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枘纾词侨盟梢桓辨⑿浴
加之其所识之人皆乃士人子弟,却是教的其讨其母家之人欢心,却是为袁氏族人所喜爱,在外惹事生飞却也有其母庇护,如此一来却是更长其于外之纨绔之风。
只是自从黄巾乱时韩馥收潘凤为义子后却是每每于他耳边言此人如此之才,要其于他学习。然韩寒自小便是自我为中心,听于耳中,却是恨于心里。
“公子却是无需恼怒,此潘凤不过乃鸿胪公之义子尔!日后却是决计不会于公子有何威胁。”韩寒身边的小厮却是以为其乃是怕潘凤日后夺其父之基业,言道。
“吾非惧此!有阿母在,其为义子又能耐我何?”韩寒对此却是极有信心,“只是咽不下此气!吾难道还比不过此农野村夫之小儿不成?”
不得不说,潘凤与郭嘉二人皆非士族子弟,于士家大族之人眼中自是低他们一等,韩寒有此想法却也是情理之中。
那小厮对此却是没有办法,从日常之言语之中便可得知,韩馥于潘凤之喜爱更甚于韩寒,若非韩寒乃其亲子,且其母乃是袁氏长女,恐怕将来这家业传于谁手却是不好说。
潘凤自是不会知道,自己才刚一来这韩馥府上便已经被韩馥亲子所恶,若是他知道,便是一甩衣袖走了又如何?反正其并不在乎什么这种所谓的关系网,若非韩馥对其实在太好,他却也是不愿与其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潘凤的心中,对韩馥那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可是怨念极深。
此世的潘凤自然不会担心那种情况发生,毕竟华雄的武艺即便是高也不会高出孙坚,如今虽说其不敢轻言能胜孙坚,但却是绝无败的可能,对上华雄自然是不会言败。
翌日,潘凤却是连同荀彧郭嘉三人前往荀爽处拜见,而司马懿却是命廖化将其带往司马防处,只是司马懿却是对潘凤十分不舍,直到潘凤言定会经常去看望他,才上了廖化的马。
“师兄定要来看懿儿啊!”司马懿上马之后亦是不忘提醒潘凤,“春哥也得一起来哦!”
春哥顿时长嘶一声,显然是表示不满,显然它对司马懿无爱。
司空之位虽略逊于三公,然却在于九卿之上,掌一国之水利营建之事,亦数的上乃是位高权重,且荀爽本便已经名望极高,比起三公亦是不遑多让。
司空府所在乃荀氏一族于洛阳至宅,荀彧自然是晓得位子。且看门之人本便是荀氏族人,对于荀彧这个少有大才得公子自是认得,一见得他更是连禀报都不需要,便将其三人领入。
荀爽最近虽身居高位,但天子沉湎酒色,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常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使得宦官杖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极点。如此之情景却是让他亦是哀叹不已。
他虽为大将军何进所请出仕,且党锢已解,心内亦有报效国家之情。然面对早已千疮百孔的大汉,他却是有心无力,甚至头发亦是花白不少。每每想起于颍川办学之景却甚是怀念。
“外面乃是何人?”荀爽正闭眼沉思天下大灾之对策,却忽闻有人抠门之声,许久却是不见禀报,深怕门卫刁难于他人,却是开口言道。
“见过荀师!”荀彧等人却是知道荀爽的习性,思考之时喜欢一人独处,却是直接从门内走入拜见。
“尽是你等!”荀爽一见他们先是一惊,随即喜道,“你等可是学成?”
