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汉朝-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司马迁,牛,很牛。再加一句话,牛得不知死之将临。官场博弈,说得痛快,死也也痛快。我们说司马迁死之将至,主要是他不但得罪了一帮牛鬼蛇神,竟然连阎罗王也得罪了。

所谓牛鬼蛇神,就是那帮说风凉话不知牙痛的汉朝大臣;所谓阎罗王,就是汉武大帝刘彻同志。司马迁骂满朝同僚,咱是看得见的。可是他怎么和刘彻抬上扛了呢?

问题就出在对李广评价的八个字上:虽败犹荣,日月可鉴。除了刘彻外,我们基本的理解大约都是,李广虽然战败,但是败得光荣,没什么可丢人,这是经起得阳光检验的。

这句话明显是替李陵申辩的,仅此而已。但是,刘彻却认为,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年前,有人告诉我,聪明的读书人,先把厚书读薄,再将薄书读厚。很多年后,我才明白,真正聪明的人,首先学会从鸡蛋里挑骨头,然后再用骨头,顺理成章的杀人于无形之中。

司马迁是有骨头的。在一个有骨头的人里,挑出几句有骨头的话,对刘彻这等绝顶聪明的人来说,简单易如反掌。果然,刘彻发现,司马迁替李陵辩解的那翻话,明是替李陵说话,实是借李陵骂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当然是李广利。曾记否,李广利几次出征,都是以绝对兵力,惨胜而归。貌似光荣,实则丢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虽胜犹败,神鬼泣之。现在司马迁突然来一个虽败犹荣,日月可鉴,夸大李陵,贬低李广利。这不是要跟李广利过不去吗?

可不要忘了,明星李广利是谁造出来的?刘彻。骂李广利,就是骂刘彻。连皇帝都敢骂,简直是想找死了。

我认为,以上这翻推论,根本就是刘彻个人意想。或许司马迁,纯粹就只想替李陵打抱不平。然而刘彻能联想翩翩,鸡蛋里挑出大骨头,只能这样说,他心虚了。

心虚见鬼。刘彻怒了,他直接就将司马迁定死罪,准备将他办了。

在汉朝,不是所有死罪都必须死。如果不死,有两条路可供选择。第一条,交钱,赎人;第二条,以腐刑代死。交多少钱,六十万钱。什么是腐刑,通俗地说就是割男根。如果用数学公式换算,当时汉朝的男根,等同于六十万钱。

在交钱和受割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的思路是很清淅的,就算是当了高利贷鬼,也要借钱赎命。钱借了,可以再还;根没了,怎能再续。很快的,司马迁就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钱,真不是一般的难借。

听说,人生就悲哀的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又听说,人生最悲哀的,就是人还没死,钱却没了。司马迁最最悲哀的就是,他还没死,别人就是死活不借他钱。

为什么不借给他?原因很简单,他很穷。在汉朝,诸如李广,张骞,甚至公孙敖等人,都因为作战失利,戴了死罪。但他们都是有钱人,交了钱,赎了命,不到几年,又是一条好汉,东山再起。

李广和张骞之流有钱,那是因为他们的职业,都是有油水可捞的。司马迁世代为太史令,主管历史,天文,历法。这等职业,能养活全家,就算不错,还想有什么余钱余粮存着?如此没有油水,变没前途的工作,谁敢几十万钱?就算有钱借,估计也没命等着人家还钱了。

钱借不到,司马迁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忍痛割根;一条是,死。死,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士可杀,而不可辱。自孔孟以来,这是读书人面对人生绝境的时候,爆发出的一句最男人的话。甚至苏武面对卫律审讯时,也是以身作则,企图自杀殉国。

对一个有骨气的男人来说,承受腐刑,那就意味着苟活。苟活,更是意味着一生声名,将化为乌有,徒一世笑柄。如此种种,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生不如死。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对生死价值观的诠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我们眼前的司马迁,对死亡做出的最经典的解读。两千年后,人民巨子毛泽东此用此话,歌颂了一个叫张思德的年轻战士。

在那一刻,生存还是生死,的确是一个问题。

然而,走投无路的,无比悲愤的司马迁,在人生的悬崖边上,却昂起高贵的头喊道:我要活着。活着,不是为了让腐朽的肉体生长下去,而是为了一个无比高贵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司马迁,他以惨淡人生,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鲁迅将他这首歌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史记》

