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辨亦是深感同意,如今董卓犯上之心已显,又如何肯让刘辨出得洛阳?
“此事陛下便无需担忧,待臣回去之后计议一番。”
“如此便劳烦潘师了。”刘协刘辨二人同时开口言道。
“此乃臣之本分,陛下何须多礼?今日臣来宫中,恐董卓耳目早已知晓,为防计为董卓所破,还请陛下下旨夺臣出入宫之权,赶出宫去。”
刘协听潘凤如此说,更是奇道:“此却是为何?”
潘凤告辞道:“陛下不必多问,若不如此,恐无法满住董卓,还请陛下下旨,余后臣自有对策。”
刘协听罢,与刘辨相视一眼,大喝道:“来人!”
门外那太监自是听到刘协之言,忙入内伺候。
而潘凤见那太监入内,更是摆出一副趾高气扬之态言道:“陛下欲要怎得?先帝遗诏便以将万年公主嫁于为臣,便是早些又有何妨!”
“你、你!将潘凤拖出去斩了!”
看着刘协的模样,潘凤不禁大汗,若是他不做皇帝,好好培养,说不定也是个影帝。只不过这也太狠了吧?
“陛下,念在潘师有功于大汉,且留他一命。”
刘辨自是虽不知潘凤的计划是什么,依旧配合道。
那太监站着却不知该如何是好,而此动静又如何能够不惊动宫外侍卫。顿时数名禁军冲入宫中。
他等自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见潘凤立于一策,皆是抱以询问的目光,毕竟此时潘凤掌管着内宫禁卫之权,乃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逆臣潘凤,目中无朕,念其曾有功于朝廷,死罪可免,除其禁军统帅之权,收其入宫腰牌。速速将其赶出宫去。”刘协小手狠狠的拍着桌案,甚是恼怒的模样。
那些禁军如何敢将潘凤赶出皇宫,更是犹豫的不知如何是好。
“莫非朕的旨意无用不成?”见那些禁军不听其言,刘协真的有些怒了,想自己好歹也是大汉天子,不曾想连对自己内宫的禁军亦是无有半点威信。
“将军,得罪了。”
那些禁军好歹也是忠于皇室之人,听得刘协之言,自是不敢不允,乃轻声对潘凤言道。
“哼!无需他人动手,臣自己会走。”说罢潘凤将腰牌印信皆交予那太监,挥袖而去。
看着潘凤的背影,刘协更是将桌上砚台丢将出去,怎奈其力甚小,却是砸于潘凤身后。
待得潘凤回到自己家中,方才忍不住放声大笑。引得郭嘉大感不解,直到潘凤将宫中之事说于他知道,他亦是大笑出声。刘协此等演技还真是无师自通,可谓千古一帝。
“姐夫,如此一来,恐天下俱知你与陛下交恶,只需嘉往董卓处游说,自是可博其信任。”
此计虽为郭嘉所出,然他亦是不赞同潘凤如此行事,毕竟如此一来,潘凤原本之名便皆被此所毁,而董卓一党就已做实。
见郭嘉犹豫模样,潘凤又怎会不知其所犹豫乃是何事,笑道:“我自心如明镜,何必理会他人之见?只需铲除董卓,此恶名自当消除,此虚名奉孝又何苦计较?”
“姐夫高义,嘉拜服,如此,嘉便往董卓处走上一遭。”
“有劳奉孝。”
潘凤看着出门驾马而去的郭嘉,心中亦是不知此计能否瞒得过董卓,毕竟此计乃是郭嘉所出的险计,若是失败,则董卓恐怕只有待得日后关东联军压力之下方才能够铲除了。
然当潘凤刚送别郭嘉,便有人来访。
而出入安国侯府不予以通报的人,除了府内的郭嘉、廖化二人外,便只有荀彧、荀攸、戏忠三人。
荀彧、荀攸二人重礼数,自是不会不经待潘凤想请便直接入内,如此一来,便是只有戏忠一人了。
“无双!”
果然,来人不是戏忠又是何人?
皇宫之中……
刘协待刘辨走后,便前往董太后宫中。
如今虽有何、董两位太后,但董太后乃是刘协生母,自是更受见待一些,而何太后因为刘辨生母,如今地位极是尴尬。
刘协坐于龙撵之上,心中想的却是潘凤所言关于其皇兄刘辨之事。
其年幼不假,然又怎会不知宫中之黑暗,便是自己皇兄刘辨没有那争夺帝位之心,但这何后留于宫中终归是个坏处,然其毕竟乃是刘辨生母,自是不可对其不敬,如此一来更是难办。
而同时,于董太后宫中,万年公主刘芸坐于自己寝宫榻上,一脸愁容。
“公主可有烦心之事?为何如此愁眉苦脸?”一宫女立于刘芸身旁,见其愁容言道,“定是那潘凤恼了公主!”
