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喻世明言-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分赠亲族乡党。自只携一石铛,往本县隐山居住。梦见毛女授以炼形归气、
炼气归神、炼神归虚之法,遂奉而行之,足迹不入城市。梁唐士大夫慕陈先生之
名,如活神仙,求一见而不可得。有造谒者,先生辄侧卧,不与交接。人见他鼾
睡不起,叹息而去。
后唐明宗皇帝长兴年间,闻其高尚之名,御笔亲书丹诏,遣官招之。使者络
绎不绝,先生违不得圣旨,只得随使者取路到洛阳帝都,谒见天子,长揖不拜,
满朝文武失色,明宗全不嗔怪。御手相搀,锦墩赐坐,说道:“劳苦先生远来,
朕今得睹清光,三生之幸。”陈抟答道:“山野鄙夫,自比朽木,无用于世。过
蒙陛下采录,有负圣意,乞赐放归,以全野性。”明宗道:“既荷先生不弃而来,
朕正欲侍教,岂可轻去?”陈抟不应,闭目睡去了。明宗叹道:“此高士也,朕
不可以常礼待之。”乃送至礼贤宾馆,饮食供帐甚设。先生一无所用,蚤晚只在
个蒲团上打坐。明宗屡次驾幸礼贤馆,有时值他睡卧,不敢惊醒而去。明宗心知
其为异人,愈加敬重,欲授以大官,陈抟那里肯就。
有丞相冯道奏道:“臣闻:七情莫甚于爱欲,六欲莫甚于男女。方今冬天雨
雪之际,陈抟独坐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差一使命,将嘉酝一樽赐之;妙选美女
三人,前去与他侑酒暖足。他若饮其酒,留其女,何愁他不受官爵矣!”明宗从
其言,于宫中选二八女子三人,美丽无比;装束华整,更自动人。又将尚方美酝
一樽,遣内侍宣赐。内侍口传皇命道:“官家见天气奇冷,特赐美酝消遣;又赐
美女与先生暖足,先生万勿推辞。”只见陈抟欣然对使开樽,一饮而尽;送来美
人,也不推辞。内侍入宫复命,明宗龙颜大悦。次日,早朝已毕,明宗即差冯丞
相亲诣礼贤馆,请陈抟入朝见驾。只等来时,加官授爵。
冯丞相领了圣旨,上马前去。你道请得来,请不来?正是:神龙不贪香饵,
彩凤不入雕笼。冯丞相到礼贤宾馆看时,只见三个美女,闭在一间空室之中,已
不见了陈抟。问那美女道:“陈先生那里去了?”美女答道:“陈先生自饮了御
酒,便向蒲团睡去。妾等候至五更方醒。他说:‘劳你们辛苦一夜,无物相赠。’
乃题诗一首,教妾收留,回复天子。遂闭妾等于此室,飘然出门而去,不知何往。”
冯丞相引着三个美人,回朝见驾。明宗取诗看之,诗曰: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罢书,叹息不已。差人四下寻访陈抟踪迹,直到隐山旧居,并无影响。
不在话下。
却说陈抟这一去,直走到均州武当山。原来这山初名太岳,又唤做太和山;
有二十七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是真武修道、白日升天之处。后人谓:“此
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更名武当山。陈抟至武当山,隐于九石岩。
忽一日,有五个白须老叟来问《周易》八卦之义。陈抟与之剖晰微理,因见
其颜如红玉,亦问以导养之方。五老告之以蛰法。怎唤做蛰法?凡寒冬时令,天
气伏藏,龟蛇之类,皆蛰而不食。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后
十年移床,其龟尚活,此乃服气所致。陈抟得此蛰法,遂能辟谷。或一睡数月不
起。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饥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
陈抟在武当山住了二十余年,寿已七十余岁。忽一日,五老又来对陈抟说道:
“吾等五人,乃日月池中五龙也。此地非先生所栖,吾等受先生讲诲之益,当送
先生到一个好所在去。”令陈抟:“闭目休开!”五老翼之而行。觉两足腾空,
耳边惟闻风雨之声。顷刻间,脚跟着地,开眼看时,不见了五老,但见空中五条
龙夭矫而逝。陈抟看那去处,乃西岳太华山石上,已不知来了多少路,此乃神龙
变化之妙。
陈抟遂留居于此。太华山道士,见其所居没有锅灶,心中甚异,悄地察之。
更无他事,惟鼾睡而已。一日,陈抟下九石岩,数月不归。道士疑他往别处去了。
后于柴房中,忽见一物,近前看之,乃先生也。正不知几时睡在那里的!搬柴的
堆积在上,直待烧柴将尽,方才看见。又一日,有个樵夫在山下乍刂草,见山凹
里一个尸骸,尘埃起寸。樵夫心中怜悯,欲取而埋之。提起来看时,却认得是陈
抟先生。樵夫道:“好个陈抟先生,不知如何死在这里?”只见先生把腰一伸,
睁开双眼,说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樵夫大笑。
华阴令王睦,亲到华山求见先生。至九石岩,见光光一片石头,绝无半间茅
舍。乃问道:“先生寝止在于何所?”陈抟大笑,吟诗一首答之,诗曰:
