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善为等人经过数十年的科考体验,早已经是把研究都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和骨髓之中,以后机会就不会轻易错过。
自从经历了上一次不太成功的科考活动之后,刘睿就很少到研究院的驻地去,他每天都忙着养猪场、酒坊的事情,闲暇的时间就自己看点资料。对于最近考察队的变化,他并不是很清楚,研究院似乎从他的生活中淡出了一般。
这段时间以来,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又组织好几次规模大xiǎo不一的考察活动,基本上把xiǎo青山外围区域的情况mō清了。从植被分布、野生动物的种类、地质条件的变化,还有气候的变迁等等各种细节都被研究院的专业人员细心地标注在考察报告上,成为了xiǎo青山区域申请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依据。
虽然只是在xiǎo青山的外围进行考察,但是其中的丰富物种还是让研究院参与科考活动的工作人员大开眼界。对于他们来说,在有生之年能够参与这样规模的科考活动,见到这么多的珍稀动植物,足以成为他们履历上浓重的一笔。
珙桐、望天树、桫椤和各种珍稀蕨类,无论是哪一种单独存在都可以成为植物园中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在xiǎo青山,它们只是普通植物罢了。另外,各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踪迹在xiǎo青山区域之内层出不穷,虽然考察队并没有能捕获任何一种一级动物,但是光凭着大量的影像资料以及间接证据,还是能确认xiǎo青山之中存在大量的珍稀动物。
因此,随着考察活动的不断深入,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就越发jī动,他们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几乎是把xiǎo青山的外围山脉走了个遍,记录下xiǎo青山山山水水和所见到的每一种珍稀物种。
随着申请资料递jiāo上去之后,研究院的考察活动初步告一段落,原本上百的研究人员陆陆续续地撤离了梁村,返回了京城。尤其是那些学生,临近期末,自然是要回去准备期末考试,把在xiǎo青山考察的论文递jiāo给自己的导师。其他的工作人员也都相继返回京城休新年假期,只有一些留守人员在粮站看家。
一时之间,原本热闹的粮站人去楼空,倒是让梁村的人觉得有点不太习惯。
进驻梁村几个月以来,研究院的还是给梁村带来的不少变化和好处,让村民们都已经有点习惯于他们的存在。不说别的,就是研究院每天和村民购买的新鲜蔬菜瓜果和家禽,也是让村民们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研究院带来的那台xiǎo型放映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放电影,让村民们过足了电影瘾,特别是xiǎo孩子们,总算是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如今粮站变得冷冷清清,很是让村民们有点不太适应。
新年过后,余善为等人在听留守人员的汇报,说是xiǎo镜湖区域来了大量的候鸟,这才匆匆地结束休假,返回了梁村。
先前,在梁村进行考察的时候,余善为也听村民们讲起xiǎo镜湖周边每年都会有不少的候鸟前来越冬,但是他们并没有当一回事。在余善为等人看来,或许村民们的讲述多少会有点失实的地方,就xiǎo镜湖这样的地方,有候鸟出没是正常的,但不至于会有大量珍稀的鸟儿出现。
再加上前段时间,研究院的主要jīng力都集中在xiǎo青山区域的考察之上,对于xiǎo镜湖的关注并不是很多,难免有所遗漏。现在,接到留守人员的报告和一些拍摄的照片之后,在北京的余善为再也坐不住,连夜返回了梁村,主持对xiǎo镜湖候鸟的观测活动。
余善为在xiǎo镜湖边上找了一个鸭棚,经过简单改造之后就变成了观测、拍摄候鸟的前进基地所在。
这个鸭棚原本是村民们修建起来准备在xiǎo镜湖之中养鸭用的,但是随着xiǎo镜湖禁渔以及暂时禁止商业养殖之后,这个鸭棚就被荒废了。这个鸭棚正好靠近芦苇dàng,正对着湖心xiǎo岛,可谓是观察候鸟的最佳地点。
余善为先是找来竹凉席,把原先有点光秃秃的鸭棚给围了起来,让路过的候鸟再也看不到里面的人影,减少它们惊慌的几率。此外,余善为还架设了不同高度的架子,在凉席上开出了不少的观察孔,可以全方位地观察从鸭棚周围经过的候鸟。
从仓库中取出的高清晰摄像设备按照拍摄要求都安装在鸭棚之内,全部打开,以便随时拍摄那些曼妙的身影。
候鸟们并不清楚,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已经多出了无数的眼睛在注视着它们的一举一动,它们仍旧是在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享受这片青山绿水。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梁村,候鸟们都历经了千山万水,途中也曾经遭遇了狂风暴雨的洗礼,甚至还有人类的威胁。它们凭借着超强的体力。顽强的意志还有一点点运气,顺利地抵达了这片梦想之中的家园。
长途旅行让候鸟们都是jīng疲力竭,特别是那些今年夏天刚刚出生的xiǎo候鸟,第一次南飞,让它们体会到了生命艰辛的一面。能量几乎耗尽的候鸟们来到这片山水之后,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是放松了下来,它们全身心地投入,休养生息。
这些候鸟将会在xiǎo镜湖嬉戏、觅食,一直到来年chūn暖huā开的时候,一直到它们把自己养得膘féi体壮,jīng力充沛的时候,才会动身前往北方的湖泊、沼泽,进行例行的繁衍,壮大自己的种群。
生命就是这样,在不断地磨练之中成长,在坚强之中延续希望!
