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魏征也不得不承认,王易的确实有道理,纵观历史,虐杀战俘的事并不少见,一些时候战胜方为了免除后患,将所有俘虏的对方军士全部坑杀,王易所讲的,只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实是极具善意之举。
见魏征退了回去,王易有点得意的感觉涌上来,继续面向李世民奏道:“陛下,被俘的数十万突厥人中,有六七万是有战斗力的人员,这些人员,将其拆分开来后,可以在我大唐军队的监看下,参加修筑各种基础设施的劳作,因为他们犯下的罪行实是滔天,不可饶恕,应该一直让他们劳作下去,并且永不让他们有返回草原的机会。而那些普通的突厥部落人员,可以将他们安置在我大唐各道,但必须得将他们折分安置,置于我汉人所居地的中间,不让他们有重新积聚力量的机会!我大唐如今人口偏少,正需要人口的大量补充,对这些突厥人,我们可以授之以生产之道,教之以仁义礼教,让他们汉话,行汉礼,着汉服,习汉俗,施以强势的汉化,再让他们的头领到朝中来任职,直管各部的头领需要由朝廷任命,并由胡汉管员双重管理,如此以往,数年或者数十年之后,在与我汉家子弟的长期接触间,在强势的化汉中,这些突厥降众全都会变成我大唐子民!”
“陛下,臣反对…”王易话还未完,又有人高喊反对站了出来,王易一看,是萧瑀。
萧瑀在出列后,看都没看王易,直接向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此子所言,实是用心险恶,突厥人也都有家室之众,若强行将他们拆分,让他们妻离子散,必当会引起突厥人的反抗,到时数十万突厥人,群起反抗的话,场面将不可收拾!”
王易明显看到,在萧瑀站出来话之时,李世民刚刚有点欣喜之色出来的脸,又绷了起来,他也马上出言辩驳:“陛下,如此并不难解决,我们对这些改造的突厥人,可以许以他们承诺,只要他们安心改造,听服于我大唐的号令,终有一日,会让他们与家人团聚,”王易睨了一眼依然没看他的萧瑀,继续大声奏道:“过去的数十年间,突厥人掳掠了我多少汉家子女,无数的汉家子弟被他们虐待驱使,像牲畜一样供他们劳作,任意鞭打,数不清的汉家女子被他们奸yin,甚至至死,我大唐不按其道行之,只看他们劳动改造的表现,表现好就可以让他们家人团聚,这已经是仁义尽至了。陛下,这些突厥手上沾满了我无数大唐百姓的鲜血,他们是我大唐的罪人,可以人人得而诛之的恶人,微臣想不明白,萧少卿为何要替他们考虑这些多?”
“…一派胡言!”听到王易这般指责,萧瑀终于转过了头,怒瞪了一眼王易,再对殿上的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数十万突厥人,可不是数目,一旦处置不当,必生大乱,到时场面不可收拾,万不可草率做出处理,此子所言,皆未作认真考虑,还请陛下万勿采纳!”
王易以凛然的神情回瞪了一眼这位有着些南北朝时候梁国皇室血统,以倔强著称的、还是杨广之萧皇后弟弟的贞观名臣,再次申辩道:“陛下,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归附的那些突厥头人,将突厥部众牢牢地控制住,为防生乱,还可以采取连坐的措施,相信给予他们安定的生活环境,还有高压的政策,他们一定会听服于我大唐的!我大唐境内有数千万民众,区区数十万突厥人,只要不让他们积聚,散落分布在我大唐各地,他们想作乱,也是没有可能的!”
“陛下,臣附议!”前面已经发表过意见的御史大夫温彦博站了出来,支持王易的奏议。
温彦博在作礼后,再道:“陛下,臣觉得朝散大夫王易所提的安置突厥降众的建议,非常有道理,这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数十万突厥降众的问题,并且可以以此方法,安置以后那些不愿意听服于我大唐的部落,突厥人最缺少的是人口,一次就将数十万突厥人永久消灭,变成我大唐的子民,实是非常有效之举,我们也可以将那些听服于我大唐的突厥部众,组织起来,编入我大军中,用以抵御北方胡人的攻击,那样可以少折损我大唐的军士!臣觉得应采纳此建议!”
