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史上七大帝国的没落-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王禅等逃往昆山(即昌平狼山),并收集溃散的部卒,整军再战,与燕铁木儿军相持于白浮之西。这天夜间,撤敦、脱脱木儿两军前兵夹击,王禅部大败,降者万余人。王禅单骑逃走。十月,大都军包围上都,倒剌沙出降被杀,天顺帝不知所终。两都之战宣告结束。

文宗稳住局势后,效法当年仁宗派使节到西北恭请其兄和世剌来京继承大统。但和当年没有实力的仁宗不同的是,文宗拥有燕铁木儿的鼎力支持,让位只是做做姿态。可和世剌却不识时务的立即南下,并于天历二年正月在漠北即位,是为元明宗。八月,文宗和燕铁木儿北迎明宗,相会于旺忽察都之地(今河北张北北)。欢宴数日,明宗暴崩,文宗重新登极。

激烈的皇位争夺,使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权危机不断,严重地内耗了元王朝的实力,造成政局频繁混乱,这在中国历代史上也是少有的。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异族入侵的民族在制度创建上的缺失和苍白,钱穆先生曾经评价说:“元代入主中国,经历一百余年,中国自秦汉以来传统的文治政权的意识,始终未接受过去。他们的政治,始终不脱古代贵族封建、武装移植的气味。然而当时一般社会文化、经济的水准,却比春秋时代在贵族封建下的农民,高出百倍。蒙古人的倒退政治,到底不能成功,因此社会变乱百出。”可谓一针见血,从根基上点出了它的不足。

3。汉化迟滞———覆亡之根

东汉魏晋时期,中国第一次掀起广泛向异国学习的高潮,佛学东渡,翻译勃兴。近代以来一直到现在,是我们第二次取法于人,西学东渐,热浪一波一波。可见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民族是离不开其他民族的精神滋养的。元朝时期,作为相对落后的蒙古民族,又是怎么样接受汉文明的呢?

*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的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这条规律用在中国,是元王朝因为汉化迟滞,旧制长存而导致其还没有达到盛年就奄忽沟壑,代之而起的是彻底的汉文明之王朝;在清王朝那里,却是相反的景象,几代帝王的极力汉化,甚至不惜附庸风雅造就了另一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实际上就是完全被其所征服的文明反征服。但这并不是说元王朝的皇帝就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努力,而是说他们努力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

在忽必烈之前,蒙古诸帝一直以草原为本位,汉地的管理十分混乱。忽必烈与前任相比,受过更多的汉文化影响,才开始发现前代政治之失“武功迭兴,文治多缺”。其后的一些皇帝也和乃祖忽必烈一样,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汉人的传统政策,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没有改变其游牧狩猎民族的本性,对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汉文明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中国卷 第三编千年后的一声长叹(12)

再加上蒙古国横跨欧亚,除汉文明外,还受到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亚*文化乃至欧洲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对汉文明的接受自然形成阻力。此外,蒙古王公贵族在元朝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特权利益的保留,也是汉化不能彻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这个外来入侵的政权,在汉文明的土地上始终没有结婚生子,而是昙花一现,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美中不足

蒙古国刚建立,对怎么样统治中原就有过争论。成吉思汗裂土分封,毁农田为牧场。窝阔台执政时,大臣别迭提议:“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和成吉思汗一脉相承,得到了窝阔台的认可。但遭到耶律楚材的极力反对,他对窝阔台进言说:“陛下将南战,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以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并果真征收了如数的税额。

等到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北方“王公大人之家或占田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忽必烈在即位时所颁布的诏书中就强调新王朝的创建原则是“祖述变通”,即继承蒙古旧制,参用汉化改革。其二元性和不彻底性是十分明显的。中统三年爆发李叛乱后,更增加了忽必烈对汉臣的疑忌,汉族官僚纷纷从重要岗位上被排挤出去。汉化推行处于停滞状态,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但是在他统治时期还是有计划地推行了一些“汉法”,采用了部分中原王朝的统治政策和典章制度,收到了一些效果。

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大哉乾元”,定为“大元”,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另外忽必烈一即位,即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定年号为“中统”,此后他还吸收了中原的一些朝仪祭典等。

忽必烈以前的蒙古国时期,中央官制十分简略,虽吸收过一些金朝的旧制,但没有固定下来。忽必烈在汉臣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官僚体制,完善了中央官制。他设立中书省总理政务,中书令为长,下设左右丞相(右为上),又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为副相。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长官由皇太子兼任,实际是虚衔,实责由两名副使承担。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纠察百官善恶,谏言朝政得失。下设殿中司主管朝廷百官,察院主管地方。又设宣政院兼管宗教和吐蕃政务。地方上设立行省———行中书省,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职责与中书省同,总理一地区政务。省下设路府州县(府不遍设,从属关系也不确定),各设札鲁花赤,以蒙人为主;又设总管,汉人为之。蒙人长官后来成为名誉衔。行省还可在一些地区特投宣慰司,上传下达政令、民事。

蒙古统治者崛起于草原,所以忽必烈之前的历代统治者对农业重视程度不足。忽必烈即位后即在中央设立大司农司,专管劝导、督察农事,实行重农政策。另外又将“户口增,田野辟”定为考核官僚的首要标准。朝廷鼓励垦荒,一再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

他还改变以往不重视儒家的传统,延接儒生,讲论治道。下诏重申儒户免除部分赋役的规定,设立诸路提举学校官,重建地方学校教育体系,在中央设立太学,教育勋臣子弟。

忽必烈的汉化政策顺应了汉族农业文明的发展趋势,推动了蒙古国最终转变为元王朝,但同时保留了大量蒙古旧制,保护了蒙古贵族的利益,阻碍了社会进步,这些旧制主要有那些呢?

投下制度。投下意为分地、采邑,又引申为拥有分地、采邑的诸王贵族。中国在秦汉之后就基本上取消了分封制度,从而摆脱了地方坐大,扰乱中央之祸。蒙古的投下封主权力很大,往往专擅自恣,横为不法。他们在中央可以用不同方式荐用私人,参与政务,成为元朝统治集团中游牧贵族保守势力的代表。

斡脱制度。斡脱指为蒙古统治者经营商业和高利贷的西域商人。他们所放钱债利息很高,息转为本,又复生息,成为“羊羔息”。入元后,斡脱得到政府保障,他们到处倚势横行,追逼钱债,致使很多人家破产。

中国卷 第三编千年后的一声长叹(13)

赐赉制度。蒙古时期大汗向诸王贵族赏赐大量金银财帛。除即位时的赏赐之外,每年还有固定的岁赐。巨额的赏赐造成了元朝统治的极大负担,为后期的财政困难埋下祸根。

怯薛制度。怯薛乃蒙古大汗的宫廷护卫亲军,其与蒙古皇帝的关系实际上是草原时代贵族与其伴当(家臣)关系的遗存。所以他们可以在朝廷大臣入宫奏事时在场陪奏,参与议事。平时也可以直接奏准皇帝,越过中书省颁发圣旨、玺书,扰乱政事。成为最接近权力源头,却又超越官僚机构之上的一个不安定的集团。

此外,类似的蒙古旧制还有很多,如达鲁花赤制度、札鲁忽赤制度等等,它们夹杂在元朝的官僚机构中发挥着作用,处处体现着这个政府的二重性,直至其灭亡。忽必烈的这些改革措施总体上没有改变元王朝“马上得之,马上治之”的传统习惯,最终导致这个大一统的王朝不到百年而亡。他以后的一些继任者,虽然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体上停留在他的范围之内,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草原民族统治的特性,当然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修枝补叶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