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
唐统一全国后,李渊产生了骄傲自满思想。他越来越不关心政事,犯了不少错误。特别是对武德后期的皇位之争问题没有处理好。他想使太子、秦王、齐王各谋其位,相安无事,结果相反,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武德九年夏,突厥犯边,李建成向李渊推荐齐王李元吉为出征元帅,想借此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骁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借为李元吉饯行之机,秘设伏兵,除掉秦王。不料这一密谋被李世民得知。在这紧要关头,李世民经过与自己的僚属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一夜密谋,决定先发制人。他先是向李渊奏告太子、齐王淫乱后宫,李渊答应次日诘问。次日,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当太子、齐王途经玄武门时,李世民及部下将其杀死,并让心腹尉迟敬德带甲入宫报告李渊。此时李渊正和他的臣子萧瑀、裴寂坐在一只小龙船上,荡漾在南海池中,他见尉迟敬德全身武装立在岸边,十分惊骇。尉迟敬德说,太子和齐王造反,秦王已把他们处死,特派我前来保驾。李渊听后惊得目瞪口呆。旁边的萧瑀等赶忙劝李渊把国事都托付给秦王,尉迟敬德也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以便制止东宫和齐王府军队的骚乱。李渊无奈,被迫写下“手敕”,命令所有军队悉听秦王处置,并于六月一日下诏立世民为皇太子。此时,全国局势基本上已被李世民所控制,李渊无奈,表示愿早些退位。八月,李世民正式即皇帝位,从此李渊徙居太安宫,过着太上皇的生活。
李渊当了太上皇后,自知大权已被李世民掌握,自己心灰意懒,也就不再干预政事,李世民对李渊表面上也隆礼相敬,对李渊的享乐需要尽量满足,并准备在长安城东北修建大明宫,作为李渊的养老享乐之所。李渊也明白李世民的用意,颇为知趣,自乐于过太上皇生活。李渊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宫廷矛盾,同时也为李世民施展雄才大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李渊病死,时年71岁。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太宗李世民
一、建功立业夺嗣继位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生活的时代,正是从隋末大乱到唐初大治的历史转变时期,时代的需要,造就了这位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使他成为中国封建帝王中少有的一代名主贤君。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出生在武功的一座李氏“别馆”之中。李世民自幼聪明敏捷,胆识过人。作为世代显赫的将门之后,他从小就受到了家庭尚武习俗的熏陶,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骑射征战和文韬武略。因此,青少年时代的李世民就养成了“善于骑马,好弄弓矢”的习惯,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李世民不但喜爱骑射,还喜欢浏览兵书战策,少时就熟读了《孙子兵法》,并且能够用孙子之言与父亲李渊讲论用兵布阵的策略,深得父亲的喜爱。
在青少年时代,李世民和全家随着父亲职务的不断调动,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了解了大量的社会现实情况,见多识广、眼界开阔,逐渐形成了意志倔强、豪放刚烈的性格特点,养成了爱动脑筋和善于思索的良好习惯,遇事头脑冷静、处置果断。这些性格和习惯,使青少年时代的李世民就显露出了出众的才华。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世民18岁时,隋炀帝杨广巡视北方边塞,遭到突厥数十万骑兵的袭击,被围困于雁门孤城。李世民奉父命应征从军,参加了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勤王部队,提出了虚张声势、多设旗动为疑兵的退敌策略。深得云定兴将军的赞赏。第二年,李世民随父亲来到山西太原,参加镇压历山飞甄翟儿领导的农民军。这两次戎马生涯,使李世民受到了初步的军事锻炼。
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貌似强大的隋军土崩瓦解,隋炀帝困守江都,危在旦夕,隋王朝已经注定了灭亡的命运。早就有取代隋朝之心的李渊见时机成熟,也开始密谋策划准备起兵。年轻有为、善于谋略的李世民,作为父亲李渊的得力助手,参与了起兵的全部密谋和决策活动,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发动工作。他一方面协助父亲招募军队集结力量,同时又在父亲的授意下,利用各种关系和手段,结交了大批英豪人物。大业十三年五月,在各方面准备成熟后,李世民协助父亲李渊除掉了隋炀帝派来监视他们的亲信,在晋阳宣布起兵,正式打出了反隋的旗号。
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以及妹夫柴绍也先后率领一部分队伍从河东、长安秘密赶至晋阳会师,使起义力量迅速扩大。在确定了西入关中夺取长安的战略目标以后,李渊随即留元吉镇守晋阳,以建成和世民为领军都督,分别统帅左右两路大军,誓师入关,直取长安。占领长安以后,李渊于大业十四年在长安称皇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正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王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的哥哥建成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弟弟元吉被立为齐王。从此以后,李世民就以秦王的身份活动于政治舞台,叱咤于陇西、关东。
唐王朝建立后,摆在李氏父子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削平群雄统一全国,巩固李唐政权。但是,李渊称帝后不便再亲自挂帅出征,皇太子建成也需要留在京城协助父皇处理各项政务。因此,指挥和领导统一战争的重任就自然地落在了秦王李世民的身上。
当时,国内尚有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强大的军阀势力和农民军势力,统一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年仅22岁的李世民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统帅千军万马,开始了他历时4年多的艰苦卓绝的统一战争生涯。
李世民从出关到攻下洛阳,共用了10个月的时间,前8个月主要是围攻王世充,后2个月主要是对付窦建德。由于李世民正确地判断了军事形势,衡量了自己与对手的军事实力对比,毅然扩大了战役范围,终于一举战败了王世充、窦建德两支劲旅,加速了统一关东地区的进程。通过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李世民的机智果断以及出色的军事胆略和指挥艺术。
李世民统一全国的卓著功绩,使他的威望日益增加,权力也逐渐扩大,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在迅速增长。他不但掌握着大量军队,还担任尚书令的职务,位居宰相之职,在唐王朝的上层统治集团中,特别是在李氏兄弟中间有着特殊的地位。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在晋阳起兵和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利用自己特殊地位和条件,收罗了大批谋臣猛将,逐渐组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和在唐王朝中的特殊地位,使李世民逐渐产生了觊觎帝位的野心。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图谋变得更加强烈而迫切起来。
李世民显赫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引起了他的哥哥皇太子建成的妒忌,同时也使他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继承权,太子建成也大力收罗人马,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还把弟弟齐王李元吉拉入自己的东宫集团,俩人合谋对付李世民。统一战争结束之后,李世民与太子建成的争权活动也逐渐由暗斗转向明争,最后终于导致了流血政变的发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武将尉迟敬德、侯君集和谋臣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的协助下,在宫城北门玄武门设下伏兵,乘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入朝无备,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建成和元吉,取得了皇位继承权。两个月以后,李渊被迫退位,八月,李世民即位,史称唐太宗,成为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时年29岁,次年正月,改年号为贞观,从此李世民开始了他新的政治生涯。
二、任贤纳谏修律谨法
唐太宗即位以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稳定局势,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最高领导集团。他接受了尉迟敬德提出的“杀人太多,不利于天下安定”的建议,采取了宽大安抚和任用东宫僚属的政策,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在稳定局势的同时,唐太宗又着手整顿父亲在位时的宰相班子,逐步建立起了以自己为核心,以温彦博、王珪、魏征、戴胄、侯君集等人为宰相的最高决策集团。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