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至十官子巷,那女子家中,门已闭了,悄无人声。急急回至北关门,门又闭
了。整整寻了一夜。
巴到天明,挨门而出。至新马头,见一伙人围得紧紧的,看一只绣鞋儿。舜
美认得是女子脱下之鞋,不敢开声。众人说:“不知何人家女孩儿,为何事来,
溺水而死,遗鞋在此。”舜美听罢,惊得浑身冷汗。复到城中探信,满城人喧嚷,
皆说十官子巷内刘家女儿,被人拐去,又说投水死了,随处做公的缉访。这舜美
自因受了一昼夜辛苦,不曾吃些饭食;况又痛伤那女子死于非命,回至店中,一
卧不起,寒热交作,病势沉重将危。正是:相思相见知何日,多病多愁损少年。
且不说舜美卧病在床。却说刘素香自北关门失散了舜美,从二更直走到五更,
方至新马头。自念:“舜美寻我不见,必然先往镇江一路去了。”遂暗暗地脱下
一只绣花鞋在地。为甚的?他惟恐家中有人追赶,故托此相示,以绝父母之念。
素香乘天未明,赁舟沿流而去。数日之间,虽水火之事,亦自谨慎,梢人亦不知
其为女人也。比至镇江,打发舟钱登岸,随路物色,访张舜美亲族。又忘其姓名、
居止,问来问去,看看日落山腰,又无宿处。偶至江亭,少憩之次。此时乃是正
月二十二日,况是月出较迟。是夜,夜色苍然,渔灯隐映,不能辨认咫尺。素香
自思:“为他抛离乡井,父母兄弟又无消息,不若从浣纱女游于江中。”哭了多
时,只恨那人不知妾之死所。不觉半夜光景,亭隙中射下月光来。遂移步凭栏,
四顾澄江,渺茫千里。正是:一江流水三更月,两岸青山六代都。
素香呜呜咽咽,自言自语,自悲自叹,不觉亭角暗中,走出一个尼师,向前
问曰:“人耶?鬼耶?何自苦如此?”素香听罢,答曰:“荷承垂问,敢不实告?
妾乃浙江人也,因随良人之任,前往新丰。却不思慢藏诲盗,梢子因瞰良人囊金、
贱妾容貌,辄起不仁之心。良人、婢仆皆被杀害,独留妾一身。梢子欲淫污妾,
妾誓死不从。次日梢子饮酒大醉,妾遂着先夫衣冠,脱身奔逃,偶然至此。”素
香难以私奔相告,假托此一段说话。尼师闻之。愀然曰:“老身在施主家,渡江
归迟,天遣到此亭中与娘子相遇,真是前缘。娘子肯从我否?”素香曰:“妾身
回视家乡,千山万水;得蒙提挈,乃再生之赐。”尼师曰:“出家人以慈悲方便
为本,此分内事,不必虑也。”素香拜谢。天明,随至大慈庵。屏去俗衣,束发
簪冠,独处一室。诸品经咒,目过辄能成诵。旦夕参礼神佛,拜告白衣大士,并
持大士经文哀求再会。尼师见其贞顺,自谓得人。不在话下。
再说舜美在那店中,延医调治,日渐平复,不肯回乡,只在邸舍中温习经史。
光阴荏苒,又逢着上元灯夕。舜美追思去年之事,仍往十官子巷中一看。可怜景
物依然,只是少个人在目前,闷闷归房,因诵秦少游学士所作《生查子》,词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舜美无情无绪,洒泪而归。惭愧物是人非,怅然绝望,立誓终身不娶,以答
素香之情。
在杭州倏忽三年,又逢大比,舜美得中首选解元。赴鹿鸣宴罢,驰书归报父
母,亲友贺者填门。数日后,将带琴、剑、书籍,上京会试。一路风行露宿。舟
次镇江江口,将欲渡江,忽狂风大作,移舟傍岸,少待风息。其风数日不止,只
得停泊在彼。
且说刘素香在大慈庵中,荏苒首尾三载。是夜,忽梦白衣大士报云:“尔夫
明日来也。”恍然惊觉,汗流如雨。自思:“平素未尝如此,真是奇怪!”不言
与师知道。
舜美等了一日又是一日,心中好生不快,遂散步独行,沿江闲看。行至一松
竹林中,中有小庵,题曰“大慈之庵”,清雅可爱。趋身入内,庵主出迎,拉至
中堂供茶。也是天使其然,刘素香向窗楞中一看,吓得目睁口呆,宛如酒醒梦觉。
尼师忽入换茶,素香乃具道其由。尼师出问曰:“相公莫非越州张秀才乎?”舜
美骇然曰:“仆与吾师素昧平生,何缘垂识?”尼师又问曰:“曾娶妻否?”舜
美簌簌泪下,乃应曰:“曾有妻刘氏素香,因三载前元宵夜观灯失去,未知存亡
下落。今仆虽不才,得中解元,便到京得进士,终身亦誓不再娶也。”师遂呼女
子出见。两个抱头恸哭多时,收泪而言曰:“不意今生再得相见!”悲喜交集,
拜谢老尼。乃沐浴更衣,诣大士前焚香百拜。次以白金百两,段绢二端,奉尼师
