现实中,一个还没见过面的小伙子叫她姐,那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她是绝对不会接受的。但这是在网上交流,注重的就是当下的感觉,彼此感觉好就行了,感觉不好,立马就可以中止交往,叫“奶奶”都没用。
难道,二人就永远停留在网上交流?
说来,这要怪自己了,五一前,牛三立是明确向她发出了邀请,请她去若云山景区游玩的,自己却谢绝了。
还不嫌罗嗦地跟他解释:不是不想去,是怕人太多哩,自己喜欢安静哩。
就算是这样,不可以换一种方式见面吗?“来而不往非礼也”,人家都诚恳地邀请你了,你就不可以大大方方地邀请人家吗?你邀请了吗?
其实,大方点,作为好朋友一样来往,不可以吗?
不是不可以,是不愿意,或者说是不满足?自己内心,隐隐中有更高的期待?
有期待,又不敢采取实质的行动。却有耐心在网上一次次跟他交流,一次次由着他毫不顾忌的叫他“姐”。
真跟他见面了,也由着他叫她姐?
他叫得出口吗?估计也叫不出吧?
也难说。说不定他脸皮真有那么厚哩。
一个星期后。牛三立写的《关于强化边远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的几个问题》发表在新一期的《东江组工通讯》上。
还加了一段编者按语:这些年,“边远乡镇”基本上成了落后乡镇的代名词,这种状况与完成中央提出的扶贫开发任务和领导跨世纪农村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任还很不适应。本文作者提出的关于强化边远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的“四个问题”,即“认识问题”、“目标问题”、“动力问题”、“领导问题”,思路清楚,针对性强,不光对边远乡镇,就是对先进乡镇和中间状态的乡镇也有借鉴意义。
贾伯光看到《东江组工通讯》上的文章,亲自给牛三立打了电话:“三立,你那篇文章我看到了,很好!”
牛三立恭敬地道:“贾县长,谢谢你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士为知已者死,这句话我还是懂的。”
听了这话,贾伯光心中一喜,也有些感动,道:“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是,通南县还有些地方,老百姓太穷了,需要改变啊。”
“恩,我相信你的能力。”
县委组织部的人发现了牛三立的文章,赶紧报告了晏部长。
《东江组工通讯》是省委组织部办的党建刊物,县委组织部是对口单位,有协助发行和组稿的任务,县里有人在《东江组工通讯》上发表文章,这对县委甚至市委组织部来说都是好事,至少完成了一篇发稿任务嘛。晏丽珠知道了就很高兴。就想:这牛三立还真是个人才啊,要是成了王市长、李书记这条线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