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李固走到哪里,他依然记住他活着的责任:权去外戚,政归国家。这是多么沉重,而又多么诱人的理想啊。为了这个梦中的诱惑,他宁愿化身为蛾,向前扑火,依然在所不辞。
李固仿佛要告诉世界,他不是为当官而活着,当官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梦想而活着。但是,渴望救世的神仙,却碰上了乱的魔鬼。这时,梁冀像一堵巨大的墙横在了他面前,不可避免的,俩人就交上手了。
公元145年,正月六日。刚上任不久的刘炳皇帝,竟然夭折了。消息传来,梁太后认为,天下变民四起,现在公布皇帝崩了,恐怕给本来就恐慌不安的社会火上加油,不如先征召各地亲王进宫,确认皇帝人选,再公布也不迟。
但是,太尉李固却跳出来,上书奏道:皇帝都没了,为什么要封锁消息。当年秦朝是怎么乱的,就是因为秦始皇驾崩消息被封锁了,被赵高横插一脚,搞得天下鸡犬不宁。如果汉朝想过平安日子,就得立即公布皇帝驾崩消息。
李固这话,借古讽今,实在伤人哪。他要梁太后公布刘病夭折消息,实则就是担心梁氏家族像赵高那样搞鬼,绕过汉朝三公等人,扶持对自己有用的人物。
梁太后听出李固的弦外之音。她想了想,还是尊重李固的提法,先公布,再办事。于是,当晚就公布刘炳夭折的消息,同时征召清河王和勃海王一起到洛阳议事。议的什么事?当然就是皇帝继位的事。梁太后叫他们俩同时进京,意思很明显,就是在他们俩之间产生汉朝的新皇帝。
先来介绍这两个皇帝候选人情况:清河王刘蒜,个性严肃,行动举止,循规蹈矩,很受士大夫们欢迎;勃海王刘缵,年仅七岁,独立性格,尚未形成。
这时,李固又上书了。这次,他把奏书送到了大将军梁冀那里,说道:现在物色皇帝人选,要选择品德高尚的,年纪大的,能够处理国家大事的。未了,他还补充一句:请大将军切记:周勃和霍光,是你可以学习的榜样;邓氏家族和阎氏家族废长立幼,那是万万不可学的。
梁冀一看,邪门的笑了。他仿佛看到,又一个可怜的杨震式人物,就要扬尘离去了。
三、必然降临的悲剧
我们知道,自东汉立国以来,出现了不少悲剧型的士大夫。袁绍的老祖宗袁安,关西孔夫子杨震等,还有即将以悲剧谢幕的李固,这些天生具有英雄情怀的士大夫,他们数年来前仆后继,只为一个梦想而奋斗——夺权。
西汉的刘邦,流氓出身,却很尊重知识分子,所以汉朝三公权力很大;东汉刘秀学历很高,太学出身,却是很不尊重知识分子,把汉朝三公等公卿权力都架空了。没有权力,就不能办事。生者为官,不能办事,等于慢性自杀,空度余生,对一个有志于建设和谐社会国家的人来说,那是多么惨忍的事。
所以李固现在要做的,也是前人走过的路:要想政归国家,公卿各得其所,就得夺权。夺谁的权?当然是外戚的,这无亚等于虎口拔牙,何况梁冀还是一只吃人不吐骨的饿虎。
这也就难怪梁冀看了李固的奏书后,心里就偷笑了。李固说这话,没有摆明说他们想立谁为皇帝,但是猜都猜出了八九成。可是李固有没有想过呢,梁冀人品不及梁商,梁商办不到的事,梁冀能办成?