刘芸叹了口气,其如今贵为长公主,身份尊贵无比。
刘宏遗诏之中将其许于潘凤,她又怎会不知?潘凤年少多才,模样英武,常出入宫中,自是有不少宫女见过其模样,常为其倾心。后形容于刘芸,刘芸心中亦是欢喜。
有何少女不怀春,便是公主又有何不同?
竹简二 董卓乱 群雄起 第八十二章 志才之谋
更新时间:2010…6…9 15:23:07 本章字数:3968
刘芸生活在皇宫之中十余年,所见所闻又岂会少?便是自己父辈的许多所谓的公主,地位尊崇,然嫁于番邦小国之主的亦不在少数。又或者嫁于朝中大士族之子孙,比之前者,嫁于士族子孙者无疑要幸福的多。
幼时,她亦是想过自己长大将会嫁于何人。是那些所谓的番邦国王,亦或者是哪家族大公子,然她知道这些皆不是他可以决定。直到自己的父皇死去,那遗诏之中,将自己许于安国侯潘凤为妻。
不知怎得,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她心中有些庆幸。至少,不需要嫁于那些番邦之处,更何况她于自己父皇口中,时常能够听到夸奖这潘凤的语言,加上偶听宫女议论潘凤甚是英武,文武双全,她甚至有些窃喜。
刘芸所知,一个公主嫁于臣子,无论如何皆是对那臣子极大的荣誉,而一般更是嫁的皆是未有婚配之人。然潘凤本便有一妻,但即便是如此,自己的父皇依旧将她许于潘凤,虽说如此他亦是主妻,但于朝野,恐怕亦有议论。然自己的父皇无视此些事情,依旧要将自己嫁于潘凤,由此可见对他有多么看重。
然怎想,此些日子,从宫外传言潘凤竟然欲投董卓,这无疑让刘芸对他感到失望透顶。
自己心中的英雄,那个国士无双的潘凤,莫非也是那种见利忘义,不忠不孝之徒?
想罢,刘芸望着窗外,叹气道:“潘凤,你莫要让父皇,让协弟,让我,失望才好。”
安国侯府……
戏志才方一见到潘凤,一脸诡异的笑容,更是看得潘凤心里发毛。
“志才为何如此看着我?”
戏志才听罢不仅不做收敛,甚至还仔细大量起来,口中啧啧声不断,后方才言道:“好你个潘凤潘无双。三年于水镜先生处所学,果真是手段高明,便是我亦是被你们瞒了好久。好啊!好啊!”
“志才所言何意?”听着戏志才所言,潘凤不解问道。
“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计,铲除外戚、宦官一党,此计瞒我,我不计较,但你、奉孝、文若三人欲诈投于董卓军中之事,为何亦是不告诉与我?莫非不把戏某当朋友不成?”戏志才面有怒容,与先前笑容简直截然相反。
听得戏志才之言,潘凤亦是十分尴尬,言道:“志才何必如此,非是我等不告诉于你,乃是此事关系到大家之名声,岂可拖累于你?”
“我岂能不知你之好心,只是怒于你等不曾与我商议一番。”戏志才听罢,面色方才好看一些,言道:“你三人如此便去投于董卓,他如何肯,如何敢接受你三人?你乃当居之人,想不到便也罢了,为何奉孝亦是不曾提醒于你!”
潘凤听罢更是郁闷不已,感情这些人都知道自己绝对会失败,但就是偏偏不早提出来,乃是要让自己吸取教训。
“莫非你便以为董卓帐下无善谋之人也?”戏志才见潘凤不再言语,接着说道:“不说董卓女婿李儒乃善谋之智士,单是董卓军中便有一人之智不弱于我等,甚至于心狠手辣更胜我等数筹!况董卓能屯兵于西凉,又岂是无谋之人,你等诈降之计如何会不被他识破?”
“志才兄所言甚是,凤知错矣!”不曾想自己所行的每一步皆在戏志才眼中,为董卓识破确实不冤。
“然你可知,忠为何此时方才来点醒于你?”
戏志才见潘凤摇头,接着言道:“在我眼中,无双你稳重多智,于大略有独见,但所思所想却不够细,本想奉孝于你身边当会补足于你,想来他亦有自己想法。然我今日来乃是为无双所行做一补救,无双当速入宫觐见陛下,出言顶撞于陛下,使其夺你之权,疏远二人之关系,如此方才可让董卓相信。但此计亦是甚险,虽能瞒得过董卓、李儒二人,恐无法瞒过那人。”
“志才兄所言,究竟乃是何人?”
潘凤却是不知有何人能够在戏志才眼中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毕竟他所言已经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