【163章】 观鸟天堂
【163章】观鸟天堂
在xiǎo镜湖周边越冬的候鸟大多数都是涉禽,它们在芦苇dàng的深处筑起了巢xùe,然后在湖边的浅滩上觅食。xiǎo镜湖水源丰富,哪怕是在冬天,水位下降的程度也不明显,在芦苇dàng之中,依旧可见一汪汪的浅坑。
在夏天丰水季节,这些浅坑就会连接在一起,变成xiǎo镜湖的一部分,这里也变成了xiǎo鱼虾和螃蟹、泥鳅、黄鳝等等生活的乐园。随着水位的下降,这浅坑就变成了独立的存在,困住了不少的鱼虾之类。现在,这些上天无mén入地无路的xiǎo东西就变成了候鸟们的美餐,遭受肆意的捕杀。
不过,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优胜劣汰、弱ròu强食!
余善为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水生动物,而韩正宝主攻的方向是陆生动物,但是涉禽正好处于这两者之间,两个人研究略有重叠,于是乎两人携手启动了对候鸟的观测和研究。
芦苇dàng之中丰富的食物和相对安全的环境给候鸟们营造出异常舒适氛围,让它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只是短短的几天,在鸭棚中观测、拍摄候鸟的余善为等人就发现芦苇dàng里很快就被大批涉禽给占据了。
数量最多的是各种鹭鸟,白鹭、苍鹭、黑鹭、牛背鹭,……,几乎大部分的鹭鸟品种都在余善为的镜头前出现过。以前,鹭鸟作为中国常见的鸟类之一,在大江南北几乎都是随处可见,一点都不稀奇。但是,随着这些年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滥捕滥杀再加上环境污染,鹭鸟迅速成为了濒危物种,开始被列入各种保护公约。
现在,除了一些污染不太严重的水域、山林溪流之中还能看到鹭鸟的踪迹,在别的地方已经很难看到大批鹭鸟的出现了。在一些公园和保护区之中,鹭鸟的存在与否已经成为了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在,余善为在镜头前就看到了成百上千的各种鹭鸟每天早上准时从湖边山上的树林飞下,在xiǎo镜湖的浅滩上觅食。鹭鸟们的飞行姿势优雅,和鹤类一般,令人心生向往。鹭鸟的生物钟很准时,每天的行程几乎都是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丝毫不会有húnluàn的情况。
在xiǎo镜湖边上生活的鹭鸟,有一半是远道迁徙而来的候鸟,还有一部分是本地的留鸟,但是它们并没有太多地域的区别,hún杂在一起,无论是谁也无法分出来。
和其他略显从容的其它涉禽相比,鹭鸟中的留鸟就显得有点行sè匆匆,它们每个半个xiǎo时就会返回巢xùe哺育幼鸟。不断起落的鹭鸟不时在浅滩上起落,jī起阵阵涟漪,整个浅滩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变得像是繁忙的国际机场。
白sè、黑sè或是灰sè的身影从平静的湖面上悄无声息地掠过,美丽的身影和周围的景致融合在一起,然后在湖面上显出倒影,令人mí醉。
鹭鸟们繁忙而又从容的表现只是大批涉禽的一个缩影而已,在xiǎo镜湖,候鸟们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活得有滋有味。
除了鹭鸟,留鸟之中还有大量行动敏捷的鹬类,成语之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说的就是这种鸟儿。它们奔跑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