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兴得“抚其手,近狂喜”。他大展宏图的日子,就是从此开始。

【二】

如果说之前李泌的神,是神在有关他的传说以及行为,那之后的神,就在于他平定天下的能力。

在宁夏灵武即位的李亨,处境只有一个字:惨!当时的安禄山叛军,已经攻陷了长安,整个中原都在他们手里,南方只有睢阳城在苦苦抵抗,江南半壁眼看着不保,小小的灵武,只有数千残兵。在潼关沦陷后,大好形势已被葬送,河北的郭子仪部,只能苦苦守住现有的地盘抵抗,根本无力反击。更要命的是,中原大地已经被叛军打得支离破碎,唐朝的许多军队早就和中央失去了联系,甚至连李亨即位这么大的事情都不知道。兵少,将寡,士气低落,处境惨淡,这样的大唐,这样的叛军,孰轻孰重似乎一目了然,难道,这次大唐真的气数已尽了吗?

此时,李泌立刻做出了两条判断,事后被证明,准得离谱。

第一条,叛军不会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安禄山的叛军,多是由边镇突厥人和契丹人组成,汉人极少,这样的部队只是武力强大,却很难获得中原百姓的认同。第二条,叛军根本难以持久,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统治天下的信心,单看一条,叛军每夺得一个城市,都把当地的财物运回到老巢范阳,这就足够说明,叛军自己根本没有做好夺取天下的准备。

这两条,最终都被他言中了。

不但做出了判断,李泌还制定了完备的平叛方略,即命令李光弼和郭子仪二将,一个出井陉关,一个出河东,分别从背面压制叛军。李泌断定,叛军的骑兵很难越过长江天险,因此从北面进攻,威逼叛军的河北老巢,就可以把叛军刚刚夺取的八百里秦川,变成钳制他们的死地。李泌更断定,平叛是一个长期的战争,千万不能想着快速解决,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借助这场平叛战争,彻底消灭叛军,并将地方兵力收归中央,断绝藩镇割据的隐患。他对李亨说:“去叛军易,去藩镇难。”同时他也看到,叛军占据中原,恰恰是重新实行府兵制的机会,漫长的战乱制造了大量的荒地,待到平叛胜利后,国家正好可以将这些土地收归国有,再重新实行府兵制度,如此,可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

对李泌言听计从的李亨,在早期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李泌的计划。从李亨复位开始,唐朝一面命令郭子仪、李光弼二将全力进兵河北,断绝叛军的归路,一面请回鹘发兵救援。精锐的回鹘骑兵成了唐王朝的主力军,战局很快向着对唐朝有利的局面发展。李光弼在河北势如破竹,郭子仪与回鹘联兵,不断在关中取得胜利,但这个时候,历史的意外又发生了。公元757年,急于夺取京城的唐肃宗不顾李泌的劝阻,决定先集中兵力收复长安和洛阳,结果,已经逼近叛军老巢的李光弼不得不回师救援,事实果然如李泌所料,唐军以巨大的代价夺回了长安与洛阳,但并没有消灭叛军的有生力量,几十万叛军安然地逃回了河北老家,依然是唐王朝巨大的威胁。更要命的是,帮助唐朝夺回长安的回鹘人借机漫天要价,更在长安城大肆抢掠,所谓收复长安,得到的只是两座伤痕累累的空城。

