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凡被他讲得白眼直翻,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就在这时,整个飞船颤抖了一下。
“到了!”袁凡说道,走到控制台前。
“噢呵,天王星环,很漂亮,不是吗?!”九劫望着飞船外面的情景,眼神中露出些许的狂热,“我见过更美的!”
“是吗?那倒要恭喜你了!”袁凡此时可没心情欣赏什么美景。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章 湮灭
ATC总控制室,大屏幕。
数双眼睛紧张着盯着上面显示出的七艘蜂巢式飞船,而在大屏幕下的电脑屏上,显示出海盗号所得的位置。
在得知了袁凡和Maggie Grace的计划之后,所有的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他能成功吗?!”刘清伟咽了一口口水,涩然问道。
“但愿他能成功!”Maggie Grace的话起不到任何安慰的作用,毕竟两个的计划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推断基础上的,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七艘飞船散发出的能量脉中之中寻找到不平衡点,然后将反重力装置传送到那一点上,人工加大虫洞的重力区,使那一点的引力超过虫洞临界点,坍缩成为黑洞。
一旦黑洞形成,以那七艘蜂巢形飞船与黑洞间的距离,它们是逃不出黑洞的引力场的。
然后呢?
然后怎么办?
Maggie Grace不想回答,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个计划完全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她现在已经开始后悔了,因为她甚至连黑洞这种物质是否存在都不能完全的肯定。
黑洞究竟是什么?
毫无疑问,在天体物理中的名词,以黑洞最为著名了,说黑洞家喻户晓并不为过。平常一见数学公式头就晕的小资美眉,说起黑洞来可能会眉飞色舞呢:“那不就是质量大过临界值的恒星,坍缩得体积凭小,引力凭大,啥东西也逃不出去,即便光也一样。就象男人见了漂亮女人那般的!”
而事实上呢?
在1916年广义相对论出现不久,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child)就求出了用以描述时空的爱因斯坦方程的一个十分有用的解。该解作为时空的一种可能的形状,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球对称的、不带电、无自旋的物体(可能也可用于近似描述如地球和太阳等缓慢自旋的物体)之外的引力场。其原理就和当你想研究地表之外的牛顿引力而将地球视为质点一样。
这个解很象一个“公制”。它和将毕达哥拉斯公式加以归纳以给出平面上线段长度一样,此“公制”可以作为获取时空中曲线段“长度”的公式。物体沿时间(“时间的坐标轴”)运动的曲线的长度如果用此公式计算,就恰是该运动物体所经历的时间。公式的最终形式取决于你选择用来描述事物的坐标系。公式可以因坐标不同而变形,但象时空弯曲这样的物理量却不会受影响。史瓦西用坐标的术语表述了它的“公制”概念:在距离物体很远的地方,近似于一个带有一条用以表示时间的附加t轴的球坐标,另一个坐标r用作该处的球坐标半径;而更远的地方,它只给出物体的距离。
然而当球坐标很小的时候,这个解开始变得奇怪起来。在r=0的中心处有一个“奇点”,那里的时空弯曲是无限的;围绕该点的区域内,球坐标的负方向实际成为时间(而非空间)的方向。任何处于这个范围内的事物,包括光,都会为潮汐力扯碎并被强迫坠向奇点。这个区域被一个史瓦西坐标消失的面与宇宙的其他部分分离开来。当然该处的时空弯曲没有任何问题(这个球面半径被称作史瓦西半径,稍后就会发现史瓦西坐标并未消失。它是一个人为的坐标,这个问题有点象定义北极点的经度时所遇到的问题。史瓦西半径的物理意义不在于该处的坐标问题,而在于其内的方向变为时间方向这一事实)。
当时的人们并未为此担心,因为所有已知的物体的密度都达不到使这个内部区域扩大到物体之外的程度,即对于所有已知情况,史瓦西解的这个奇怪部分都不适用。阿瑟。斯坦雷。爱丁顿(Arthur Stanley Eddington)曾考虑过一颗死亡的恒星坍塌后可能达到这个密度,但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不太愉快地将其抛弃了,并人为应该有新的理论补充进来。1939年欧文海默(Oppenheimer)和施内德(Snyder)最终严肃地提出比太阳质量稍大几倍的恒星在其生命的末期可能会坍缩到这种状态。
