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争取到一批人的支持之后,高宗召开大臣会议,专门讨论皇后废立问题。李世责力不愿卷入这场纷争,称病没有参加。高宗废立的理由基本是成立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皇后既然不会生育,不能为皇家传宗接代,理应被废;武则天已生了儿子,立为皇后亦无可非议。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洛等元老重臣曾受太宗临终嘱托“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对于高宗想废掉太宗为他娶的妻子表示激烈反对。

高宗能做皇帝,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积极努力的结果,高宗初做皇帝,在各方面也多依靠他们。他们自恃有功,希望高宗能听命于他们,但高宗这时已近而立之年,不想再完全被他们左右。废立皇后成为反映控制与反控制这一矛盾的焦点。高宗要摆脱被元老派大臣所左右的处境,只能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冬,高宗正式宣布废掉王皇后和萧淑妃,罪名是她们要用毒药害人;同时宣布立武则天为皇后。经过皇后废立事件,贞观时代留下来的元老派大臣除李世责力外,大部分被罢免或疏远。由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组成新的统治中心。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冬,高宗开始生病,头痛眩晕,两眼模糊,难以主持日常政务,故上朝时往往委托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则天生性聪慧,又有很好的文史修养,对朝政的处理往往使高宗感到满意。

在做皇后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武则天对李治百依百顺。当皇后地位巩固、并拉拢一批心腹之后,特别经过直接处理政务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武则天便开始控制高宗,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她的监视。王氏和萧氏废后被关在别院处境悲惨,高宗偶然得知后,萌发同情之心,马上被武则天得知,遂令人将二人残杀。高宗对自己的处境也渐不满。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高宗与上官仪商议,准备废掉武则天的皇后地位,并立即由上官仪草拟了诏书。但这次密谋武则天很快得知,找高宗质问,高宗把责任推给上官仪,结果上官仪与儿子被杀。高宗对武则天的反叛宣告失败。从此,高宗每次上朝,都由武则天垂帘听政,朝野内外都恭称“二圣”。实权已转移到武则天手中。

高宗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在他完全信任长孙无忌等人、并尽量恪守父亲遗训时,承贞观遗风,虽无所建树,尚能使国泰民安,当他想摆脱元老大臣的束缚,自己独掌朝政时,大权又很快被武则天和一帮新的大臣所控制。他没有驾驭群臣独执政柄的本领,只能被他人所左右。虽然高宗在后期仍不断有求贤纳谏之举,但已与事无补。

四、两度立储临终托政

高宗共生8个儿子:忠、孝、上金、素节、弘、贤、显、旦。王皇后不会生育,前四子均为后宫嫔妃所生,后四子出于武则天。

高宗即位时,王皇后请李治立李忠为太子。李忠虽为长子,却是后宫刘氏所生,本没有做太子资格。王皇后利用这一点,希望他在成人后能亲近自己,巩固皇后的地位。永徽三年,10岁的李忠被确立为太子。

一年后,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出生。武则天做皇后以后,她的儿子应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许敬宗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建议更换太子,高宗采纳。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李忠被废,4岁的李弘被立为太子。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11岁的李弘开始接受做皇帝的培训。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弘对各种事情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李忠因受上官仪案株连被害,引起李弘的同情,要求父亲收尸安葬,得到应允。此时,武则天正逐步独揽朝政,儿子的成熟使她感到不安。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弘突然发现萧淑妃的两个女儿被囚禁在宫中,十分可怜,非常同情,请求父亲释放她们。李弘的建议当然不合母亲的胃口。不久,24岁的李弘突然病死,当时和后世都有人怀疑是受武则天毒害。