但即使这样,收复长安也是安史之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前的战局,一直是叛军进攻,唐朝防守,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攻守易形了,唐朝已经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而叛军所要做的,不是平定天下,而是怎样守住现有的地盘。唐王朝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这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李泌始终是唐肃宗李亨最大的精神依靠。他不但为李亨出谋划策,更在李亨最低落的时候不断鼓励他,甚至有一次,说到激动处,李亨竟然趴在李泌的肩头痛哭流涕。即使这样,李泌却没有接受李亨任何的官职,他始终是以一个布衣朋友的身份来做这一切事,以至于有一次两人出游的时候,老百姓都在旁边指指点点:穿黄衣服的是皇帝,穿老百姓衣服的是皇帝的朋友。李亨也想赐李泌官职,但给他的官服李泌都不穿,因为李泌知道,此时他又在成为另一个人的眼中钉——宦官李辅国。李辅国是李亨的贴身宦官,也早与李泌相识。但是在安史之乱中,由于安禄山叛乱的教训,唐王朝开始信用宦官,甚至命令宦官监军,李辅国的权力就这样大了起来。甚至在唐肃宗后期,他掌握了国家的内政外交大权,连皇帝的废立都由他操纵,而李泌,这时候就是他夺权的绊脚石。深知官场险恶的李泌,再一次见好就收,在唐王朝收复长安后,李泌就向李亨请辞,李亨当然不准,李泌很坦诚地说:“今天我还可以和您一起谈话,但如果不走的话,明天也许我的头就被人拿去了。”就这样,在安史之乱中起到设计师作用的李泌,再次选择了隐退。公元757年底,李泌隐退南岳严霞峰,在当地建房修行,度过了12年,这个房子被称为“端居室”,不但用来读书,更用来藏书和讲课,这也是中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书院。

【三】

李泌其后又有3次重新回到唐朝的中央高层,一次是李亨的儿子唐代宗李豫即位初期。当时的李豫刚刚诛杀了专权的宦官李辅国,但是国家局势仍然在困难之中。安史之乱仍未剿平,东部藩镇却尾大不掉,西北的回鹘、吐蕃等外敌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更以武力威胁,内忧外患之下,李豫想起了这个在父亲最危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李泌。他封李泌为翰林侍郎,并用强迫他吃肉的方式,希望李泌能放弃道家修行,全力专注于社稷。李泌不辱使命,回到长安后,当场就提了15条加强边境防御的要求,不巧的是,这时候的宰相元载妒忌李泌的才华,结果,元载以重用人才的名义,建议将李泌外调为刺史,而深知遭到排挤的李泌,又一次选择了忍让。元载被诛后,李泌又一次得到了回京的机会,却依然被另一个宰相常衮排斥,知道事情不可为的李泌,就安心在杭州做刺史,远离中央的是非。但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到了唐德宗李适在位的时候,唐朝发生了泾原兵变,因不满唐朝犒赏微薄,唐朝本来用来平定李希烈叛乱的部队,在路过长安时发动兵变占领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关键时刻李泌来了,他向唐德宗推荐了名将李晟,并提出了“先北后南”的方略,即先捣毁叛军的老窝泾原,再收复长安,这一次唐德宗听了他的,叛乱终被平定。公元787年,李泌终于成为了中书省门下章事,即掌握国家大权的宰相,两年后去世,封业侯爵位。5次出山,都是在唐朝最危险的时候,而每次都能功成身退,说是唐朝再造社稷的功臣,除了郭子仪、李光弼,又舍李泌其谁?


第十五章 唐朝“科学僧人”一行

【一】

在中学的政治课本上,谈到宗教问题,我们从小就曾接受了一个固定的概念,即宗教是迷信的产物。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时,惊讶地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人类文明历史中众多伟大的科技发明,都恰恰是由宗教人士所创。曾经空前繁荣的阿拉伯数学及文明,与伊斯兰文化有着莫大的关联。而在欧洲,最早探索出黑死病治疗方法的,也恰恰是那些传教士们。中世纪的欧洲,神学曾经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这并不仅仅因为人类对于上帝的迷信,更是因为天主教在欧洲大瘟疫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翻阅中国古代史,我们也会饶有兴趣地发现,火药的发明来自于道士的炼丹术,而中国天文、数学、中医等各个方面的卓越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以道家与佛家的思想作为基础的。在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名录里,赫然写着许多宗教人士的姓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的著名高僧一行。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很难想象一行是一个怎样神奇的人物。史书中对于他的定义是“天文学家”,而从他的成就与贡献看,却远远不是天文学家这么简单。他的谥号为“大慧禅师”,仅仅从“大慧”二字,就足够显示出他的才华与聪明。事实上,一行对于佛教思想的研究以及哲学思想的总结,都具有卓越的贡献,而他更是创造性地将宗教思想应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虽然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激烈的矛盾,但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定时期,宗教思想却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巨大推动力。面对那个曾经未知的世界,宗教曾经一度成为人类了解世界和宇宙的思想准则,而在唐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