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使君,杭州重归我大唐治才这几年时候,这些年杭州一带战乱频发,没有人会去关注钱塘湖的情况,李使君刚到杭州还没到一年,就关注起钱塘湖的情况来,此真乃杭州百姓之福也!”钱塘县令跟着说了一句拍马的话,就在王易心底对周端产生鄙视之时,此人又接了一句挺让人动容的话,“李使君,钱塘湖实乃杭州之心肺,钱塘湖一日不疏浚,杭州一日不会有生气,因此卑职非常赞成使君所说,王公子所提议的,要大规模疏浚钱塘湖的提议,若是此湖能广蓄清水,那钱塘治下大部的百姓,都可因钱塘湖之水而受益,数以十万计的田地,可得到灌溉…”
“是啊,周明府此说甚是在理,如今钱塘湖淤塞成这样,库容非常的少,一些还是无法引出的死水,即使想引钱塘湖的水灌溉田地,也是没什么水可引的,”别驾崔知年跟着感叹,“现在不只钱塘湖淤塞严重,连出湖和进湖的水道都是如此,想引水灌溉,无从谈起,湖边的诸多田地,因无水可灌溉,只能抛荒或者种一些耐旱的作物…”
这位杭州别驾比李弘节更早到任,对钱塘湖及周围一带的情况也了解的多一些,但杭州之事并不是他主事,作为州主官的刺史决定了大部的事情。上一任杭州刺史独孤义顺,也是武将出身,对民生治理的事并不在行,再加上此人当时还兼领着虞州、简州刺史,对杭州之事无力顾及,根本没心思去管钱塘湖的情况,而且此人在武德九年时候,回朝任尚书左丞去了,杭州在他手里,基本与战乱刚刚平歇时候没什么变化,甚至比武德七年杭州一带还有战事时候还要差,一片萧条的样子。
“李刺史,正是如此,崔别驾说的都是实情,”周端仿佛在与崔知年一唱一和,接着这位杭州别驾的话说道,“钱塘湖淤塞成这样,库容大减,待明年梅雨季节来临,大雨不断之时,四处冲积而来的大水无法在湖中蓄积,很有可能再次漫到杭州城内来,就如今年夏天那几场暴雨后一般…”
今年夏天时候,突然而降的几场暴雨,使得杭州城内外洪涝四起,不只杭州城外的许多良田被淹,作物被毁,钱塘湖方向滚滚而来的大水,从城门及一些沟渠里涌进杭州城内,使得杭州城内成为一片泽国,大半的房子进了水,百姓家里的房舍被水浸泡,城内的百姓苦不堪言,甚至还闹起了小规模的瘟疫,近百人因为莫名的原因而死…
“李刺史,在下觉几位大…几位杭州的父母官说的很是在理,钱塘湖如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为杭州百姓带来祸害,必须要对其治理,让钱塘湖这一弘碧水,为百姓造福!”王易也趁热打铁,跟着附和,他非常希望这些杭州主要官员在这里“考察”的时候,能将事儿定下来。不过他差点叫出了“大人”的称呼,这个时代,并没有称呼当官的为大人这样的叫法
李弘节回头看了看站在他身侧的王易,再看看身边的几位属官,长叹了一声道:“本州已经上表朝廷,请求皇上同意疏浚钱塘湖,如果朝廷能同意本州所提奏议,明年初春就可以征募民工,疏浚钱塘湖了!只是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同意,还有,即使朝廷同意了,能拔多少钱粮下来…”
听了李弘节此话,诸人都很是惊喜,周端再次说道:“李使君,依下官所想,即使朝廷暂时不支持大规模疏浚钱塘湖,为了杭州百姓的利益考虑,也应该进行小范围疏浚,免得再有灾害发生!”
“明府说的在理,本州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今日就率诸位来钱塘湖边看看,将大概情况了解清楚,一些事我们回去再议!”李弘节说着举步往前走,“走,我们再绕一段看看,多察看一下情况!”
诸人都随着李弘节往前走去,跟着李弘节走的王易在看着面前的钱塘湖时,心里也在大发感慨,看来钱塘湖疏浚为期不远了,或许这其中有他这个穿越人在李弘节面前提议之功!