“水镜先生言我等在其处已无法可学。”郭嘉却是上前一步拜道,“奉孝见过荀师。”
“好!好啊!”荀爽见到几人却是早已高兴万分,“不曾想三年一过,你等变化如此之大。”
三人中郭嘉自是不用说,三年前不过一个略显病态的少年,脸色苍白的仿佛没有什么血色一般,而他如今身材虽然依旧单薄,但脸色却是十分健康的褐色,且又带一些红润,显然好了许多。
而荀彧什么模样,他这个做叔父的自然十分清楚,如今却是健壮了不少。至于潘凤,当初年纪尚小便如同一个小牛犊子一般,如今身高更是长了不少,且身上即便穿着长袍亦是能够看出其孔武有力。
“不曾想荀师如今却是身居司空之位,难道荀师厌倦了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潘凤却是开起了荀爽的玩笑……
竹简二 董卓乱 群雄起 第四十一章 治国之策(二)
更新时间:2010…6…9 15:22:53 本章字数:3527
“无双却是取笑为师,我自党锢之祸来,隐遁颍川十余年,以著述教学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而学子亦是无数,然我最看重却是公达、志才与你等三人。”
荀爽却是看着三人,眼中甚是自豪道:“今公达、志才二人任大将军府主簿,乃是大将军之亲信,凡有大事定招其二人商议。然在我眼中,你三人之才却是胜于他二人,大汉之未来却是当交与你等手中。”
“恩师如今贵为司空,我等身为弟子,自当佐于恩师。”郭嘉却是站起说道。
荀爽见几人皆是这个模样,却是知道几人脾性,微笑着道:“你等三人,奉孝最为滑头,然却也是最讨我欢心。文若自小便于我之身边长大,其之脾性我自是最清楚不过。只有无双,虽入我门下,却是早已身怀大才,论起此处,我却是没有教他什么。然其之才为师亦是佩服,有大略且性不燥,通晓武艺,乃是一军之帅的不二人选。”
“凤虽入荀师之门时日最短,亦无学习什么治国统军之道,然荀师却是教导凤做人之道,于凤观之,此方是一人之本。”
“也罢也罢,你等终归为我学生,见你等为师亦是想到年幼之时。”
荀爽的书房并不大,看起来却是不像一个司空位之人,整个书房内皆是一些竹简以及平时难以看见纸书。他却是拿起一份竹简递于荀彧。
“荀师?”荀彧却是深感不解。
“此简乃是今日各地传入宫中,言谈各地黄巾余乱之事,田地多有荒芜,加之天降大旱,税收极少,陛下却是看之心烦,嘱于我与三公共同商议解决。你等三人先且看看这份,对此事想一个对策,便作为出师之试吧!”荀爽却是闭眼养神,显然这份奏折已经让他头疼良久,如今三位大才的弟子到来,却是可以让其放松片刻。
潘凤、郭嘉、荀彧三人对视一眼,却是共同观看此卷。
只是此卷之内容,三人却是越看心里越是感觉凉意,虽知大汉江山已经千疮百口,却是万万没有想到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黄巾军之余众虽声势不如当年,但如今却是已经扰乱各地,青州黄巾更是已经达百万之数,兖、冀、徐、荆等州郡亦不在少数。而大旱所带之灾更是遍布各州,只有少数如同扬州徐州等靠近海河之州郡方幸免于难。
加之虽然旱情严重,黄巾余孽又乱,灵帝不仅无休养生息之年,反倒更加大敛财之手段,各地之税不减反增,使得百姓之负担更加之众,却是无法过活。
三人越看,眉头却是越皱,如此也怪不得荀师如此疲惫。
“皆已看过吧!可有何对策?”
三人心中对策自然是有。最简单的方法不过于朝廷开仓震粮于灾区,减免各地灾情严重地区之税,派强将领兵征讨黄巾,并且免去大部分黄巾部众之罪。
然而这可能么?先不说免去大部分黄巾部众之罪,光是开仓放粮都几乎能要了各地官员的命了,毕竟几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即便是官仓亦是无有多余之粮食,而大部分的余量却尽皆在各地大小士族商贾手中。他等不暗自抬高粮价便已是万幸,更何况还要放于民众?
想了片刻,荀彧却是先站出来道:“此奏中所言不过乃是三件事,一,天下大旱,二,黄巾余乱,三,天下受灾之难民无数。”
见荀爽点头,荀彧又言道:“其一,大旱非我等可解,然可奏于陛下,使其设祭求雨,以安天下万民之心。后令各地士族放其仓中之粮,以解燃眉之急。其二,令一大将镇守黄巾贼数众之地,再派一能吏一同镇之,可解一州之急,然此亦是治标之法。其三,待士族开仓后,难民自当减少,后再迁多数难民于无灾之地,划其土地,借予劳作之工具,滋养于其,使其以收后之物偿还。只是此三者皆是难度极大,且耗费财物数量亦是不在少数。”
荀爽转而看着郭嘉与潘凤二人,显然便是再等二人之言。
潘凤亦是知道迟早要说,便接着说道:“文若之言却是甚有道理,只是所行起来却是难度极大。”
“不过亦不无所行之可能,只是需要给众人一定利益。”郭嘉接过说道,“陛下爱财,这几乎是众所皆知之事,然要陛下将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