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寇准于是奏请真宗:“皇太子渐已成人,人望所属,愿陛下思社稷之重,付以神器,以固万世根本。丁谓为人奸佞,不可以辅佐少主,请择方正大臣以为羽翼。”真宗点头答应。不料此事为丁谓侦知,丁谓急找钱惟演等,通谋刘皇后,向真宗进谗言,说寇准专权,图谋不轨。真宗患病后,事多健忘,这时竟不记得与寇准的前番谈话,轻信丁谓等所言,将寇准罢相,擢参知政事李迪为相。
继之,丁谓又与真宗的亲信宦官、入内副都知周怀政发生矛盾。周怀政与客省使(掌契丹、高丽国信使见辞宴赐及四方进奉、四夷朝觐之事)杨崇勋等人合谋,欲杀掉丁谓,复相寇准,废刘皇后,奉真宗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并商定于天禧四年七月二十五日起事。就在政变发生的前一天晚上,杨崇勋临战畏惧,向丁谓告发。丁谓闻变,身穿便服,乘坐妇人轿车急找枢密使曹利用商量对策。次日天亮,曹利用即进宫入奏真宗。周怀政正欲布署起事,突然闯进一队卫士,将他逮捕,与此同时,周怀政的同谋者也一一被抓。刘皇后亲自审问了周怀政等人,奏告真宗,将他们斩杀于城西普安寺。丁谓借此大兴冤狱,排除异己。与周怀政有过联系并献“天书”的永兴军巡检使朱能闻丁谓派兵抓他,自缢而死。寇准也被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
此后,丁谓更加专权,凡不阿附自己的人,即被指斥为“寇党”,轻者贬官,重者流放。真宗的病也日渐危重,不仅喜怒无常,且更健忘,语言错乱。寇准被贬后,他还问左右说:“我为什么久不见寇准?”左右慑于丁谓权势,都不敢应答。李迪罢相后,真宗欲相王钦若。丁谓却矫旨除王钦若使相、西京留守,出判河南府。真宗只听说了王钦若已除授新官,但任的什么官,他却没有再问。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十一月,真宗的病更加严重,不得不命皇太子监国,刘皇后与太子同莅国政。又命在京城景灵宫中建万寿殿,让道尼、僧徒日夜为自己祈祷。
次年正月,改元乾兴。真宗带疾在东华门看灯,回去后即卧床不起,到二月十九日便在延庆殿去世。十月,葬于定陵(在今河南巩县),谥曰“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改元5次,在位前后共计26年。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加谥号“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第二百七十三章 仁宋赵祯
一、少小继位太后秉政
宋仁宗,初名受益,后改名祯。是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因章献皇后刘氏无子,过继为养子。宋大中祥符三年生,嘉佑八年卒。
赵祯降生以后,举宫欢庆。真宗更是喜悦非常,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因为其前5子相继夭折,所以受益被当为真宗的惟一继承人。不满5岁的时候,真宗就采纳朝中大臣的建议,对他封爵建号,以系人望。授命他为左卫上将军,封庆国公,并规定了月给俸钱二百贯。受益7岁时,真宗又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加冠礼,再授忠正军节度使兼侍中,进封寿春郡王。制命一下,宋朝各州郡都纷纷上状庆贺。
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三月,真宗命在皇城内元符观以南,专为受益建造了读书学习的学宫“资善堂”。任命宦官入内押班周怀政为学宫都监,宦官杨怀玉为伴读,任命河北转运使张士逊、左司谏崔遵度为受益的启蒙教师。从此,受益开始接受正规而严格的儒学教育。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二月,真宗又采纳宰辅向敏中、王钦若等人的建言,以升州(治今南京市)为江宁府,设建康军,作为受益的封地。同时授受益为建康军节度使,加官太保,封升王。命直昭文馆张士逊、直史馆崔遵度为升王府谘议参军,直史馆晏殊为记室参军。同年八月,真宗在崇政殿召见宰相向敏中等人,出示梧州知州陈执中劝立储为要的《演要》,决定立皇太子。八月十五日,真宗下诏,立升王受益为皇太子,赐名祯,增月俸为2000贯。同时任命了张士逊、崔遵度等东宫官吏。九月,又举行了隆重的皇太子册封礼,赵祯被正式确立为帝位继承人,这年,他才9岁。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三月,真宗在延庆殿病逝,赵祯奉遗诏即皇帝位,年仅13岁。是为仁宗。