六、为了告别的悲伤

司马迁以无畏的身躯捍卫了别人,更捍卫了他的尊严和无上的骄傲。这种捍耳,荡气回肠,天地动容。两千年之后,仿佛还响彻环宇,震荡我的心灵。

司马迁的挣扎和反抗,全都被他写在那篇著名的《报任安书》里。在那篇著名的让鬼神落泪的文章里,司马迁道出了内心的隐密。这个隐密,就是他没有闭遵守政治游戏规则,以至于落下一个人生暗淡无光的下场。

请注意,司马迁没有遵守,并非不懂政治。我强烈的认为,他研究历史,究天地人文,比谁都深懂政治的密码。因为懂得,所以他心中多年以来都蕴藏着一股气。正是这股气,让中华民族绵延千年,屹立世界。这股气,就叫正气!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和李陵不过是泛泛之交,俩人平时都是各忙各的,没有一起喝过酒,没有一起言过情,更没有一起把过欢。他之所以替李陵申辩,纯粹是为了说一句公道话。因为公道话,忍辱负重,受尽天下之悲凉,是可敬,还是可悲?

我想,在那一刻,孤独的司马迁肯定觉悟到一个道理:刘彻暂时没有读懂他,将来有一天肯定读懂他;就算刘彻读不懂他,多年以后,甚至千年之后,肯定有人替他感到骄傲。

事实证明,刘彻办了司马迁后,他已经后悔了。刘彻之所以后悔,是因为他突然觉察到,李陵真的是无辜的。刘彻之所以想到李陵无辜,是因为他终于知道,他被那个强弩将军路博德骗了。

当时李陵出塞的时候,本来我是派强弩将军迎军的,没想到准备下诏时,竟然被老鬼路博德忽悠,我真不应该错怪李陵啊。

这是刘彻发自内心愧疚的话。为了赎疚,他将李陵部下逃亡归来的士兵,通通劳赐。透过那幽暗的历史遂道,我仿佛看见,刘彻脸上挂着一张苍凉无奈的表情。是的,他应该有所忏悔,为了李陵和司马迁那两个无辜的倒霉蛋。

事实上,刘彻不仅是忏悔,他还准备报复了。报复谁?匈奴。所有耻辱,似乎都来自匈奴。前有赵破奴陷没匈奴,已经忍了,今天李陵一军又被打残,已经是忍无可忍了。

天汉四年,即公元前97年。刘彻动手了。

此次出征匈奴,主将仍然是那个混世魔王李广利。为了将李广利这块烂泥扶上墙,刘彻连老本都搬出来了。首先,向全国动员征兵,七种身份的人,必入远征军。

这七种人分别如下:犯罪小吏,一也;逃亡囚犯,二也;上门女婿,三也;商人,四也;有过犯罪前科被记录在案的人,五也;父母有犯罪前科被记录在案的,六也;祖父母有犯罪前科被记录在案的,七也。

除了以上强制编入行伍的,还有所谓志愿军。凑合起来,总共有二十一万。这二十一万人,分配名额如下:李广利骑兵六万,步兵七万;强弩将军路博德得骑兵万余人,跟随李广利。老油条路博德忽修刘彻,害李陵孤军出征失利。他没被砍头,还照当将军,真是人才难得啊。游击将军韩说,得三万步兵;公孙敖将军得骑兵万余,步兵三万。

李广利从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岸)出发;韩说从五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出发;公孙敖从雁门郡(今山西省右玉县)出发。

以上三支部队,李广利打主攻,重点对付匈奴单于本部;韩说侧攻,重点扫描匈奴潜伏军;公孙敖打次主攻,重点对付左贤王。除此之外,刘彻还特别对公孙敖交待了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就是,迎李陵归汉。

我认为,打仗如踢球,要打先看脚。以上三支部队将领,除了那个游击将军韩说让我们陌生外,李广利和公孙敖,他们的脚如何,我们大致是知道的。李广利就是地道的香港脚,脚法奇臭无比。

公孙敖呢,我也不想损他了。如果不是卫青,估计他今天连混的机会都没了。打了这么多年仗,我除了对他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