“陛下,臣也附议!”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站了出来,支持王易的提议。
得到朝中这样两位重臣的支持,王易心里越加的得意,他在瞄向李世民的时候,也发觉了这皇帝眼中有赞色露出来。
出乎王易的意外,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陛下,臣有异议!”
李世民并没什么意外,挥了一下手示意道:“有何异议尽管道来!”
“陛下,王校尉所提之议虽然很有道理,那些能上马作战的突厥士兵,万不能放其回归,但其他部众的处置,臣却另有所想,依臣所想,如王校尉所般安置突厥部落,准备将其彻底汉化,不若将这些突厥部落置于北疆,用以抵御北方其他部落的攻击更为妥当,那样可以彼此消耗掉各部落的实力,我大唐可以得渔夫之利,”长孙无忌看了几眼王易,意味深长地道:“突厥人豺狼之性,非容易教化之众,不若就让他们在彼此的争斗中慢慢衰弱为好!”
殿上的李世民没有言语,而是转头看向王易。
王易从容不迫地答道:“陛下,将突厥人置于我大唐北疆安置,让他们与北方其他突厥部落争斗中消耗实力,虽然是大善之计,但突厥人对那一带情况很是熟悉,若没有我大唐军队监看,或者监看力量不足,那他们聚众作乱,逃奔其他部落,并不是没有可能,如此反而会增加我边军防御敌人的难度,臣觉得,想慢慢消耗掉各部落的力量,可以趁如今东突厥汗国覆灭,派驻我一支大军驻于阴山一线,以绝对力量控制漠南一带,在适合居住的地方修城筑地,驻军把守,同时以我大唐之影响力,挑起各部落间的争斗,那样可以最有效削减北方各部落的实力…”
王易瞧了两眼面无表情的长孙无忌,再转向李世民方向,继续道:“陛下,我新占之阴山以南之大漠南侧地,臣觉得必须要派驻军队把守才可,在漠南有驻军,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在那一带筑有城池,派遣官吏驻守,垦荒放牧,再移民居之,久之,必会人丁兴旺,如此即成为我朝新州府,我方的影响力大增,如此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若我方站稳脚跟,那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永久的国土,也将成为稳定的后勤之地和反击北胡入侵的前哨,从此地派出的军队,反击北胡的入侵,那将会缩短许多的距离,还有后勤粮草的供应也会更及时!而依然存在的各部落,为保其生存,一定会向我大唐示好,我们可以利用各部落间的矛盾,许以其利益,将其牢牢控制住!此应该远比冒险将突厥队众安置于北方,以抵御其他部落攻击来的有效!”
并没退下的长孙无忌有点惊异于王易新提的这个建议,他在想了想后,再次问王易道:“大漠一带,皆是高寒蛮荒之地,不适合人居住,若我派兵驻守,将士所需之军需,供应必当非常困难,若粮草供应不及,军队必定生乱,到时不要威服北胡部落,连自保都有难度!这如何解决?”
王易向长孙无忌行了礼,再对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北胡之地,虽然处于高寒地带,但也肯定有许多能居住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据臣所了解,那一带广布草原,可以放牧,还有数量不少的湖泊,有水的地方还可以耕种,我们所驻大军除靠后方粮食供应外,还可以开展军事屯田,在镇守边关的同时,放牧耕种,自给自足,那样即使遭遇后方供应不及的情况,也不会出乱的!”
王易这话的很坚定的,后世北方不是有那么多的大城市吗?不论是外蒙、还是内蒙,人口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城市也不少,那些地方现在也一样可以住很多的人,成为城市的。
再者,军事屯田这种以军养军的方法,无数军事名家都曾经采取,特别是历史上明朝的时候,军事屯田更是普遍,这对保证驻屯在离内地很远的那些边关粮食物资的供应,实是非常有效的解决手段,作为军事统帅的李世民,王易想着他也肯定能理解。
长孙无忌没接着辩驳,倒是李世民开口话了:“王爱卿所提几议,朕听了觉得非常有理,先退下吧,其他诸位爱卿,还有建议可尽管一一来!”
第一百零四章舌战群臣
第一百零四章舌战群臣,到址
第三卷 长安风流 第一百零五章 朕受益匪浅
第一百零五章朕受益匪浅
王易很是不解地退了回来,他还有一些想的话没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