一旦一颗恒星的坍缩超过史瓦西坐标消失的球面(称为不带电、无自旋物体史瓦西半径或“视界”)它就不可避免地继续坍缩下去。同你无法停住时间的车轮一样,它将一直坍缩至奇点。没有任何进入那个区域的东西可以幸免,至少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是如此。视界是一个有去无回的转折点。
1971年约翰。阿奇贝尔德。威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这样的事物为“黑洞”,因为光无法从中逃逸。基于许多证据,天文学家有许多他们认为可能是黑洞的候选天体(其证据是:它们的巨大质量可以从其对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并且有时它们会发出X射线,这被认为是正在坠入其中的物质发出的)。
现代黑洞理论,霍金是当代公认的权威。经霍金等理论物理学家的努力,黑洞的数学模型方面的成果已是相当可观。恒星在热核演化时,会抛出大量的物质。如果在其演化终点,质量仍未降到Chandrasekhar极限或Oppenheimer…Volkoff极限以下,便会发生引力坍缩。黑洞是引力坍缩恒星受挤压而形成时空奇点(singularity:度规张量中发散的点,多指时空曲率无穷大的点)的产物,在此奇点上,时间空间完结。引力坍缩现象可以由引力场方程(爱因斯坦场方程)求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彭若斯(Penrose)和霍金(Hawking)用拓朴方法得出了一个引力坍缩的充分条件:在广义相对论成立,能量的正定性,物质的遍在性,事件的因果律等一系列条件存在的情况下,恒星一旦演化出所谓的“诱陷面”(一种二维闭合曲面,正交于该曲面指向未来的零测地线外行族和内行族都是会聚的),引力坍缩便无可避免。
黑洞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观测黑洞因此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一般的方法是通过黑洞的引力场性质或者通过物质被吸进黑洞时放出的能量来了解黑洞的存在。
但这里所讲述的黑洞的性质纯属理论,它们基于广义相对论――一个目前尚被证明为正确的理论。
从表面上看,包括袁凡和Maggie Grace在内,没有人真正的见过黑洞,而在此之前也没有人真正的能证实黑洞确实存在,在这一点上,袁凡和Maggie Grace显然违背身为一名科学家所应该具备的最为基本的态度,科学的态度。
不过袁凡这么做是有他的道理的,从九劫那里,袁凡得到了关于黑洞存在的真实信息,再加上之前经历过的,见识过的一些事情(虫洞,巴别塔)袁凡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黑洞的存在以及它的特性。
而Maggie Grace一方面是因为她的自信以及对袁凡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只能赌一把了,才提出了这个疯狂的计划。
这个基于理论和想象力上的计划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因为即使是在理论上,这个形成的黑洞,最终也会把整个太阳系吞噬掉,区别只是在于时间的迟早问题而已。
对于这一点,袁凡和Maggie Grace都很清楚,Maggie Grace是懒得想了,而袁凡则把所有的希望寄予了这个计划所赢得的时间上,强烈希望能在这段时间里找到解决的办法,当然了,这些希望一大部分都寄托在了解密元人的装置上。
这时,主控室内,众人紧张的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的时候,大屏幕上,那七艘飞船之间忽然闪过一道肉眼难辨的光芒,一个小黑点,出现在七艘飞船之间。
“就是那里!” Maggie Grace第一个叫了起来,“放大,快放大!”
相对于巨大的蜂巢式飞船来说,反重力装置实在是太小了,当那黑点似的反重力装置被放大到占了半幅屏幕时, Maggie Grace第一个尖叫了起来,然后主控室内所有的女性也跟着叫了起来。
无数黑色的甲虫从屏幕上显现出的蜂巢式飞船中爬了出来,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其中还夹白色的,奇形怪状的飞蛾,不断蠕动的毛毛虫,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想都没想,Maggie Grace立刻便把屏幕调回了正常的大少,与刚才相比,画面已经变了。
原本银色的蜂巢式飞船几乎全部被黑色的甲虫给覆盖住了,数不清的甲虫和飞蛾离开船体向反重力装置飞了过去。
“它们能在宇宙空间中生存?!”惊讶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