如果能办成,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来。李固等待的结果是,汉朝的太阳,还是从东边升起来了,疯狗般的梁冀,还是粉碎了他的梦想。
梁冀去找梁太后商量。俩人就皇帝人选,交换了意见,很快就达成一致——非立刘缵不可。
答案不言自明。李固叫梁冀学周勃和霍光,可周勃和霍光的下场是如何的?周勃迎刘恒进城,刘恒得势后,不照样把周勃关进监狱,如果不是窦太后骂他,说不定姓周的早冤死狱中了。霍光呢,迎宣帝刘病已进城,可人一走茶就凉。霍光还没死多久,霍家就被连根拔起,杀得一个不留。
所以一句话,周勃不可学,霍光也不可学。阎太后也不可学,最应该学的,是邓太后。因为就人品而言,梁太后和邓太后比较相近,俩人都热受权力,厚德载物。为了控制权力,废长立幼,那是必然之举,刘缵自然就是最理想人选了。
正月二十四日,梁冀代表梁太后持节,亲自迎接勃海王刘缵进宫。第二天,刘缵顺利登基,另外一个侯选人刘蒜,则被打发出京城,回封国去了。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推着李固一步步地往深渊里推。有人认为,现在是修理李固的时候了。
这是一群来路不明的人。他们总共有一百来号人,都是刘保时代当政之者,不过现在全部下岗了。他们之所以恨上李固,是因为他们被李固一一弹劾,全赶出公务员职免,闲置在家了。
刘保时代,其实就是梁氏崛起的时代。由此推理,这帮来路不明的人,其实就是梁家推荐乱推拔的人。李固打他们的脸,就是要拆梁冀的台,只要他们这边一呼,梁冀那边一应,李固在劫难逃了。
主意打定,一百多号人联合上书,弹劾李固。他们给李固挂了如此罪名:在先帝刘炳崩时,路人闻知莫不伤悲,独李固另类,他不但不悲伤,脸上还打着脂粉,搔首弄姿,简直就是人妖。再,李固高空一切,对的事都是自己做的,坏的事都是君王干的。这种人,留着干啥,马上诛杀。
奏书一送进宫,梁冀就动了。他去见了梁皇后,说,可恨李固,非立案查他不可了。
前面有社会舆论,后台有他姓梁的打气,梁冀没有理由不认为,李固死定了。
梁冀错了。他没想到,李固竟然还有一个强大的,替他撑腰。而这个人,就是眼前的梁太后。
梁冀和梁太后,不是一个档次的。前者是高级打工者,后者是当家的。当家的梁太后认为,汉朝天下,仅靠梁家一起支撑,肯定是玩不转的,必须依靠三公。所以李固等众公卿的建议,凡是合理意见,她基本上都要听的。
梁太后看了奏书半天,又看看老哥梁冀,什么话也没多说,就打发老哥走了。她的意见,不言自明:必须保护李固。
真可谓,知梁冀者,非梁太后者。梁冀动一下屁股,梁太后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了。或许冥冥之中,她已经感觉到了,乱天下者,不是她这个梁太后,而是梁家这个败类老哥。
这就是命。梁太后有之梁冀,就好像当初窦太后有邓骘。邓骘消灭了匈奴,梁冀消灭了谁?答案很吓人,他要消灭的,是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包括皇帝在内。
公元146年,刘缵九岁。有一次上朝,这家伙看着嚣张的梁冀,对旁人说道:梁冀真是一个跋扈将军。
童言无忌,说得很真实,但是童言也很害人哪。梁冀听了这话,恨得牙齿都咯咯响了。
天下人都认为,刘缵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怎么就忘了,如果当初不是我梁冀扶你登基,坐在上面的,早就是刘蒜了。你一个小屁孩,现在高高在上,就可以当将骂我,将来要长大了,那还不把梁家满门抄斩了?
突然的,梁冀背后涌起一阵袭人的寒意。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可怕的念头,在脑门上只闪了一下,就牢牢定住了。梁冀想事不会拐弯抹角,他的想法就是——斩草除根,谋杀刘缵。
他说到,也做到了。
六月一日,一切布置妥当,梁冀动手了。他命人把毒药放在汤饼里,让皇帝的侍从端过去。刘缵不知情,吃了下去,很快的,毒药就发作了。刘缵很聪明,他一下子想明白了,命令侍从赶快去把李固喊来。
李固闻听皇帝食物中毒,人仓皇跑来,一下子扑到刘缵面前,忙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刘缵还活着,脑袋还能转,他说道:“我刚吃过汤饼,肚子闷燥,肯定是中毒了,赶快给我水喝。”
此时,梁冀就在身边。他阴深深地站出来,阻止李固道:“不能给他水喝,如果喝水,可能会呕吐,那样会要人命。”
梁冀话刚说完,刘缵已经撑不住了,脖子一歪,死了。
李固伏地痛哭。出宫后,立即上书弹劾御医救护不力。梁冀一看,当即就慌了。本来很周全的阴谋,如果李固一再搅拌,天下骚动,诡计可能就会被揭露。
就在那一刻,梁冀又闪出一个念头——李固必须死!
必须!
李固就像悬在梁冀头上的一把剑。然而,梁冀要动李固,那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要知道,李固目前是士大夫集团老大,梁太后又护着他,真一件伤脑筋的事。
就在梁冀头疼之时,高手李固又出掌了。在李固看来,刘缵猝死,他是怎么死的,都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