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帮助王皇后一起除掉了萧淑妃,之后,她和王皇后的“盟友”关系就破裂了。唐高宗的王皇后,是西魏大将王思政的玄孙女,王家也是关陇集团的豪门,和长孙无忌家更是世交。所以,所谓的皇后之争,不仅是皇帝的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事关无数人前途的政治势力博弈。偏偏王皇后本人太没斗争经验,她性格直率,不像武则天那般会邀宠,自然渐渐失宠。然后,武则天借着女儿的死(有说女儿是被武则天自己掐死的),一口咬定王皇后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偏偏王皇后又出昏招,竟然找巫婆诅咒武则天,事情败露后,本来就对王皇后忍无可忍的唐高宗不再姑息。公元655年八月,唐高宗把王皇后打入冷宫,并正式把“废后”提上日程,长孙无忌的关陇集团当然旗帜鲜明——反对!

反对当然是应该的,王皇后的娘家,就是这个集团中的一员,而且王皇后是唐太宗给李治选的媳妇,轻易废了,自然对不起先皇。而此时的唐高宗根基未固,也不敢违拗群臣自作主张,要废后,必须取得大臣的支持。唐高宗先是服软,主动找各位大臣私下会谈,没结果,然后又重点找突破口,找长孙无忌商谈。召进宫里谈,不同意,去长孙无忌家里谈,也不同意,然后咬咬牙放下身段,竟然给长孙无忌送礼。先送官,把长孙无忌3个小儿子(平均年龄5岁)都封了正六品,又送钱,单绸缎就送了10车,最后逼得没办法,连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都上门请求,但任你说破天,长孙无忌就俩字——不行。

如果照这个局面闹下去,关陇集团抱成团硬抵制,武则天的皇后梦估计也做到头了,至于以后的当皇帝,更是痴人说梦。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谁都没看上眼的小人物——李义府,轻易扭转了局面。

李义府也算是个老臣了,贞观年间他就入朝为官,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考他的才学,后来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是一个负责起草诏书的官,在贞观年间,他是最有名的笔杆子。可跟长孙无忌比,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到了唐高宗在位时期,许多门第高贵,曾与他平级的官员,早已经位高权重,他却还在做抄抄写写的工作,没办法,谁让他出身低微呢,而且原本赏识他的马周等众臣也作古了。可他不甘心,一直在等待机会,看准了废后之争这个机会,他决心赌一把。

不过这个决心不好下,长孙无忌毕竟是朝堂上的大佬,真撕破脸,那就混不下去了,还没等他下决心,长孙无忌就先和他撕破脸了。李义府为人阴沉,绰号李猫,虚伪小人名声早就在外,偏偏又因工作上的小事得罪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眼里不揉沙子,准备把他贬官到西北去,如果再不赌,就要在老少边穷地区喝风了,李义府下决心:赌!

他赶紧给唐高宗写奏章,中心内容一句话:速立武昭仪(武则天)为后,以安兆民之心。这奏章可真是雪中送炭,唐高宗高兴地立刻拿给群臣看,接着又把他提拔成中书省侍郎,一个小秘书,摇身一变成了副部级高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李义府现身说法,朝中一大群寒门出身的官员纷纷上表,要求废掉王皇后。唐高宗登位后,第一次感到有这么多人支持他。

但长孙无忌不甘心,他聚拢了裴行俭、褚遂良等大臣,决定联合上奏,将李义府贬斥。但唐高宗先行一步,在武则天的撺掇下,将长孙无忌的得力干将裴行俭一下子贬到了高昌,削掉了长孙无忌的羽翼。当然裴行俭贬官后在当地整顿边防,屡败突厥,成就了名将的威名,这是后话了。

事情到这里,算是僵住了,与其说是废后问题,不如说是一大批被门阀士族压制的寒门官员,在废后的名义下大胆地造反了。一连几天,朝堂之上争论不断,长孙无忌一派人少但权重,李义府一派人多而权轻,双方陷入了僵持。这时候,又一个人意外地加入了,这个人就是在贞观时期打了一堆胜仗的名将李绩。

