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长远考虑的领导,一方面非常重视公司里面的精英,给他们充分的做事的机会,给他们相应的奖赏,发挥他们的能力;但也同时全盘考虑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公司明天的接班人,保证公司人才供应的连续性;不过分地“宠溺”精英员工,不把公司的要害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建立属于公司的信息资源库。所以一但人才离开公司,甚至加入到竞争对手的行列,公司也可以迅速启动备用的人才库和信息库,迅速地恢复公司的“元气”。
☆读者来信:朋友是否用来利用?
“有位朋友问我:“什么叫真正的朋友?”,我没有回答,我很想知道他的回答,于是反问:“你是怎么认为的?”,他笑了笑说到:“我们老板天天和我说,朋友就是用来利用的,用完就可以丢掉他,所以没有利用价值的基本上不会联系了。”听到这样的答案,我的心情很沉,我联想起自己身边走过的人,他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很难接受这样的一个看法。不知道大师有什么高见。”
笔者:
这应该是许多人心底里面的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大家都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能肯定这个问题的人,是“小聪明”人,但是要“大聪明”,“要智慧”,他还考虑少了一个问题:朋友不用来利用行不行?或者你再深入一点问什么不是让你来利用的呢?
肯定地说,你在世上找不到一样东西,是让你完全不利用的。
读者问:“按照你这么说,在相隔几千公里生存的蝴蝶跟我有关系吗?”万象演化一章很清楚地告诉各位,这只蝴蝶飞动的好,不至于产生蝴蝶效应,你现在能安稳的生活,这只蝴蝶是一位大功臣。
我们拿笔来写字,是笔“利”于我;父母养育了你,是父母“利”于你;敌人的存在,让你得以挑战,要么提高竞争力,要么调整心态,以适合环境而生存,是敌人“利”于你……
所以我们生存在这个时空里面,每一样东西都是“利”于我们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作每一样东西都是“不利”于我们的:笔让你能写字,让你减少了动手创造的机会;父母养育你,让你少了忧患意识,压抑了你独立能力的发展;敌人让你在前进的路上受阻困,不能成功……
这就是太极思维,你站的角度不一样,问题就不一样。笔者为什么说能肯定“朋友是来利用的”仅是一种小聪明呢?
因为如果你把朋友像棋子一样运用的好,作用于你整一盘棋局当中,这是你的聪明。但是如果你这么看,那么你周围的一切可以划分为“有利于”跟“不利于”这两样东西。可是你要知道,你可以是这棋局的主人,同样也可以是别人一盘棋局里面的一个棋子!
——只有当你认为周围的事物跟你一样都是棋子,那么他们都是你的战友,都是“有利于”你。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愿意面对“朋友是否用来利用”这个话题,因为这句话的起源是一个人所站的角度是,他把朋友当作一盘棋局里面的一个棋子,不能用的,可有可无,舍去了也没关系。
所以朋友是否用来利用的呢?——我们都是整盘棋局当中的一颗棋子,你唯有善待你的同类(棋子),你才能更好赢倒对方。
这盘棋局的两个帅是谁?他们叫生活与命运。
——这也是仁者无敌的精神!
笔者为何要谈这个话题?在于任何一种高强的技术,都是可正可负的,能害人也能救人。
本书提到的谋略,离间计,虚实运用,投桃报李,金蝉脱壳等,运用在亲人上,亲人会离你而去;运用在朋友上,朋友会疏远你;运用在合作上,对方会叛变你。——这便是反噬。
虽然可以通过时空的落差而避开(例如你使用了,但是需要在一年后才会反噬,这时候你可以一年内停止使用以避开反噬),但是上得山多终遇虎,与其诚惶诚恐,何必直接根除这个隐患呢!——明白棋局的道理。(如果再考虑超四维的空间,你根本不可能避开。)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并不意味别人懂得,所以我们除了要有自保的能力(如有能力识破),另外,如果你要相信一个人,就要坦然的接受被出卖的可能。
4。象——太极归宗的对象
4。1重构概念——不被所拥有的束缚才能得到解脱
○重构概念
太极博弈原理的创作机理是从本源重构概念,而本源有深浅之分(即稍微接近本源,接近本源,很接近本源……),因而提出象体的概念,再从象体上重新提出概念。
概念很容易被读者误解,不同的概念可能描述同一件一模一样的事物,而同样相同的概念有可能对应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
有AB两件衣服,他认为美的衣服是A,你认为没的衣服是B。那么假如你没有看到实际的衣服情况,他叫你买一件很美的衣服,那你就会选择出错了。因为你们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太极不一样)。
如果别人所指的概念万一和自己的不一样,怎么办呢?