李弘死,其弟李贤被立为太子。李贤自幼聪明,读书极多,深得父亲喜爱。这时的李贤也已20余岁,又自负才高,武则天更怕难以驾驭,管教甚严,后来,终于以李贤好声色为借口,废去李贤,武则天的三子李显被确定为高宗的接班人。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冬,高宗病情加重。他让太子监国,并拒绝接见朝廷百官。同年十二月,高宗到洛阳,改元弘道,并大赦天下。不久,高宗病危,令太子在灵前即位,让宰相裴炎辅政,凡军国大事有疑难处,可听从天后(武则天)处置,随后驾崩,死时56岁。第二年,高宗的灵枢从洛阳运到长安,埋葬在今陕西乾县,墓曰乾陵。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中宗李显

一、政治砝码几废几立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刚刚被册封为皇后的武则天,为高宗生下第三个儿子,起名显,赐名“哲”,指望这个儿子能成为聪颖贤达之士,以稳固她在后宫的地位。然而,李哲降生后,各方面都与他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相差甚远,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既无治国的胆略,亦无理政的才术。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继长兄李弘被杀之后,李贤又被废为庶人。按次序,时为英王的李哲(显)被立为皇太子。这时,唐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坏。次年七月,高宗为防不测,任命裴炎为侍中,负首相之责,辅佐太子哲监国。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高宗去世,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旨意。这样,已掌握实权的武则天又从名义上获得了操纵朝政的权力。李哲改元弘道,立妃韦氏为皇后,尊母后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称制。以裴炎为中书令,受遗诏辅政。这一年,李哲28岁,正是精力旺盛的年岁。

然而,翌年二月,继位不足2个月的唐中宗李显被废黜,由他的四弟雍王李旦即位。

原来,中宗打算把自己的岳父韦玄贞升为侍中,并授给自己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官。这时,韦玄贞刚从普州参军升为豫州刺史,如此升迁,显然太快了,因此宰相裴炎坚决反对,发生争执。这位不谙世事、年轻气盛的皇帝气哼哼地说:“我把天下给韦玄贞都可以,何况一个侍中呢!”裴炎把这事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召集百官到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带兵入宫,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李显这时还不明白,问:“我何罪?”则天斥责他:“你要把天下让给韦玄贞,这罪还小吗?”

当初武则天所以选中李显继承帝位,就是因为看到了他的昏庸,认定他称了帝也成不了大气候,废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高宗遗嘱让李显称帝,而这时武则天称帝的时机尚不成熟,她不敢贸然行动,便用李显作为缓冲。

中宗李显被废后,封为庐陵王,徙往均州(湖北十堰市),不久又迁至房州(湖北房县)。

经过这次的打击,李显朦胧中似乎有所醒悟,联想到长兄被杀、仲兄被废,明白了原来自己的亲生母亲对权力的追逐远胜于骨肉之情,冒犯了母后,即使是无意识的,下场也不堪设想。

一旦醒悟过来,明白了母后的残忍,李显便惶惶不可终日。幸而有位强势的夫人鼓励扶持,中宗才不至于忧惧早死。每当李显恐惧交加不能自拔时,其妻韦氏便叱责他无能、胆小,同时又激励他要放宽心,等待出头之日。就这样,李显在恐惧和韦后激励中,在房州度过了18年的幽禁生涯。

等到武则天称帝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庐陵王李显被秘密接回东都洛阳。九月,出于政治策略上的需要,李显重被立为太子。

武则天称帝后,李武两姓储位之争十分激烈。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们跃跃欲试,甚至曾联合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嗣为皇太子,废皇嗣李旦,宰相李昭德假借圣命将其杖杀。双方争夺已白炽化到喋血宫门的程度。

宰相狄仁杰、王方庆、王及善等苦口婆心劝说武则天应当立李姓储位,以享万年香火,主张召还庐陵王。宰相吉顼给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出主意,要他们介入立储的大政,劝武皇复立相王庐陵,以慰天下之望。这时期,储位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甚至一度成为契丹、突厥起兵的口实。

在此情况下,武皇帝不得不及早解决储位问题,并决定立李氏为皇储。

复立庐陵王为太子,这是武则天晚年的一项重要的明智的决策。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