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明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疑惑:“既然如此,马将军又为何出言反对?”
“因为以卫青之才,却只是小什长,而如末将,比卫青差之千里,却官居牙将,末将实在弄不懂,为何不能将卫青提升起来?”
原来如此。原来马超不是反对卫青指挥,而是在为卫青抱屈。
吴明笑了笑:“当然可以提升,本帅这就任命卫什长为游击。”
“那又有何意义?”马超立刻接口:“战事一过,卫青不还是一个什长?我大汉难道就是这样对待将才的吗?”
坐中的将领一时议论纷纷,多有点头同意者。
吴明清了清嗓子,帐中安静了下来。
“本帅也为卫青惋惜!”吴明说道:“但人事任免是兵部的事,本帅也无权定夺,不过本帅当然会向兵部力荐卫青,也望到时候各位能多加美言。”
“这个自然。”
“当然可以。”
众将纷纷表态。
吴明没有理会众将,他的目光看着一个人:一直缩在角落里不出声的顾卫东。
“顾将军,你的意见如何?”吴明突然直接向顾卫东发问。
顾卫东心里咯蹬一下。
他没想到吴明会这么直接的逼问自己。这是摆明了在说:只要你顾卫东不捣乱就成。
他一时感觉面上发烧,眼看着所有人都望向自己,只能点头:“末将同意。”
“好极!”吴明点头,转向卫青:“卫什长,今日起,你仍做游击,待此战结束,我和刘将军、顾将军联明向兵部推荐,保你为。。。。。。”吴明沉吟了一下,望向刘安邦。
“参将!”刘安邦立刻接口。
“对,参将!”吴明点头,随即又问顾卫东:“顾将军以为如何?”
顾卫东只能暗暗咬牙,表面上却连连点头:“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于是,卫青又成了游击。
他感觉自己好象是回到了童年,坐起了悠悠车,伍长游击什长游击,下一回会悠成什么?真的能一下子悠成参将吗?不管能不能,反正现在他又悠成游击了。
“好了,就这样,卫青,你就留在这里跟着本帅,全军开拔!”吴明下令。
卫青只好留下。其实他十分想去看看江小玉,至少道个歉,说一声谢谢。但现在一片忙碌,他也不敢擅自离开,只能帮着吴明处理军务。
汉军整个左路军一路前行,直抵方县。
可以说,这是卫青第一次感受到汉军兵强马壮。
虽然有不少新兵,但原先的士卒已经经历了数次大战,经验已丰,而且托江小玉的福,左路军的粮草基本上是没打折扣的送到了,许多士卒第一回足额领到了军饷,第一回实打实的吃到了此前一直是存在于纸面上的足额的肉,因此士气也是很高。特别是几乎人人都知道,方县对他们意味着他们的援军、军饷和伙食,所以士卒们也都很明白这一战的意义。
五万大军,就在方县外下寨,加上方县本身的五千守军,总人数五万五千人,静待金军。
卫青直到大军下了寨,才算抽空去看江小玉。
“你怎么没有回去?”卫青一见江小玉就直接了当的问道。
“回不去。”江小玉一脸的调皮:“我爹爹去看吴将军,回来后感了风寒,不宜轻动,只能随军调理,再说,现在金军就挡在我们回去的路上,没有你卫大将军保护,我们哪里冲得过去?”