我们得先找到它的本源,然后依照角度不同(太极不同)从而得到不同的概念(象体)。
比如老板下达一个命令,那么你是不可以直接记住这个命令的,你需要回到这个命令的实质本源,也就是老板最真实的想法。每个人的往往对真正的实际表达与阐述的不清楚,不正确。
又如他告诉你:他钱包里有五百块钱。那么你应该这么记住他的话:他说他自己钱包里有五百块钱(而不是记住“他钱包里有五百块钱”)。因为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容易认识到这话有可能是假的——它只不过是一个象体,说不定还有一个真正的本源。
我们会发现很多书会有这么一个特点:写了很多观点,但是都是零散,没有整体性,框架性,联系性。这种情况或是原著本身不知道这些观点的本源是什么,所列观点只是拼凑而成(由不同角度下所形成的象体拼凑而成),也就是说太极混乱。
以上读者容易理解,但是生活上我们会遇上综合性的问题,你怎么去重塑一个概念,
例如:
一位女性朋友A找到新男朋友C,后来A跟她男朋友C说分手,愿意是忘记不了前男友B,可前男友B却是伤害A很深。
当然,这里面的故事内容省略了一万字。
有AB两位读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读者A:责任——对关系,对他人的护守。
读者B:别人是难以体会那种感觉,只有当事人才清楚,除非有类似的经历。
现在请问读者,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们没有想到这两者有什么区别,那你们还需要反复阅读本书,尤其是关于层次的话题(万事层次集,看问题深度等)。
我们现在用象来描述这件事情(形式不拘一格,越简单,看上去越不抽象就越好,读者可自行设计):
那么我们想,我们怎么看得比较全面一点呢?也就是你可以怎么把“伤害”,“一起”,“想念”,“离开”归宗,追溯本源,那是什么(接近本源/宗)?那就是一种联系,我们可以形容为“纽带”!
那么我们再看看读者AB的看法:
对于读者A,我们可以知道责任可以维系这些纽带。那么我们称“纽带”,“责任”为重塑后的概念。而至于责任又是什么,又如何演化(可采用太极分解法),我们就不延伸了(建议采用心力学原理的角度去分析)。
对于读者B,读者B的看法,仅是对A想念C的一种描述!
所以两者看法的深度层次区别可见分晓。
○止象与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只停留在现象,没有看到另外层面的,笔者称为“止象”,这是见山是山的一种境界。
那人又何会“止象”呢?
笔者进水产市场的时候,偶尔会看到一幕:一只乌龟翻背了,四脚爬爬,非常艰难无奈。
——拥有的,同时也是一种负累。
你的出生,你的技能,你的另外一半,你的孩子……
——都像一个龟壳!从你拥有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会该有哪些生活。
比方说,有人说给自己来一个三天的末日训练,看看自己能否有所改变。之后告诉笔者,他说偶尔会做这种训练,可是发现越长大了,这些训练越没有效果,为什么呢?
——那是他现有的束缚越来越强大了!这种训练需要比以前要突破更多的各种心理防线!
在《胜者为王Ⅱ天下无敌》中有一段很有意味的话:
背景是主角石志康厌倦了赌的生活,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和反派屠天龙定输赢。疯了之后的赌王聂万龙跟他说:
“从你跟我赌的那天开始,你就已经为自己选好了路,当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