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透视眼-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盈盈从兜里抓了一把糖,却发现小男孩的衣服直筒筒的,只有补丁没有兜,只好塞在他的手里。
“阿姨,可以给我照张相吗?”小男孩怯生生的说道:“我可想有张照片了,爸爸说过完年带我去城里照相,可我现在就想要。”
这孩子连张照片都没照过……女人们顿时又爱心泛滥了,王卓识趣的举起相机,单张、合影、摆造型,给他们三个一通拍。
“小dd叫什么名字?姐姐回去洗出照片寄到你们学校来,会写上你的名字的。”关盈盈终于找到机会让小男孩改口了,阿姨阿姨的都把人叫老了
“我叫阿九,万阿九”小男孩用普通话清晰的说道。
王卓的眼睛顿时就圆了:“你爸生了九个?”
“不”万阿九说道:“我生下来的时候九斤重,我爸说我将来一个能顶九个”
和万阿九说再见之后,一行人再次启程,小阿九站在村口,远远的向两辆汽车挥着他瘦小的胳膊,直到尘土中再也看不到汽车的影子。
良久,关盈盈叹了口气,说道:“越生越穷,少数民族的多胎政策,也许害了他们啊。”
齐非微微点头,认可她的观点,王卓却轻哼一声说道:“缺医少药的,生一个万一将来死了怎么办?谁来养老?”
……
第三天,三人又去看了第二所阳光小学,也第一次亲眼见识了滑索道上学的惊心场面。
这所学校和第一所阳光小学的情况差不多,不过学生要少一些,因此建校舍省下了一些钱,校长和教育局领导一商量,购进了一批图书建了个微型图书馆,还购买了一台大彩电,安装了个“锅盖”,也就是卫星天线。
关盈盈用相机记录下了所闻所见,齐非用一个小本子做备忘,想到了什么就记下来,将来想办法帮学校实现,彩电加锅盖就是第一所阳光小学所没有的,回头肯定要给他们配置上才行。
两天的行程让三人对当地政府彻底放了心,尤其是王卓,更是改变了对时政的一些看法,心态不再象以前那么偏激。
当然,他对大城市的官僚们的看法,还是持保留态度的。
这天晚上王卓再次给二女按摩,趁机揩油是免不了的,胀的难受也是免不了的,孤枕难眠更是免不了的……
离开江洲的第四天,三人终于踏上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前往那与世隔绝、桃花盛开的地方,可以露天泡温泉、吃烧烤的桃源村
。。
'  '
第一五一章 桃源村
第一五一章桃源村
。。。。。。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渔夫在一次捕鱼中迷了路,意外的发现了一处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和战乱,没有剥削和赋税,人们安居乐业,和平相处。
这就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一篇展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的超短小说,一篇著于一千六百年前的YY小说。
学者们认为,陶渊明“心远地自偏”,因为无法改变社会现状,只好借创作来抒发*怀,塑造了一个桃花源来寄托情感,所以文中的世外桃源系杜撰,世上并没有那么一处地方。
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完这个典故之后,王卓、齐非、关盈盈都曾感怀、惋惜、黯然过,但现实就是现实,哪里有理想国度、梦境天堂?