仁宗即位后,尊刘皇后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大事则与皇太后一起听奏处理,实际上,军政大权已完全掌握在刘太后手中。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也极尽奉承之能事。还在宰臣们草拟太后听政的诏制时,初拟“军国大事兼权皇太后处分”。丁谓提出去掉“权”字,副相王曾力争不可。王曾还援引旧制,主张皇帝与皇太后每五日一御承明殿,皇帝在左,太后在右,垂帘听政。丁谓却提出,仁宗每逢初一、十五接见大臣,凡军国大事由太后与仁宗一起召见大臣决断。非军政大事则由内侍雷允恭传达内外(即由太后决定)。最后,还是丁谓的意见被采纳。
第二年正月改元,丁谓为取悦刘太后,议改“天圣”(取“天”字析为二人,二圣人同执政之意),得太后赞同。丁谓既得太后欢心,在朝中也更飞扬跋扈。
丁谓的所作所为很快激起朝野的愤慨。当时京城流传一句话说:“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丁谓);欲要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此话传到刘太后的耳朵,开始对丁谓有所不满。不久,王曾借雷允恭擅移真宗陵穴,把风水好的墓地留给自己母亲一事,奏明刘太后,说是丁谓与雷允恭相互勾结,包藏祸心,欲为不轨。太后听后大怒,杖杀雷允恭,贬丁谓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又贬崖州(今海南崖县)。丁谓所亲信的参知政事任中正、刑部尚书林特等人,也先后被贬。王曾被擢与冯拯为相,权知开封府吕夷简、龙图阁直学士鲁宗道被擢为参知政事,任副相。仁宗也改为每逢三、五与太后一起御承明殿听政。
对当时朝廷中发生的变动,年幼的仁宗既不过问,也无兴趣,除了陪太后例定的坐朝听政外,仍专心于练他的书法,致使他后来的飞白书,体势遒劲,颇有功力,在宋代皇帝中,堪称首属。
随着日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仁宗逐渐成熟,处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从乾兴元年起,他开始练习处理政事。开始逐渐摆脱太后的约束和管制。15岁时,由太后作主,为他立前勋戚郭崇的孙女郭氏为皇后,他十分不满。因他此时正热恋着与郭氏一起入宫的张才人。他以疏远郭氏,进张氏为才人,又进为美人的办法,来表示对太后专擅的不平。尤其是刘太后掌权既久,百官群臣慑于太后的独断,多不敢言朝政得失,言路闭塞。仁宗借唐代设匦函的故事,与参知政事共商,禀明太后,特诏设置了理检使,由御史中丞兼任,职掌上诉朝廷的冤枉之狱及有关谏奏朝政得失的上书。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又诏设置谏院,知院官由皇帝亲自任命差遣。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用不当、三省至各官署事有违失等,都可以上书谏正。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秘阁校理范仲淹上书,请太后撤帘归政,触及太后忌讳,被出判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次年,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宋绶上书,建议除军国大事外,余皆由仁宗独自处理,又忤太后意,被贬知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南)。接着再有林献可、刘涣等人先后上书,力请太后还政,引动刘太后肝火,把他们远贬岭南。对发生的这一切,仁宗虽没有明确表示,但心中更增加了对太后专擅的不满。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刘太后病卒,遗诰仁宗尊皇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听政如旧规,军国大政与杨太后一起裁处。最后在宣布刘太后遗诰时,删去了“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一语。杨太后退居保庆宫,称保庆皇太后。至此,仁宗结束了他的儿皇帝生活,独立主政。
二、废立息争赐纳和患
仁宗亲政以后,首先大规模地进行人事调整,首先罢黜内侍罗崇勋等人,接着把被刘太后所亲信的人,如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和范雍、参知政事陈尧佐和晏殊等人,全都贬为外官。宰相吕夷简虽力助仁宗,也因被怀疑曾阿附太后,罢相,贬出判陈州。重新起用张士逊、李迪为相,任用翰林侍读学士王随、权三司使李谘共参国政。因劝太后撤帘归政而被贬的宋绶、孙祖德等人,也先后被擢重用。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十二月,因为连年发生旱蝗之灾,有人提出应改元以应天变,导迎和气。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