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里的事搞定,婚期差不多也结束了,王易得再去行他所负的责。
因为时间已经是五月初了,都夏天了,原本王易答应李世民的新一年提案,都未呈上去,他在婚假结束后,也先到宫中请见。
正在看奏本的李世民在示意王易一边坐下后,皮笑肉不笑地问道:“贤婿!有没有让朕的女儿受委屈?”
“陛下,臣如何敢让公主受委屈!”李世民新改口的称呼让王易有点不适应。
“是吗?”李世民斜着眼,半信半疑地看着王易,在看的王易发毛时候,这才转过换了副眼神,压低声音道:“子,朕听皇后,希望过几年后再与长乐同房?”
“陛下,臣前些时候曾和陛下过,让公主长大成人后再出嫁,如今公主已经嫁给了臣,臣一定要努力让公主的身体保持健康,这事…想等公主长大,身体长好后再考虑!”王易抬起头,看着表情奇特的李世民,“希望陛下能明白臣如此做的理由,并不是故意冷落公主!”怎么又称子了?
“好了,不必解释,朕相信!”李世民话虽这样,但在完后却哼了声,表示有点不满。
“多谢陛下信任,臣以后一定会把公主养的白白嫩嫩,不让她生病,不让她受委屈!”王易有点想拍胸脯保证的念头。
“好了,别这般样子,朕谅也不敢让长乐受委屈,不要朕定不饶!朕对可是特别的恩宠,让同娶了朕的女儿,还有辅机的女儿,可千万别让朕在以后有后悔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李世民半提醒半威吓地道:“可得要替朕好好做事,别负了朕对的期望!不然休怪朕不讲情面!”
第一百五十七章 坚决不同意
第一百五十七章坚决不同意
“是,陛下!臣一定用心做事!”王易忙不迭地点头承应看来李世民心内的不痛快已经快消除光,对于他的女儿与别人的女儿同侍一夫的结局,也不再耿耿于怀了。
“上次不是与朕,有一关于科举改革的提案要呈上来,为何大半年过去了,也没个音信?”
见李世民问这个,王易赶紧解释,“陛下,臣当初所虑不周,在写了几个样本后,看来看去总觉得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考虑到,因此想仔细了解一番后,再做修改,不过臣觉得,科举糊名制必须要实行,那样对于所有参加科举的士子来,会公平得多…”
王易起初想向李世民提出修改科举制度,增加一些后来出现的、对于考生来显得相对更公平的条文进去,但他那是基于历史记载去想的,现在他真实去接触了正在实行的科举制度,发觉正在实行的科举制度与历史记载的又有不的出入,他写了几个奏本都觉得不满意。
王易知道,古代的科举与后世被无数家长看得很重的高考相比,在整个社会民众心中的地位更重,包括统治阶层,还有各级士大夫及普通的农家子弟。统治阶层想以此手段来选拔更多的人才为朝廷所用,而包括各级士大夫和寒门子弟,是想通过科举手段进行官场,如此关系重大的事,要改动制度与方式自然要慎而又慎,要服包括李世民这个皇帝为首的大唐统治阶层,必须要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行。王易觉得他不提则已,一提就一定要服李世民,因此想再去更多地了解现在的科举方式,包括许多历史不曾记载的细节,然后再详加考虑,这样会更稳妥些。
不过试卷糊名这一点,他却可以很大胆地和李世民。
唐朝以后,甚至包括唐朝中期以后,科举都是糊名制的,也就是主审的考官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等信息的,更不要王易后世所处的时代,大考试无数,除了那种骗骗人充充数的开卷考试外,基本上的考试姓名等信息那栏都是被封掉,阅卷的人看不到的,这是最基本的防作弊手段。
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甚至如宋朝以后那般,将考生所写的内容再让其他人执笔,以相同字迹抄录考生的试卷,这些手段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来,就相对公平很多。
除了这一点,王易考虑的还很多,包括现在并未实行的殿试,还有选拔武士的武举等,当然还有王易出于实用目的,想让朝廷重视除经义之外的其他科目的考试,比如算术、理化等科目,选拔科技方面的人才,让技术能方面都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不过这些他并未完全考虑成熟,这些事项太过于繁杂,要考虑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几个月之内不可能考虑周全的,当然不需要有人帮忙,所以他现在也没有将这些东西用完整的文字写出来,只把一些大纲一样的概要写出来,等以后慢慢润色了。
听了王易大概地讲了科举这方面的事,李世民沉思半晌后,脸上露出恍然状,“唔,所虑不错,刚刚的这些也挺有理,朕知道一定花了心思去考虑过这些了,朕也不催,待细细想,多花些时间想,想成熟了再给朕呈上来,朕希望能写出一个让朕满意,让诸臣惊叹的方案来!”
