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好了,现在我们研究一下读者的三点论调:
①如果笔者说,“你是一个集大成者,因为你既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坏人。”有读者很不解,这不是很矛盾吗?
这是一个空间上的角度,他是一个好人,是他对朋友的义气和关怀上,这是一个角度;他是一个坏人,是他对家庭的不体贴,这是另外一个角度。这两个特点可以集中于一身的。
两者表面上矛盾,但是实际上不能比较(太极不同)。矛盾仅仅存在于同一个角度中!
②所谓集大成者,笔者的定义是,世上原本没有文字,因有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角度于是有了不同的想法,每个想法不断深入,于是得出不同的学问学科。集大成是还原最原始的,无名即是天地之始,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角度再演化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才是最实用可行的,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演化各类的学问学科。
横向知识越丰富,认识角度就越能完善,再回到各个角度的大角度,那么整个认识就像倒三角形,可以从一点演化到各点,所以不会有独立的理论(与其他学科不相关),也没有绝对的矛盾(因为太极不同,没法比较)。所得到的这个点反而是最简单的,简单下去就越没有概念,也就是无名了。
很多人认为,所谓集大成者就是样样精通,笔者想问,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是精通呢?你深入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精通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虚话!
所以爱因斯坦是一个公认的科学家,但是你否认不了他不是一个心理学家,首先你的判断依据是不明确的。
同样,我可以说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政治家,同样我可以说他是伟大的老人家,因为这些判断依据也都是不明确的,随意性非常强,随便按一个名堂比吃饭好容易!
我与那些知名的集成大成者有什么区别呢?相同都是集大成,不同的是我的“大”比他的要“小”一点而已!
所以我们想想,结论深度是怎么样呢?你回溯不到事件,你根本量化不了,概念随时都可以发生改变。
③第三个观点,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会很有道理,没有漏洞,实际上是从她的所看所见别人的结论中,拼凑出来的。
比如我们使用配阴阳的方法会得出:
“不名与不利将极可能转化为明日的杀机(饥饿,不安全等对你的杀害)。”
那么读者的原意:“今日的名与利将极可能转化为明日的杀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废话。
同样我们考虑:“困”,怎么样才算困?你现在工作,工作劳累,苦闷,算不算困呢?是?不是?
——无论结果怎么样,你都纠结在性质如何量化的问题,也就是结论深度还没有回溯演化!被笔者一反问,你就会完全糊涂招架不住了!
同样“虚名”这个词语也是很泛,相信有心思考的读者会很容易辩解出,此点就留作思考。
有些读者说,你怎么那么喜欢玩文字游戏呢?不想跟你辩论了!笔者说,这不是那么简单,一个概念,一个想法就足以引导人走向不同的世界!人的想法总是活在这些文字信息中,它们每时每刻都牵着你走!
比如说,有个女人天天说要追求幸福,这有错吗?没错!关键是,她认为高富帅才是幸福的选择,除此以外就不是了。如果你跟她说,幸福……,略去数万字的对幸福的解说,在大家看来这可能是在玩文字游戏,但是它的意义不绝仅仅在于游戏本身!
回过神来,如果你们要真正理解纠正第三种观点的话,你们可以沿着以下思路:
第一:如果一个人打你,你怎么办?
第二:守?自己要变强?避开?如何避开?说服他不能打?如何说服?……
第三:你要主动地行动,如避开,如变强,这是不是需要追求所谓的名利,名与利能不能分开?
第四:追求的度如何把握?
……
亲爱的读者们,当你们这样想的时候,你们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平淡”,“杀机”,“名利”“努力”都是很“虚”的,可以说,怎么样说都是对的,也可以不对的。真正做起来跟这些远远不是那么一回事情。
有一点请记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平淡谁能轻易主导呢?杀机谁不想避免?名利谁能不沾边?努力谁人不曾?
