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是千箱万斛尽你受用,却是那话儿有些支吾不过,自觉得过意不去。随你有万
分不是处,也只得依顺了他。所以那家庭间,每每被这等人炒得十清九浊。
这闲话且放过,如今再接前因。话说吴江有个秀才萧王宾,胸藏锦绣,笔走
龙蛇,因家贫,在近处人家处馆,早出晚归。主家间壁是一座酒肆,店主唤做熊
敬溪,店前一个小小堂子,供着五显灵官。那王宾因在主家出入,与熊店主厮熟。
忽一夜,熊店主得其一梦,梦见那五位尊神对他说道:“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
吾等见了坐立不安,可为吾等筑一堵短壁儿,在堂子前遮蔽遮蔽”。店主醒来,
想道:“这梦甚是蹊跷。说甚么萧状元,难道便是在间壁处馆的那个萧秀才?我
想恁般一个寒酸措大,如何便得做状元?”心下疑惑,却又道:“除了那个姓萧
的,却又不曾与第二个姓萧的识熟。‘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况是神
道的言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次日起来,当真在堂子前而堆起一堵短
墙,遮了神圣,却自放在心里不题。
隔了几日,萧秀才往长洲探亲。经过一个村落人家,只见一伙人聚在一块,
在那里喧嚷。萧秀才挨在人丛里看一看,只见众人指着道:“这不是一位官人?
来得凑巧,是必央及这官人则个。省得我们村里人去寻门馆先生。”连忙请萧秀
才坐着,将过纸笔道:“有烦官人写一写,自当相谢。”萧秀才道:“写个甚么?
且说个缘故。”只见一个老儿与一个小后生走过来道:“官人听说我们是这村里
人,姓孙。爷儿两个,一个阿婆,一房媳妇。叵耐媳妇十分不学好,倒终日与阿
婆斗气,我两个又是养家经纪人,一年到头,没几时住在家里。这样妇人,若留
着他,到底是个是非堆。为此,今日将他发还娘家,任从别嫁。他每众位多是地
方中见。为是要写一纸休书,这村里人没一个通得文墨。见官人经过,想必是个
有才学的,因此相烦官人替写一写。”萧秀才道:“原来如此,有甚难处?”便
逞着一时见识,举笔一挥,写了一纸休书交与他两个。他两个便将五钱银子送秀
才作润笔之资。秀才笑道:“这几行字值得甚么?我却受你银子!”再三不接,
拂着袖子,撇开众人,径自去了。
这里自将休书付与妇人。那妇人可怜勤勤谨谨,做了三四年媳妇,没缘没故
的休了他,咽着这一口怨气,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号天拍她的不肯放手。口
里说道:“我委实不曾有甚歹心负了你,你听着一面之词,离异了我。我生前无
分辨处,做鬼也要明白此事!今世不能和你相见了,便死也不忘记你。”这几句
话,说得旁人俱各掩泪。他丈夫也觉得伤心,忍不住哭起来。却只有那婆子看着,
恐怕儿子有甚变卦,流水和老儿两个拆开了手,推出门外。那妇人只得含泪去了,
不题。
再说那熊店主,重梦见五显灵官对他说道:“快与我等拆了面前短壁,拦着
十分郁闷。”店主梦中道:“神圣前日分付小人起造,如何又要拆毁?”灵官道:
“前日为萧秀才时常此间来往,他后日当中状元,我等见了他坐立不便,所以教
你筑墙遮蔽。今他于某月某日,替某人写了一纸休书,拆散了一家夫妇,上天鉴
知,减其爵禄。今职在吾等之下,相见无碍,以此可拆。”那店主正要再问时,
一跳惊醒。想道:“好生奇异!难道有这等事?明日待我问萧秀才,果有写休书
一事否,便知端的。”
明日当真先拆去了壁,却好那萧秀才踱将来,店主邀住道:“官人,有句说
话。请店里坐地。”入到里面坐定吃茶,店主动问道:“官人曾于某月某日与别
人代写休书么?”秀才想了一会道:“是曾写来,你怎地晓得?”店主遂将前后
梦中灵官的说话,一一告诉了一遍。秀才听罢目睁口呆,懊悔不迭。后来果然举
了孝廉,只做到一个知州地位。那萧秀才因一时无心失误上,白送了一个状元。
世人做事,决不可不检点!曾有诗道得好:
人生常好事,作着不自知。
起念埋根际,须思决局时。
动止虽微渺,千连已弥滋。
昏昏罹天网,方知悔是迟。
试看那拆人夫妇的,受祸不浅,便晓得那完人夫妇的,获福非轻。如今单说
前代一个公卿,把几个他州外族之人,认做至亲骨肉,撮合了才子佳人,保全了
孤儿寡妇,又安葬了朽骨枯骸。如此阴德,又不止是完人夫妇了。所以后来受天
之报,非同小可。
这话文出在宋真宗时,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
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继娶夫人王氏,年尚未满四十。广有家财,并
无子女。一应田园、典铺,俱托内侄王文用管理。自己只是在家中广行善事,仗
义疏财,挥金如土。从前至后,已不知济过多少人了,四方无人不闻其名。只是
并无子息,日夜忧心。
时遇清明节届,刘元普分付王文用整备了犠牲酒醴,往坟茔祭扫。与夫人各
乘小轿,仆从在后相随。不逾时,到了坟上,浇奠已毕,元普拜伏坟前,口中说
着几句道:
堪怜弘敬年垂迈,不孝有三无后大。七十人称自古稀,残生不久留尘界。今
朝夫妇拜坟茔,他年谁向坟茔拜?膝下萧条未足悲,从前血食何容艾?天高听远
实难凭,一脉宗亲须悯爱。诉罢中心泪欲枯,先灵英爽知何在?