卫青嘿嘿的笑了起来。他感觉和江小玉在一起好象很放松,至少不象以前那样子了。
“你为什么没有向刘将军禀报刺客的事?”江小玉问。
卫青苦笑:“我有何证据证明有人刺杀我?物证不过是一个不知哪里弄的廉价耳环,人证则只有你,如果我向上禀报,人家可能首先怀疑我来骚扰你呢。”
“你本来就是来骚扰我嘛。”江小玉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不过我喜欢。”
卫青一时无话可说。他看着江小玉,江小玉先是垂下头去,然后又慢慢的,却坚定的抬起头来,目光闪闪,直视着卫青,那目光中好象有一种渴望。
卫青的心中涌动起一股热流,他慢慢向前跨了一步,就想去抱江小玉。
号角声响起。
卫青无奈的叹息一声,向江小玉挥了挥手,转身一路疾行向中军帐走去。
江小玉看着卫青的背影,洁白的牙齿轻轻咬着嘴唇,她的心里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卫青平安无事,现在,她已经不再如当初一般好奇于卫青的勇敢,她反而希望卫青不要太勇敢了,至少,不要去拼命,因为卫青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她江小玉。
卫青走进大帐的时候,已有半数将领在了,吴明正中端坐,一脸严肃。
看到人到的差不多齐了,吴明说道:“各位,刚接到报告,来攻的金军有五万人。”
人群中一片嗡嗡声。
五万五千对五万,汉军人数没什么优势可言。
“今天招集各位,是因为本座也在犹豫:是战是守?金军粮草供应不力,急于夺下方县,我们如果守得住,可能金军粮草一尽就只好后退,但如果我们死守,主动权就归了金军,到时他们是打东还是打西都随心所欲,这会让我们十分被动。”
“卑职以为当守。”刘安邦先开言:“我军人数虽众,但有万余是新兵,何况金军一向勇猛善战,以一对一我们实难有胜算。只要守得好,金军自然会退走。”
众将领纷纷点头,居然都是赞同守的。
“刘将军说的不错。”吴明的心中也想守,只是还有些犹豫,见众人都认同守,也决定了。
“末将有话说。”卫青出声了。
帐内一下子静了下来。难道卫青主张攻?
“卫游击,你有不同意见?”吴明也有些吃惊,事情如此明显,卫青为什么会有相反的主张?
卫青伸手,一左一右端起桌子上的茶杯,走到正中,把茶杯一个个放在地上:“这是方县,这是辽城,这是青城,这是安护县。”他以茶杯当地点,茶杯不够就用杯盖:“方县固然重要,但其他三处也同样重要,失了任何一处,都会对我们造成大麻烦。我们如果全军守在这里,金军或分兵去攻,或全军去攻,我们要如何应对?正如刘将军所说,以一对一,我们没有胜算,金军如果分兵往攻,我们分兵应敌,可能四处失败,如果全军应敌,顾左顾不了右,会被金军牵着鼻子走,累也累死了。”
众将纷纷点头。
“那么你的主张是什么?”吴明问道。
“与其被累死,不如一战定乾坤!”卫青干脆的答道:“现在决战,虽无必胜的把握,却也同样不是必败,如果坐等金军调动我们,我们必败。”
“卫青,你这是胡扯!”顾卫东突然发话。
卫青一呆。他倒不是没想过顾卫东会捣乱,但象这种研究军情的东西,顾卫东能听明白就不错了,所以一向是不出声的,今儿这是怎么了?顾大将军居然要发表对军情的高见了?
正文 第三十一章 攻守两难
“顾将军有何高见?”吴明也很吃惊,立刻追问。
顾大将军当然有高见。他自打胳膊断了,在帐中闲的难受,想打个麻将却又被守卫的没收了赌具,百无聊赖之际,决定认真学习一下兵法。而他所能学的兵法自然不会是什么孙子兵法,而是各种故事,如东周列国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用途不是很大,但至少今天可以用上,用来反对卫青。
其实顾卫东对于战守哪个更好全无看法,也根本没有费心思去想,他所奉行的原则只有一条:卫青说攻,他就说守,卫青说守,他就说攻。何况目前众人都同意守,只有卫青说攻,他自然底气十足的反对卫青。
“战国时的长平之战,廉颇主守,赵括主攻,结果赵括误国,全军覆没,我们今天怎么能再犯这样的错误?”顾卫东得意洋洋的把他昨晚刚看的故事兜了出来:“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怜那七十万秦军将士啊。”
几个将领的鼻子里发出哧声。照顾大将军的意思,倒是赵国杀了秦国七十万士卒。不过顾卫东虽然典故说错了,意思倒还算是明白的,那就是不能轻攻。
卫青恨的直咬牙。此一时彼一时,为将之道在于因敌而变,谁规定的面对强敌就必须得守?要是打仗都可以照搬古代战例,那干脆让说书的来当将军好了。但这番话他不能说,否则是对常将军的大不敬了。
吴明却犹豫了。他的确担心,如果守,如卫青所说,可能累死,如果攻,却可能死的更快。
“各位有什么看法?”吴明也没了主张,只好问在坐众将。
众将一时乱纷纷,有说可攻的,有说当守的,有说先攻后守的,有说守够了再攻的,反正除了直接逃跑这个建议之外都有。
吴明的眉毛皱成一个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