前往桃源村的路坎坷崎岖,甚至还伴随着危险。
这一次,汽车只把大家送到了一条蜈蚣河前,便完成使命了,剩下的路要靠大家的双脚丈量,有时候还要用双手协助才行,比如过铁索桥、攀崖阶。
前往桃源村的只有五人,一个是兼任村支书的乡领导,一个是康副主任,剩下就是王卓等三人了。
这一路上,村支书给三人讲了很多桃源村的风俗轶事,听的他们啧啧称奇,这样一个位于在大山深处的村庄,还保留着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气,虽然贫穷落后,却自给自足不受财政救济,全村人民和平相处,守望相助,简直就是个当代的世外桃源了
“贺主任,你是在给我们说故事吧?”王卓用一句玩笑话奉承着这位三十多岁却有些少白头的青年支书。
“到地头你就知道了。”贺宝元嘿嘿一笑,随手揪了片草叶,咬在嘴里嘀嘀的吹了起来。
不大一会儿,王卓就看出了他吹草叶的诀窍,也有样学样的找了片差不多的草叶,捣鼓了一会儿,还真被他给吹响了。
康副主任连称佩服,原来他学了多次都学不出这种山里人的技巧,王卓却无师自通了,这么聪明的人他还是头一次见到。
两人就这么你一声我一声的吹着,倒也相映成趣,走路也不觉得太累了。
走了整整一天,总算来到桃源村的时候,出发时带来的行李等物已经全部挂在了贺支书和康副主任的身上,王卓背着齐非,关盈盈拄了个拐棍,虽然还都挺有精神的,形象却有些狼狈。
平时锻炼不足的齐非双脚都磨出了水泡,关盈盈稍好一些,不过也快支撑不住了。
贺支书提醒了大伙一声,然后把左手食指插进嘴里,长吸口气猛的一吹,顿时一声嘹亮的口哨响起,惊得村口附近的房子发出鸡鸣狗吠之声。
片刻工夫,就有几个半大孩子跑了出来,神奇的是,居然没有营养不良的样子,和之前去过的两个村子截然不同。
孩子们很快跑到近前,热情的和康副主任贺支书打招呼,帮他们提包裹等物,贺支书每个月会来住几天,康副主任也来过,所以都是老相识。
进村没走多远,村长孟明亮就得到消息迎了出来,因为天色己是傍晚,大家也没多废话,直接就去了孟明亮的家。
孟明亮身高足有一米九,五官大方,有些看不出是民族特征,这和王卓他们之前去过的两个村子不同,那两个村子有着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一看服饰和五官,就能认出是什么民族。
村里来了远方的客人,消息顿时不胫而走,不多时便有好多村民来瞧热闹,辈分名望高的就进屋陪客,差一些的就在院子里,各家各户自觉的送来东西,有腌鱼、活鸡、干果、蔬菜,不大一会儿就把窗台和房檐下放满了,恐怕够吃好几天的。
进村后的这一路上,王卓一棵桃树也没见着,倒是看到了不少石头,因为整个村子都是用石板和木板建成的。
“来来来,王卓,你们尝尝我们村里自酿的桃子酒。”孟明亮从小女儿手里接来一只大号青泥坛子,先在三只大碗里各倒了半碗。
山里人淳朴,连句自夸的话都不会,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客人们,等着听他们的赞美。
王卓第一个端起来品尝,只觉这有些黏稠的酒液甜润甘醇,入口馨香,沁人心脾,略微有一些酒精度,却不刺喉,只恰到好处的活跃了味蕾。
定睛一看碗中的酒液,在瓶装的名牌葡萄酒中常见的增稠剂、甜味剂、色素、甜蜜素、亚硫酸、果味香精等等东西一样都没有,绝对是纯天然的绿色饮品,无公害无污染无化学残留的三无产品
“好啊,好酒”
一扬脖,王卓就把那半碗酒干了,把碗向前一伸,摆明了是没喝够还想再要。
这个动作比一百句夸赞还有效果,村民们顿时开怀而笑,孟明亮的二女儿连忙上前抱起坛子,给王卓满满的添了一碗。
齐非和关盈盈也试着一尝,果然味道不错,她们虽不能像王卓那样用超级视力鉴别酒液,但是也知道这种纯绿色的饮料和超市货架上的东西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城市里是根本喝不到的。
当晚,大家在村长家吃了顿最山野最绿色纯净的农家饭,除了盐是国家统一供应的碘盐,其它所有调料都是村子里自给自足的,吃着不仅风味独特,而且令在大城市吃怕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王卓等人特别安心。
村长孟明亮家是去年新起的房子,和村子里的其它房子一样,整栋房子是用一片片青石板层层砌起的,连瓦片都是石材所制。
家具除了木制就是石制的,左右两间厢房各有一铺石炕,上面铺一层薄薄的软木板,后厨一烧火,石炕就储存了热量,以现在的气候,一天烧两遍火,整铺炕全天都是温热的,睡在上面十分舒服。
这种石炕其实也是桃源村仅有的几项外来收入之一,村里的男人们从山上采回石板,跋山涉水背到县里去,给当地人家搭炕,赚了钱再买一些米面等东西,背扛肩挑的运回来。
这是一项微薄的收入,不过还算稳定,因为这种炕在柳河县是老字号,是名牌,而且是可回收利用的,隔几年掀开几块石板,把炕洞里面的灰掏出来,就又和新的一样了,很多娘家都用这么一铺炕给女儿做嫁妆。
王卓用透视眼一分析,就发现这种青石其实没什么特别,除了能盖房子能搭炕,再就是烧石灰或水泥的价值了,以桃源村的交通条件,根本建不了石灰厂、水泥厂,连打石厂都不行,这几年石炕的销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