“是,陛下!多谢陛下!”王易赶紧作礼致谢,再瞅瞅李世民那显得很和善的脸,露出点狡黠的笑容,“陛下,臣也曾想过,若是臣没这般幸运,得陛下赏赐,给予重用,而是与其他士子一般参加科举,因为没有名声,投行卷也不知往何处投,有可能连考几年也不会及弟,陛下也看过臣写的奏本,实不能与其他大臣的相比…所以,臣觉得,现行的科举制度是需要改动一下…”
王易原本,以他肚里那点“真实”的才学,参加科举根本没有高中的机会,但这样真实的情况却不能,话从嘴里出来,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李世民却没听明白王易真实想表达的意思,还以为王易是在自谦,当下笑着道:“以才学,参加科举也一定会惊震四座的,更不要父亲还是名震天下的王大将军,哈哈…”
“陛下笑了!”王易有点尴尬,也准备转移话题,“陛下,臣除考虑科举之事外,也想到了其他一些念头,今日也想与陛下!”
李世民一听很有兴致了,“哦?!贤婿,想到什么?尽管与朕来!”并示意王易坐下话。
王易依言在李世民身侧坐下,清清喉,“陛下,如今我大唐天下各地都丰产,粮食很多,百姓家里的存粮吃不完,但百姓家里除了存粮,其他财物并不多,若他们想增添些什么,只有通过卖掉存粮,才可以换取其他物品,如此就需要更多集市、贸易场所,也需要朝廷、各级官府支持商业,商业繁荣了,朝廷可以收到更多的赋税,而如今我大唐各地商业贸易远未繁盛,即使如京师长安也是如此…”
李世民却打断了王易的话,“长安的东、西市不是足够繁盛了吗?”
“陛下,东西市是繁盛,但却可以更加繁盛,如今的东西市开门时间都在午后了,每天交易时间很短,晚上也是早早歇业,若是能延长交易时间,那会有更多卖和买的客商到这两地去,因此臣觉得,需要延长东、西市的交易时间,相同的,除长安外,其他各地的市坊也应该如此,还有…”王易咬着牙将他所想的另一点也讲了出来,“如今长安及各大城市,都实行宵禁,宵禁制度虽然可以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但给百姓也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更是大大禁锢了商业贸易,许多店铺原本可以在晚间也做生意,但夜间有宵禁,生意是做不成了,因此臣觉得,应该将宵禁时间大大往后推迟,甚至取消宵禁…”
“那怎么可以…”李世民断然否定。
“陛下,您先听臣…”见李世民皱眉了,王易很是着急,在得李世民许后,继续道:“陛下,天下贫穷,百姓吃不饱饭时候,闹事的人才会多,若是天下丰产,百姓都能吃的饱饭,那还有多少人愿意出来做那些作奸犯科之事?”
王易在李世民的沉思中,以很快的语速继续道:“陛下也看到了,贞观四年,天下丰产,全国判死刑者才不过二十几人,去年也是差不多的人数,各地的监狱里都是空荡荡的,这明人心都是思定的,天下安定、富裕了,不需要施行宵禁,各地的治安情况都能好转,犯事的人就会少去…”
“就似对外作战一样,陛下不是否决了一些朝臣提请的修筑长城的提议,是可以用我大唐精锐的兵马,将诸胡都征服,将沙漠里的敌寇扫除干净,不需要长城来护卫大唐的安宁,臣甚是赞同陛下此议。臣觉得对外如此,对内也可以一样,陛下采取的诸般政策,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就是最好安定民心、稳固社会的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并保持各级官府官员的清廉,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