○务实与虚妄变化不定
虚妄的根源,是我们只会不停地复制别人的观点,书本的观点,但是他们从不去思考,究竟这些观点所对应的事件是什么,而是凭感觉,凭喜好直接套在某一件事情身上。
比如你知道了结论深度2,不去思考回溯其演化的事件,直接套在事件n+1身上。
有位读者跟笔者说,“你是一位境界很高的人,我能不能请求你做一件事情呀!”
笔者:“你怎么知道我境界很高呢?”
读者:“我看你写的文章,意境很高?”
笔者:“我发现你的想法意境很高,我能不能请求你一件事情?——那就是请求你不要请求我做事。”
……
实际上在这里,这位读者不明确“意境高”的演化具体事件是什么,直接就把这个概念(结论深度)用在笔者的某一个行为上面。所以笔者同样可以相同的方式回敬给她。
当你们说了一些概念的时候,特别是高度抽象的(很难定性的),你们知不知道,这里面有两个致命点:其一,它不是最佳引导你的概念!比如说你看到未婚夫的某一个小动作后认为他是坏人,于是分手了,那么你就失去了这位男人;其二,你对未来判断不准,事情发展会出乎你的意料!一个人对事物未来发展走势看得准不准,是判断其能否抓住准确的事情本质!比如说,你觉得这个男人心理很积极,但是几年后,这个男人心理很消极。
——你当年认识的是真的,但是千万在心理告诉自己,现在归现在,未来归未来,不能以“积极”去永久定义一个人!你要知道他的未来发展如何,你就要明白其他一些更实在的条件。(请注意不断阅读太极归宗,阴阳流转与万象演化三章内容)
所以有很多前辈会说,某某人以前很不错,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这种观念的角度是很正确的。
又比如说,我认为你是一位果断的人。如果你这么定义,一定会让你失望!但是如果我说,想当年你做了某某事情,当时你显得很果断!那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前者把它记住了,你自然而然地(潜意识作用)把这人所有的行为都认为是果断!
有个电视桥段是这样:“你们抓我是真的,帮我也是真的,我恨你们是真的,多谢也是真的。仇归仇,恩归恩。那时那刻才是最真的!”笔者觉得这句话非常有禅意,不知道宗教佛家中是否有类似的观点。
所谓务实,不会谈很多泛泛的概念,他说的话可以轻易转化为执行力,或行不言之教。
所以一个真实的人,你是可以摸得着的,感觉到的。“做”在他们看来,远远比说得多好听,说得多有道理强好多倍。
认识的最准确来源是感觉(特指感官,详见《逻辑思维一章》),感觉是基于某一时刻(时间)某一情景(空间)下的判断!也就是事件1→结论深度2。
那这个抽象有什么用呢?抽象是为了传播信息,比如你要描述一件事情,就需要用概念。这些概念很多是抽象的,抽象的概念不独独指你要描述的事件,一个概念可以对应很多具体的事物和事情,所以使用时必须要注意,这可以成为漏洞以及技巧切入点!
第十一章阴阳流转原理
我们经常听到“要善于总结规律”,“要善于找问题的突破口”,“要重视细节”其实这些是一种大方向,对真正如何做好事情,可以说,是没有用处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善于”!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件事情的存在包含了怎样的表层和深层的信息,而要做到这点,你是不能够把一件事情看成是独立的,它的出现,必定伴随着另外的事情——这便是阴阳相随的道理。明白这点,再动态分析。
动态本身就是一个关键点,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适时应变。
这就需要我们在太极归宗的前提下,进行阴阳流转分析!
阴阳是一个对抗制衡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谋划。你要谋划得好,必须立足于对太极清晰的前提下。
比如,我们知道“不要跟陌生人谈话”,但是当你迷路了,当你在异地需要求助的时候,显然你是需要和陌生人谈话的,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时候这个太极就体现为一种场合。
当你创业成立一家公司,你依据任人唯贤的道理,高薪聘请了各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