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实的盗墓 作者:黑山马贼-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从前面的枪尖看出这是一堆铁矛的,木柄虽然糟朽了,但是铁枪的尖部,还都可以分辨出来,也都是锈迹斑斑了,轻轻的用探钎子一划拉,原本和枪身连接处的部分全都断开了,放在地面上面,可以看出这是一堆铁矛,就我轻轻的一划拉,就不知道是上面物件了,我想看看底下有没有青铜器的矛头或者铜戈之类的物件,这样的铁器,拿出去是不值钱的,最多就是烂铁价格,我们大老远的是不会背一些废铜烂铁回去的,只带走一些精细的物件的,这个是对我们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摘这些石头俑像中间,还有一件物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地面紧挨靠这两个物件,一个是圆盘状,通体的绿黑色的铜锈,一个是四个拳头叠在一起大小般的物件,通体都是镂空的,也是布满了绿黑色的铜锈,这宗锈迹我太熟悉了,在这个阴暗潮湿的墓室里面,青铜器上面的锈迹和其他地方盗出的不一样,不完全是那种单一的铜锈,还有以中国黑色的物质包裹在青铜器的表面,也和绿色的铜锈共存,这样在手电的照射下,还反射这一种黑色的光芒,有点像我们刚刚领到我武器的那种黑蓝色的金属光芒,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感觉,还铁器就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铁器在这个墓室里面,在手电的照射下面,也是黑色的,但是全无光芒的感觉,不要说反光了,和地面的淤泥一般的感觉,毫无美感可言,我知道只有是一件青铜器,为什么说看到两件物件,非说是一件器物呢,当时第一就是直觉,两个物件紧挨着,一个圆盘状,一个镂空的圆球状,单一拿出去,谁也说不好是什么的,要是放在一起组合到一起呢,大家猜这是什么器物。下午或者吃完饭就聊吧,喜欢就收藏下,谢谢大家。


第308章 惊天大墓69铜熏炉龙涎香

不和大家打哑谜了,我手里的两个物件在我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呈现了一个熏炉的器皿。熏炉和咱们常见的取暖的火盆可不是一类器皿、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也有取暖的作用。这个可不是那种用来取暖的,应该是里面燃烧檀香用来熏屋子或者衣服之类的檀香,古时候,没有合成香水,达官贵人,帝王将相一般都是用的天然香料。麝香,檀香还有一种更为珍贵的龙涎香。前面两种香料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只手天然动物香料,一种是植物香料。我所说的龙涎香就更为珍贵了,我也是在野史里面看到的,古书中也有记载的,但是第一次见到了这种燃烧龙涎香的熏炉。
龙涎香,在西方又称灰琥珀,是一种外貌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腊状可燃物质,从抹香鲸消化系统所产生。龙涎香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类似异丙醇的气味);虽然现在它已经大部分为化学合成物取代,龙涎香历史上主要用来当做香水的定香剂。现在市场也有这种香料销售,但是一般都是人工作假的,也没有几个真的。
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是古代中国。汉代,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蜡状漂流物,这就是经过多年自然变性的成品龙涎香。从几千克到几十千克不等,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还香。当地的一些官员,收购后当着宝物贡献给皇上,在宫庭里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宝物,请教宫中的“化学家”炼丹术士,他们认为这是海里的“龙”在睡觉时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来,经过天长日久,成了“龙涎香”。也有人说,在殷商和周代,人们已将龙涎、麝香与植物香料混合后做成香囊,挂在床头或身上。
其实所谓的龙涎香就是大海里面的抹香鲸肠胃里面的分泌物,现在靠着自然采集的龙涎香数量太少,也是价格金贵的,一般都是捕获杀死后抹香鲸,收集其肠中分泌物。自然的晒干了,就获得了天然的香料了。但是受国际海洋法的保护,现在可捕获的抹香鲸数量太少了,所以龙涎香的香料就发现较少了。
我看到过一次,我的一个朋友是老中医,他家有祖传的一块,可以入药,具体治疗失眠病我现在真的忘记了,当时绝对和我讲过的。那个老爷子花白的胡子,一看就是有学识之人。那个还是我小的时候呢,那个同学现在也没有联系了,也不知道家里还有那块香料吗。
在我记忆中龙涎香就是一块不透明的蜡状胶块。色黑褐如琥珀,有点脆,稍稍一摔就碎了。老爷子告诉我们可以嚼,我没有敢,闻着的时候,有点腥味,还有点发臭的感觉,这就是我没有敢嚼的原因、点着后有火苗冒出。顷刻间就香气布满了整个房间、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龙涎香。
现在我手里拿着的就是燃烧龙涎香的熏炉,就是用来熏屋子,或者就是衣服的香料的炉子,这个可要精致多了,放到现在那个就是天价,称作国宝也不未过吧。。。。。。


第309章 惊天大墓70棺椁

为什么我觉得这是龙涎香的熏炉呢,第一这个熏炉造型奇特,我也见到一些明清的香薰炉,但是这样精美的青铜熏炉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通体油亮。镂空的上半部分更加精致。两件器皿并和在一起的,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价格我当时,还不好估计,也没有出手过这么珍贵的物件。。。。。
我小心的放在挎包里面,和大家聊了很久盗墓,大家很多对我常常提起的棺椁没有什么概念吧,很多人单一的认为就是棺材,也可以这么说,棺材是普遍的叫法,古时候帝王将相为了彰显自己身份的尊贵,不单一就是简单的棺材,外面还有一个套棺,这个就是棺椁。棺材是一种统称,绾椁则显示死者的地位。棺材,亦称寿棺,是盛载死尸的匣子,通常在葬礼中使用。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
棺椁制
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现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至周代,棺椁制度化,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时也有逾制者。《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详孔颖达疏。《通典。礼四五》:“周制。。。。。。君里棺用朱绿,用杂金错;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士不绿。”又“大唐制:诸彝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镂彩画,施户牖栏槛,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
这些都是一些古时候墓葬典籍里面看查到的,但是可比这个苦涩难读了,很多字眼我也是不认识的,只是猜测的看。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红色棺椁亦作“棺郭”。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了解历史,了解古时候的墓葬制度,才能盗好墓,我现在脚下的墓葬,一定最低也是一个诸侯墓,搞不好就是就是一代开国皇帝之墓的,因为有很多在当时很多在普通的墓葬里面不可能出现的陪葬品。玉圭,青铜熏炉,还有人物石头俑,聊这个是什么意思,明天就要进ru后室了,就要开棺取宝了,我这里只是一个铺垫,大家支持着啊,我先睡会去,晚上看看在聊的啊。


第310章 惊天大墓71玉人

把这件造型奇特的青铜熏香炉放进了挎包里面,前面排列的石头俑像,又有一个在手电的照射下反射出的奇异的光芒引起了我的注意,前面那几个石头俑像,手电照射的时候,一点光芒也没有,就是白色的石头,上面落满了黑色的泥土,而这一件却反射出淡淡的光晕,绝对不是简单的石俑。我快步走到跟前,脚下的一个四方形的金属构件差点绊倒我,也顾不上了,就直接凑到跟前。我伸手去抱起来,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