李绩为什么要帮武则天,原因很简单,李绩战功卓著,却也因为出身低微,在李世民在位时一直遭到压制,论地位远不能与李靖、侯君集等人相比。唐太宗临终前还对李绩不放心,将李绩贬出京城,又嘱咐唐高宗即位后立刻将李绩召回,以收揽李绩之心。但长孙无忌掌权,李绩一直不得抱负,连他的兵权也被长孙无忌收掉,所以借机和长孙无忌唱对台戏,也就很正常了。他的加入,成了压倒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李绩公开宣称:“这是陛下家事,臣子无权过问。”一句话,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九月初三,一直反对废后的重臣褚遂良被贬,废后不可逆转。十月十二日,王皇后正式被废,31岁的武则天,从此母仪天下。而长孙无忌一派在这场斗争里,遭到了沉重打击,褚遂良、裴行俭等重臣相继遭逐。唐高宗也借机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长孙无忌也算识趣,此后几年,他很少再介入朝政,反而埋头著书,以图借此避祸,但祸终究还是避不了。褚遂良、上官仪等长孙一脉的重臣,在之后几年陆续被清除,到了公元659年,有人举报长孙无忌勾结太子谋反,礼部尚书许敬宗几次强烈要求追查,大批寒门官员纷纷跟风弹劾。众议汹汹之下,唐高宗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将长孙无忌发配到四川,随后褚遂良的官职被撤,长孙无忌的子女被流放岭南,长孙无忌本人自缢而死。一代名臣,就此谢幕,当然,导演就是武则天。

在这个过程里,给武则天出力最多的两个人,一个是前面的李义府,一个是后来追查长孙无忌案件的许敬宗。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会投机,都是出身寒门,身后的名声也都是“奸臣”。说奸臣,一点都不冤枉李义府,他本人就是个伪善小人,人品也极其卑劣,“笑里藏刀”的成语就是由他而来。后来他专好贪污腐败,与儿女合伙卖官鬻爵,各类官职明码标价,仅借他母亲病逝的机会,就收了200多万钱的贿赂。但最后终于玩大了,在武则天皇后位置稳固后,因他臭名昭著,找了一条“谋反罪”,于公元666年被流放,死于流放路上。

而另一个“贰臣”许敬宗就值得商榷了。废后期间,他是紧跟着李义府上奏的人,为人最擅长见风使舵。废后之争白热化期间,唐高宗特意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可以说是废后事件的直接执行者,后来长孙无忌倒霉,也是他穷追猛打的结果,在武则天夺权的道路上,他可以说是开路急先锋。但这个人却有另一面:隋末农民战争的时候,他和魏征一起是窦建德的谋士,后又一道被俘归唐,魏征获得重用后,曾多次大力举荐他。贞观年间,他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修史,当时他是著作郎,贞观一朝的实录以及隋末农民战争的记录,相当多都是他留下来的。如《隋书》《晋书》《太宗实录》,皆出自他的手笔,今天依然是研究那段历史的宝贵资料。他还曾跟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受命起草诏书。

在唐高宗当政时期,受到重用的许敬宗,做得更多的还是文化工作,当然被诟病的也不少。比如他受命修《姓氏录》,抬高武则天家族的地位,一直被人称作小人。但是他的《姓氏录》打破门第观念,按照政绩功勋来排定姓氏座次,却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从此以后,寒门子弟进入上流社会的大门彻底打开。他在做礼部尚书期间,改革科举的选拔方法,鼓励大批寒门学子参政,打破士家大族的垄断,甚至建议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广文教,鼓励少数民族部落子弟学习儒家文化,这对于唐王朝的统一和巩固,都是有贡献的。而且许敬宗为人“性谨慎,常掩僚属之过”。在当时的口碑,确实比李义府好太多。所以比起李义府最后被一脚踢开,他却终生显贵,于672年以太子少师身份善终。

【二】

如果武则天的亲信,多是李义府这样笑里藏刀的,或者是许敬宗这样见风使舵的,恐怕她也完成不了从尼姑——皇后——女皇的三级跳。事实上,武则天的一生沉浮里,确实有许多才能卓著的“贰臣”辅助。

武则天能够顺利介入朝政,树立自己的威望,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步步为营,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一场战争中的决策:公元661年的唐平高句丽之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唐朝原计划先平高句丽的盟友百济,再集中力量剿灭高句丽,却不想百济平而复叛,又联合日本从朝鲜半岛登陆夹击唐军,麦克阿瑟“临川登陆”的妙笔,竟然在1000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