当下刘元普说到此处,放声大哭。旁人俱各悲凄。那王夫人极是贤德的,拭
着泪上前劝道:“相公请免愁烦,虽是年纪将暮,筋力未衰,妾身纵不能生育,
当别娶少年为妻,子嗣尚有可望,徒悲无益。”刘元普见说,只得勉强收泪。分
付家人送夫人乘轿先回。自己留一个家僮相随,闲行散闷,徐步回来。
将及到家之际,遇见一个全真先生,手执招牌,上写着“风鉴通神”。元普
见是相士,正要卜问子嗣,便延他到家中来坐。吃茶已毕,元普端坐,求先生细
相。先生仔细相了一回,略无忌讳,说道:“观使君气色,非但无嗣,寿亦在旦
夕矣。”元普道:“学生年近古稀,死亦非夭。子嗣之事,至此暮年,亦是水中
捞月了。但学生自想,生平虽无大德;济弱扶倾,矢心已久。不知如何罪业,遂
至殄绝祖宗之祀?”先生微笑道:“使君差矣!自古道:‘富者怨之丛。’使君
广有家私,岂能一一综理?彼任事者只顾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秤,侵剥百端,
以致小民愁怨。使君纵然行善,只好功过相酬耳,恐不能获福也。使君但当悉杜
其弊,益广仁慈;多福、多寿、多男,特易易耳。”无普闻言,默然听受。先生
起身作别,不受谢金,飘然去了。元普知是异人,深信其言,随取田园、典铺帐
目,一一稽查,又潜往街市、乡间,各处探听,尽知其实。遂将众管事人一一申
饬,并妻侄王文用也受了一番呵叱。自此益修善事,不题。
却说汴京有个举子李逊,字克让,年三十六岁。亲妻张氏,生子李彦青,小
字春郎,年方十七。本是西粤人氏,只为与京师遥远,十分孤贫,不便赴试。数
年前挈妻携子流寓京师,却喜中了新科进士,除授钱塘县尹,择个吉日,一同到
了仕所。李克让看见湖山佳胜,宛然神仙境界,不觉心中爽然。谁想贫儒命薄,
到任未及一月,犯了个不起之症。正是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只奔福轻人。那张
氏与春郎请医调治,百般无效,看看待死。
一日李克让唤妻子到床前,说道:“我苦志一生,得登黄甲,死亦无恨。但
只是无家可奔,无族可依,撇下寡妇孤儿,如何是了?可痛!可怜!”说罢,泪
如雨下。张氏与春郎在旁劝住。克让想道:“久闻洛阳刘元普仗义疏财,名传天
下,不论识认不识认,但是以情相求,无有不应。除是此人,可以托妻寄子。”
便叫:“娘子,扶我起来坐了。”又叫儿子春郎取过文房四宝,正待举笔,忽又
停止。心中好生踌躇道:“我与他从来无交,难叙寒温。这书如何写得?”疾忙
心生一计,分付妻儿取汤取水,把两个人都遣开了。及至取得汤水来时,已自把
书重重封固,上面写十五字,乃是“辱弟李逊书呈洛阳恩兄刘元普亲拆”。把来
递与妻儿收好,说道:“我有个八拜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刘元普,本籍洛阳
人氏。此人义气干霄,必能济汝母子。将我书前去投他,料无阻拒。可多多拜上
刘伯父,说我生前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