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蜘蛛侠3都能够达到2。5亿,那么,拍摄一部3d电影花费三亿,也不算是特别奇怪的事情。
毕竟,这样的投资不断增长下去,就算是不拍摄3d电影,总有一天,电影的烧钱规模也是会超过了三亿的。
只是,就算是如此,可3d电影的拍摄未免还是太冒险了。一直以来,好莱坞主流的导演们,都是比较反对拍摄3d电影的,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电影一旦拍摄糟糕了,就会很差劲,这个尝试并不聪明。
只是,这个不聪明的尝试,是不是有着那么一丝成功的可能性呢?这也是媒体现在有些迟疑的。理智告诉他们,这样的电影很难成功,可是,如果3d电影真的拍摄成功了,那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这种期待,他们在心里,也是有着的。
媒体虽然有期待,可是毕竟他们担心电影砸了,他们的赞扬成了笑话,自己的名誉受损,因此不敢多说什么。可是影迷们却没有这个顾虑,他们在看到了这个信息后,对此相当兴奋。
“如果电影真的能够拍摄成3d的,那可就真的太棒了。3d环境下的宇宙战争。这样的场面,想想都会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而且,利维的手笔本来就很大,三体1里面,三体星毁灭了四次。只是在平面上看都会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要是这样的场面是3d的,那将会是多么震撼?”
观众们的反应,显然是不同的。作为观众,他们可不会考虑电影拍摄失败了怎么样,他们更加期待的。是电影成功之后的效果。
而且,几乎所有的观众,也都认为三体这部电影,改编成为3d版是个很好的选择:最近这些年来,3d技术发展的很快。很多科幻迷们,也都在天文馆等地方,看过3d版的电影。他们很清楚,3d模式下会给人怎么样的观影感受。
比起来普通电影只是看的画面,3d电影可是真正能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的。而且,要是比的画面,身临其境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可是三体的故事可不是一般的故事。科幻电影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瑰丽的景致和壮观的场面,这样的场面可以身临其境,那绝对是值得期待的。
现在的3d的东西。有天文馆里的宇宙模型,有海洋馆里的深海拍摄,这些东西不过是地球的现实状况,就已经让人兴奋不已了,何况是科幻中的瑰丽世界?
而且更何况,三体的规模局面。也值得期待。
三体这个系列,比起来别的科幻作品。显然是有着更大的气魄的。生化危机打了快两个小时,只是遇到了一个舔食者就算完了。这样的电影,就算是真的改编成了3d版,观众们也不会觉得特别有趣。可是,三体电影的两个小时,三体世界都毁灭了三四次了,不同场景,不同模样的特效几乎贯穿始终,这种不同规模的气魄,决定了电影改编成为3d之后,也会有着更多的受众,谁都相信,如果三体拍摄成为3d版本,利维拍摄的肯定会是让人满意的电影。
他是会把3d电影效果用于宇宙战争,还是会用于灾难性的事件?人们没有看过三体2的小说,对此不得而知,但是从第一部末尾的情况,人们可以推测第二部的情节,而这些设想,想想都会让人觉得心潮澎湃。
利维拍摄的这部电影,肯定会让人满意,这是源自于人们对大导演的信任,也是源自于人们对三体1的信心。
比起来媒体需要靠着数据分析前景,他们的分析远没有那么麻烦,对于他们来说,电影是否好看,这是唯一判断是不是要花钱的标准。
而此时此刻,无论是影迷,还是媒体,都把他们的目光对准了利维的公司,他们想要知道,谜团公司下一步会怎么做,他们的电影会如何拍摄。
某种意义上说,三体2的宣传,也算是一步到位了。电影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拍摄,但是它已经吸引了全好莱坞的目光了。
只是,此时此刻,比起来外界媒体的一片沸腾,谜团公司内部,倒是相对的要平静得多。虽然利维确定了自己的拍摄方向,但是,他知道,就算是眼光放得再长远,路也得一步步走才行。
因此,在公司里面,他对于电影的事务,还是有条不紊进行着自己的规划的。
“鲍勃,剧本改编的问题,还是要交给你来的。这部电影里面是有主角的,但是更多的,这是一个群像的电影,要把所有人物都凸现出来,不要生冷和刻板化。迈克尔,这部电影需要大量的场景设计,大量的服装,道具,工具的设计,我会给你列出来一张表格,你来负责去寻找相应的人,把这些做到最好。而演员的事情,和拍摄的筹谋,克拉克你依然得和我一起商量。”
“伙计们,这是一部3d电影,但是,这首先是一部电影。技术上面,我们需要进步,其他方面,我们也不能放下。让我们一同努力吧,让人们看看,我们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震撼!”
