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签柯令孙奉命杀害建安王萧子真,19岁的萧子真是萧赜第九子,吓得浑身发抖,逃入床下,柯令孙伸手将他拉出。萧子真跪地哭泣,请求废为奴隶以求生,柯令孙不听那一套,将他杀死。
萧鸾又派中书舍人茹法亮杀南兰陵太守、巴陵王萧子伦。萧子伦是萧赜第十三子,虽只有16岁,但英勇果断,为人不凡,城内又有守兵。萧鸾怕他不肯俯首就死,问计于典签华伯茂。华伯茂与茹法亮赶往南兰陵,至郡后,茹法亮向萧子伦宣示赐死诏书,华伯茂亲自手执鸩酒逼其饮下。
萧鸾杀害诸王,皆令典签动手,诸王除萧锋外竟无一人敢反抗。典签为萧鸾出了大力,萧鸾也由此深知典签之弊,为了自己的后代免受其害,特下诏:“自今诸州有急事,当密以奏闻,不必再遣典签入都。”从此以后,典签的权势渐渐减轻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萧鸾以皇太后名义下令,废掉了傀儡皇帝萧昭文,自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建武。
为使自己称帝更加名正言顺,萧鸾宣布自己为高帝萧道成第三子,又追尊去世的父亲萧道生为景皇帝,母亲为懿后。他的哥哥萧凤死于宋朝,此时也被追封为始安靖王,又改“凤庄门”为“望贤门”,将太极东堂上所画凤鸟题为“神鸟”。改鸾鸟为“神雀”。
三、重用谏臣诛灭不轨
萧鸾即位后,政事不分大小巨细,皆要亲自过问、处理,纲目亦过分细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的常行职事也莫不请示汇报,取决于诏敕,文武官员的任用选换也不归吏部管理,由他一人说了算。萧鸾事必躬亲,一是因为他年轻时就颇具吏才,二是他以吏事权诈得国,惟恐臣下也步其后尘。一日,他接到南康王侍郎钟嵘的上书,称古者明君是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惟恭己南面而已。萧鸾阅后心中不快,对太中大夫顾暠说:“钟嵘是什么人,竟欲断朕机务?卿认识他吗?”顾答:“钟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纳之处。况且繁碎的职事,各有所司;今人主总而亲揽,是人主愈劳而臣下愈逸,正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臣匠斫’。”萧鸾一听话不投机,便顾左右而言他了。
以节俭不慕奢华而闻名的萧鸾,称帝后更大张旗鼓标尚节俭。他下诏罢武帝萧赜所起的新林苑,将地还给百姓;废文惠太子萧长懋所起太子东田,斥卖于民间;武帝萧赜时的舆辇舟乘上的金银饰物,全部剔除给主衣库收藏,而掖廷的宫殿服御却一无所改。太官元日为他上寿,席上有银酒杯,萧鸾很不高兴,要人马上将其击碎。不过他在宫中设宴,却是银器满席,异常华丽。
像萧颖胄这样直言的大臣,萧鸾晓其忠心,故不但不怪罪,反而加以重用。治书侍御史薛聪为人耿直,弹劾百官,不避强权,萧鸾想宽恕一些犯有过失的大臣,薛聪总是毫不相让,据理力争。萧鸾很欣赏他,常说:“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其他人呢?”贵戚勋贵也畏惧薛聪,不敢放肆。萧鸾对他特别看重,任其为直阁将军等职,亲卫禁兵全交给他管领。群臣罢朝之后,薛聪总是陪侍帷幄。凡时政得失,动辄匡谏,多被听允。
对其他一些大臣,萧鸾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萧谌助萧鸾废萧昭业,立了头功。当初,萧鸾许诺事成之后,任他为扬州刺史,然而却任为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萧谌非常不满。由于他的功大,兄弟都跟着沾光。萧谌封衡阳郡公,哥哥萧诞封安复候,任为司州刺史;弟弟萧诔封西昌候,满门显赫,令人羡慕。萧谌自恃功高,常常干预朝政。
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六月的一天,萧鸾与萧谌及尚书令王晏等几人设宴欢聚,尽兴而散。众人告辞时,萧鸾又留萧谌说话。过了一会儿萧谌告辞,来到华林阁,突然数名执仗卫士走近,不由分说抓住萧谌,把他押回。萧鸾不愿亲自出面,派左右莫智明数说萧谌道:“隆昌之际,非卿无有今日。今卿一门二州,兄弟三封,朝廷相报也达极点了。卿恒怀怨望,说什么炊饭已熟,合甑给与别人!今赐卿死!”杀死萧谌后,萧鸾还杀了萧谌的弟弟萧诔,又派黄门郎萧衍为司州别驾,让他杀死了萧诞。