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风跨晓风。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睦要与他伐木建庵,先生固辞不要。此周世宗显德年间事也。这四句诗直
达帝听,世宗知其高士,召而见之,问以国祚长短。陈抟说出四句,道是:“好
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世宗皇帝本姓柴,名荣,木头茂盛,
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只道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
“木”字添盖乃是“宋”字。宋朝享国长久,先生已预知矣。
且说世宗要加陈抟以极品之爵,陈抟不愿,坚请还山。世宗采其“来时自有
白云封”之句,赐号“白云先生”。后因陈桥兵变,赵太祖披了黄袍,即了帝位。
先生适乘驴到华阴县,闻知此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问道:“先生笑什么?”
先生道:“你们众百姓造化,造化!天下是今日定了。”
原来后唐末年间,契丹兵起,百姓纷纷避乱。先生在路上闲步,看见一妇人,
挑着一个竹篮而走,篮内两头坐两个孩子。先生口吟二句,道是:“莫言皇帝少,
皇帝上担挑。”你道那两个孩子是谁?那大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那小的便是宋
太宗赵匡义,这妇人便是杜太后。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又一日,先生游长安市上,遇赵匡胤兄弟和赵普,共是三人,在酒肆饮酒。
先生亦入肆沽饮,看见赵普坐于二赵之右,先生将赵普推下去道:“你不过是紫
微垣边一个小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赵匡胤奇其言。有认得的,指道:
“这是白云先生陈抟。”匡胤就问前程之事。陈抟道:“你弟兄两个的星,比他
大得多哩!”匡胤自此自负。后来定了天下,屡次差官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
后来赵太祖手诏促之,陈抟向使者说道:“创业之君,必须尊崇体貌,以示天下。
我等以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拜,则违吾性;若不下拜,则亵其体。是以不
敢奉诏。”乃于诏书之尾,写四句附奏,云:“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
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复命,太祖笑而置之。
后太祖晏驾,太宗皇帝即位,念酒肆中之旧,召与相见,说过待以不臣之礼。
又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号‘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
三峰乞与君。”先生见诗,乃服华阳巾、布袍、草履,来到东京。见太宗于便殿,
只是长揖道:“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太宗赐坐,
问以修养之道。陈抟对道:“天子以天下为一身,假令白日升天,竟何益于百姓?
今君明臣良,兴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荣名流于万世。修炼之道,无出于此。”
太宗点头称善,愈加敬重。问道:“先生心中,有何所欲?可为朕言之。”陈抟
答道:“臣无所欲,只愿求一静室。”乃赐居于建隆道观。
其时太宗正用兵征伐河东,遣人问先生胜负消息。先生在使者掌中,写一
“休”字,太宗见之不乐。因军马已发,不曾停止。再遣人问先生时,但见他闭
目而睡,鼾齁之声,直达户外。明日去看,仍复如此。一连睡了三个月,不曾起
身。河东军将,果然无功而返。太宗正当嗟叹,忽见陈抟道冠野服,逍遥而来,
直上金銮宝殿。太宗见其不召自来,甚以为异。陈抟道:“老夫今日还山,特来
辞驾。”太宗闻言,如有所失,欲加抟以帝师之号,筑宫奉事,时时请教。陈抟
固辞求去,呈诗一首。诗云:“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三峰千载客,四海一
闲人。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乞全獐鹿性,何处不称臣?”又道:“二十年
之后,老夫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