305第三零五节群星
三体2电影的拍摄,在外界的关注中,可以说是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了。利维把各项任务分配了下去,可是并不代表,他就可以就此休息了。他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事情,哪一件都不容易。甚至可以说,现在公司里的事情,他几乎都得插一手才行。
比如说,剧本改编方面,他们的手里,确实是有着小说的,可是,想要改编成电影,这里面就要有一个结构的问题了。这个结构该如何设置更好,这也是利维需要管的:因为电影是他要拍摄的,作为导演,他总得对结构有个想法。鲍勃在书写台词方面,有着很强的功底,可是在电影结构方面,他还是得听导演的。
而利维对此,也提出了意见。
正如利维说的,这是一个群戏的场面,在这个电影中,有着诸多的不同的人面对危机的处理方式,而想要拍好了他们的不同,就得先确定好了演员们的演绎的不同。
在第一部里面,电影分为三条线索来展现,汇编成了一个故事后,逐步的把结论呈献给人们,而到了第二部里,利维则是不能够再这么做了。第二部里面,四个面壁人再加上一个自行其事的章北海,还有需要交代的联合国,以及平民的生活的改变,这些东西如果全都以第一部的方式来呈现的话那么,线索太多了,会显得非常杂乱无章。
而且,第一部的时候,这样展开是因为有着一个外星人这个隐藏的悬疑在,整个过程是把悬疑一步步揭开,层层解密才好看的。但是到了第二部里面,如何对抗外星人,从一开始就是最大的悬疑,他们所有的作为。都只是在这个悬疑之下进行的各种尝试——这些尝试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但是论及这些悬疑的层次,全都不如电影最大的问题重要。
如果没有办法层层推进,那么这个模式也就不太好用了。
因此,利维想到的,是另外一种拍摄方式:直接在最一开始,就让四个面壁者同台亮相。在联合国内见面,让这个计划直接呈现在观众们面前。而后,不断地展现他们的计划的同时。也让观众们知道有破壁者的存在,让观众们和破壁者一起,尝试寻找出来他们的计划是什么——这几个计划,一个比一个更凶残,观众们在推测这些计划的时候,也会随之带入到电影里面,跟着破壁者一起,推测人物的想法。
如果说第一部,是三条线索渐渐接近。最重拧成了一股绳的话,那么第二部,就是一个大树开枝散叶,逐渐发现每条路都不通。最后找到一条路,冲上云霄。
这样的结构,也就是利维想要的结构了。
这个电影的主线依然会是悬疑风格的:科幻电影本身的科幻成分,就是有这太多的未知因素的。用悬疑来拍摄科幻电影,才能够不断的把电影中的一个个疑问全都揭示出来,这本来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这个模式。是利维早早敲定了的。敲定了之后,他就把这个大致的想法,交给了鲍勃去具体完成了。剧本这方面,还是得依靠鲍勃。
剧本方面,其实毕竟还是小事——有小说,有大纲,鲍勃可以做好。相比而言,利维更多的考虑的,还是剧中的演员,到底由谁来出演更好。
利维考虑的,是四个面壁人和联合国的众人们,在一开始就一起出现,这样的场面,等于是让这些演员们从一开始就比拼演技,因此,这些人挑选谁也是很重要的。
虽然说这部电影要是拍摄成了3d模式的,那么最大的看点,也就应该是特效而不是演员们的表演。可是,利维觉得,一部电影想要只做到了最好,总是不能够缺少好演员的。投资这么大的电影,随便找几个人来胡乱拍一下,利维是肯定不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