包括李弘节在内的诸位杭州官员都建议尽快疏浚钱塘湖,周端还说,即使朝廷不下拔钱粮,那也要小规模疏浚一下,让钱塘湖的水能灌溉周边的农田,这些官员都是这般言论,这是最好的事了。
王易想着,明年春天,疏浚钱塘湖的工程可能就可以开工了,只是他也希望,朝廷能批复同意李弘节的奏议,那样钱塘湖马上就可以获得新生,这对于王易这样一个对钱塘湖,也就是西湖有特殊感情的人来说,是最希望看到的事!
第三十章 过年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是除夕了,新的一年就要来到。
因贞观元年有闰三月,年节也比上一年来的迟,立春后七天才是除夕。
古代人对过新年还是非常讲究的,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不论达官显贵府上,还是平民百姓家,都会早早地备年货准备过年,年前什么日子准备什么也非常讲究,祭祖、祭灶等非常重大的仪式一样不能拉下,在除夕前,外出的人们都要尽量往家赶,以求与亲人团聚,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习俗和讲究比后世的多多了。
贞观元年,虽然灾害不断,收成普遍不好,但无论怎么样,这个年都是要过的,即使那些平日里没什么东西吃的人家,在除夕这一天,当家人都会绞尽脑汁想出办法来,让家人们好好吃上一顿年夜饭,甚至一些人会因此去乞讨甚至偷盗、抢掠。
虽然李弘节听从王易的建议,以官府出一部分粮食和衣物,并向杭州城内富家和商家募集的方向,征集了不少的粮食和衣物,并将大量的流民集中安置在杭州城外几处寺庙地,使的许多的流民避免冻饿至死,但还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有一些人领不上粮食和衣物而饿肚子挨冻,年关将近,许多人因为吃不上饭,穿上暖衣而犯事,只不过犯事的人已经比原先少了很多!
据王复来报,属下的一个卖粮食的店里,就抓住了一名因家里穷的揭不到窝,将过年但举家没什么食物而来偷盗的人。为了给两个可怜的儿子吃上一顿好一点的年夜饭,这名当父亲的不惜冒险,在除夕两天前的夜里,偷偷潜进已经关门的店铺内,想偷一点米面回去,却不幸被店内的伙计发现,将其抓住打了一顿,并绑在店内,准备天亮后报知王福再作处理,刚好王复在王福陪同下到店里,看到了这情况,感其的一片父爱,不仅没有再责罚他,还送了十几斤米面给这个男子,让此人回去好好过个年,这名男子千恩万谢地回去了。
王复在回府后,还特意和王易说过此事,王易当即大大地称赞了一番王复此善举,同样是当过父亲的人,王易非常能理解当父母的对子女的那份爱,若是他遇上了,也会同样对待的,但他也一下子没回过神来,现在并没有妻儿的王复为何也会表现这番!
已经二十六岁的王复为何没有妻儿,王易第一次考虑起这事情来!不过因为将过年,他也没有问询王复此事,怕问到什么伤心事,影响了过年的情绪。
在除夕当天的上午,王作、王近,还有王年,及在杭州城内的王福、王临等二十几个各处管事的人,都先后来到了府上,加上随行人员,加上府内原有的五十多个人,差不多有百来个人的规模,府内一下子热闹了很多。
王易坐着,听取了属下一些分管各种行业的主管人员对于这一年经营情况的汇报,但他只是听听,并没发表太多的见解,对如今这个时代所作的营生不是很熟悉,王易也是刚知道属下有哪些产业不久,所有事都是王作掌管着,他没有过多了解,因此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当然,他是准备在将情况了解清楚后,再好好考虑一下,提出一些建议的,因此也令手下这些人,将每个人主管的营生情况,详细地写一份报告上来,让他过目。
在王作和王近的附和下,这些王易属下的主要头人们,并没什么意见,齐声应诺了。
重要事议完,已经是除夕的下午了,府上的年夜饭已经准备开始了。
因王易好长一会不见人影,王昙这个小丫头已经有点不高兴了,正在对着王周和王宁发脾气,小应和小惠两名小丫环战战兢兢站在一边,不敢吭声。王昙看到王易从屋里出来,小步跑了过去,拉着王易的手,有些不满地说道:“二哥,你去哪了,昙儿都找不到你人儿,也不来陪昙儿玩!”
“哦!二哥和作叔他们商量一些事儿,现在事情已经说完了,马上就陪你玩!”王易刮了一下王昙的小鼻子,笑着说道:“要大一岁了,大过年的,可不许哭鼻子,也不许训斥人的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