为寿。两下相别,双双下舟。真个似缺月重圆,断弦再续,大喜不胜。
一路至京,连科进士,除授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尹。谢恩回乡,路经镇江,二
人复访大慈庵,赠尼师金一笏。回至杭州,径到十官子巷投帖拜望。刘公看见车
马临门,大红贴子写着“小婿张舜美”,只道误投了。正待推辞,只见少年夫妇,
都穿着朝廷命服,双双拜于庭下。父母兄嫂见之,大惊,悲喜交集。丈母道:
“因元宵失却我儿,闻知投水身死,我们苦得死而复生。不意今日再得相会,况
得此佳婿,刘门之幸!”乃大排筵会,作贺数日,令小英随去。二人别了丈人、
丈母,到家见了父母。舜美告知前事,令妻出拜公姑。张公、张母大喜过望,作
宴庆贺。不数日,同妻别父母,上任去讫。久后,舜美官至天官侍郎,子孙贵盛。
有诗为证:
间别三年死复生,润州城下念多情。今宵然烛频频照,笑眼相看分外明。
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一夜东风,不见柳梢残雪。御楼烟暖,对鳌山彩结。箫鼓向晚,凤辇初回宫
阙。千门灯火,九衢风月。
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艳妆初试,把珠帘半揭。娇羞向人,手捻玉梅
低说。相逢长是,上元时节。”
这一首词,名《传言玉女》,乃胡浩然先生所作。道君皇帝朝,宣和年间,
元宵最盛。每年上元正月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凝祥池。每常驾出,有红纱贴金
烛笼二百对;元夕加以琉璃玉柱掌扇,快行客各执红纱珠珞灯笼。至晚还内,驾
入灯山,御辇院人员,辇前唱《随竿媚》来。御辇旋转一遭,倒行观灯山,谓之
“鹁鸽旋”,又谓“踏五花儿”,则辇官有赏赐矣。驾登宣德楼,游人奔赴露台
下。十五日,驾幸上清宫,至晚还内。上元后一日,进早膳讫,车驾登门卷帘,
御座临轩,宣百姓;先到门下者,得瞻天表:小帽红袍独坐,左右侍近,帘外金
扇执事之人。须臾下帘,则乐作,纵万姓游赏。华灯宝烛,月色光辉,霏霏融融,
照耀远迩。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缘索而至半,都人皆知车驾还内。当时御制
《夹锺宫·小重山》词,道:
“罗绮生香娇艳呈,金莲开陆海,绕都城。宝舆四望翠峰青。东风急,吹下
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纱笼一点御灯明。萧韶远,高宴在蓬瀛。”
今日说一个官人,从来只在东京看这元宵;谁知时移事变,流寓在燕山看元
宵。那燕山元宵却如何?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乐喧天,只听胡笳聒耳。
家家点起,应无陆地金莲;处处安排,那得玉梅雪柳。小番鬓边挑大蒜,岐婆头
上带生葱。汉儿谁负一张琴?女们尽敲三棒鼓。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
己酉岁,方成次第。当年那燕山装那鳌山,也赏元宵,士大夫、百姓皆得观看。
这个官人,本身是肃王府使臣,在贵妃位掌笺奏;姓杨,双名思温,排行第五,
呼为杨五官人。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客
店,遂寓居焉。杨思温无可活计,每日肆前与人写文字,得些胡乱度日。忽值元
宵,见街上的人皆去看灯,姨夫也来邀思温看灯,同去消遣旅况。思温情绪索然,
辞姨夫道:“看了东京的元宵,如何看得此间元宵?姨夫自稳便先去,思温少刻
追陪。”张二官人先去了。
杨思温挨到黄昏,听得街上喧闹,静坐不过,只得也出门来看燕山元宵。但
见:莲灯灿烂,只疑吹下半天星;士女骈阗,便是列成王母队。一轮明月婵娟照,
半是京华流寓人。见街上往来游人无数。思温行至昊天寺前,只见真金身铸五十
三参,铜打成幡竿十丈,上有金书“敕赐昊天悯忠禅寺”。思温入寺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