一次,萧鸾仔细查看武帝萧赜时的诏书,发现写给王晏的手敕竟有300余纸,其中有永明八年(公元490年)萧赜手敕,问萧鸾可否代王晏任吏部尚书,王晏回称:“萧鸾清干有余,然而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王晏是萧赜的心腹,萧鸾要废萧赜的儿子萧昭业,他欣然推奉,萧鸾即位后,王晏自认为佐命新朝,便常在人前菲薄武帝萧赜,引起众臣反感;他在新朝任尚书令,独断专行,内外要职都安插上他的人,常与萧鸾争用人,令萧鸾感到无法容忍。
对王晏,萧鸾一方面要用他,另一方面又厌恶、猜忌。他想除掉王晏,又怕人说他滥杀功臣,犹豫不定,难下决心。侄子萧遥光看出他的心思,劝他诛王晏。奉朝于文粲密探萧鸾之意,投其所好,告发王晏有异志。萧鸾的心腹陈世范又密告王晏欲趁皇帝南郊祭祀时在途中与武帝故主帅共同起事。建武四年(公元497年)正月二十八日,萧鸾召王晏入华林园,将其杀死。王晏的两个儿子也同时遭害。北中郎司马萧毅平日好弓马,为萧鸾所忌,便被陷害与王晏同谋,一同被杀。
四、平定叛乱心安身逝
公元498年,萧鸾病重,为讨个吉利,遂于当年四月改元永泰。
改元不久,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举兵反。王敬则是高帝、武帝时旧将,见萧鸾诛杀旧臣,心中不安。萧鸾外表上对他很客气、很尊重,而内心却甚为猜忌,密切防备。他曾多次派人去探望王敬则,看其身体如何,一餐能吃多少饭,问其能否带兵等。听说王敬则身体日见衰老,再加上居于内地,威胁不是很大,萧鸾才稍觉宽心。
萧鸾病情转笃后,对王敬则特别放心不下,便任命光禄大夫张环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以密防王敬则。消息传到会稽,王敬则性情暴烈,又拥有兵众,屡经战阵,自以为无人能敌,故决定起兵反叛。只用二三天的准备时间,就打出拥戴故豫章王萧嶷之子、南康侯萧子恪的旗号,发兵起事。
萧鸾得知王敬则反,立即命人杀死了王敬则的几个儿子,又调兵遣将进行镇压,王敬则打的是拥立萧子恪的旗号,而萧子恪此时正好又不在京师,朝廷又不知其去向,所以萧鸾特别感到紧张,他强撑病体,亲自主持大务。萧遥光劝他斩草除根,尽杀高武帝子孙,以防不测。于是,在京的王侯全被召入宫。他的儿子晋安王萧宝义和侄子江陵公萧宝览住中书省。高、武帝诸孙都安排在永福省,每人只准带两名随从,超过者依军法从事;年幼的孩子及其乳母可随入。当天夜里,萧鸾命太医煮药,又令人准备了数十副棺木,只等三更一到,高、武帝诸孙全都要处死。准备完毕后,萧鸾自觉病体沉重,难以支持,便睡下休息,令左右到时再叫醒他。
正当高、武帝诸孙惊恐万状之际,萧子恪为躲避王敬则,星夜兼程赶回京都。得知萧子恪的情形,萧鸾慢慢放松下来,下令给王侯供饭。第二日又全部将他们遣还回第。这样,高、武帝子孙才算侥幸躲过了一场大难。
王敬则率实甲万人过钱塘江,百姓因其是高、武帝时旧将,纷纷担篙荷锸踊跃响应,追随者达十余万众,声势浩大。行至葬有萧道成及先人的武进陵,王敬则恸哭而过,众人莫不感动。此时萧鸾病情已非常严重,朝廷百官闻知王敬则大军向建康突进,莫不震惊。台军与王敬则激战于曲阿长冈埭。不久,重病在身的萧鸾接到捷报:台军大败王敬则军,王敬则在战阵上被杀。那些跟随王敬则造反的晋陵民众,按律当斩者甚众,晋陵太守王瞻上言:“愚民易动,不足穷法。”萧鸾深知宽容得人心之重要,下令不究叛民之罪,避免了一场血腥大屠杀。
王敬则之乱平定之后,萧鸾一病不起。永泰元年(公元498年)七月,萧鸾病逝,终年47岁。谥曰“明皇帝”,庙号“高宗”,葬于曲阿兴安陵。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东昏侯萧宝
一、排斥诸王诛杀六贵
永泰元年(公元498年)七月,齐明帝萧鸾病逝,太子萧宝卷即位。萧宝卷是萧鸾次子,因其兄萧宝义自幼残废,故得父亲宠爱。原名明贤,萧鸾在萧昭业在位时辅佐朝政、大权在握,特改为宝卷;萧鸾称帝后,他被立为太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