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期的楚成王,在楚国历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之所以不太出名,主要因为他运气不好,生活的年代先是有齐桓公九合诸侯的霸业,如日中天的声威;后又有晋文公称霸中原,继续尊王攘夷的大业,将这位楚王的声威给“衬”了下去。他在位的时期,和这两位春秋霸主都曾经“对话”过,先是和齐桓公针锋相对,险些酿成两大强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最终在正确认识了双方实力对比后主动求和,却也让齐桓公意识到此时楚国的强大。而另一位霸主晋文公,与楚成王更有渊源,早年他还是个流亡公子的时候,就曾得到楚成王的帮助,而后两人兵戎相见,在城濮打了一战,结果是楚成王大败,晋文公确立了霸主地位。但这一战,晋国赢得相当惊险,当时晋国联合中原齐国、秦国两大强国与楚国对垒,但总兵力尚不及楚国的一半,如果不是楚将狐偃轻敌冒进,被晋齐秦三国联军合围,此战的结果恐怕还不好说。

而先后败北于两位霸主之手的楚成王,其实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杰出君主,他在位的时期,正是楚国休养生息的关键时期。楚成王芈晖,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626年在位,在这44年里,楚国奉行的政策,是“布德施惠,结好诸侯”,他主动修复了自楚武王起与周王室以及中原王朝的紧张关系,退还了部分占领中原诸侯的领土,主动向周天子进贡,面对齐桓公的军事压迫,他有礼有节,既保持了领土完整,又让齐桓公认识到了楚国的强大实力,不得不采取敬而远之的政策。对当时的中原争霸形势,楚成王有很清醒的认识,虽然楚人也是华夏族的后裔,属于齐桓公所说的“诸夏之国”之一,但是在大多数中原诸侯眼里,楚国还是蛮夷,每次楚国北进,政治局面都是孤立的,无一不遭到中原诸侯的联合打击,比如当年楚成王与齐桓公较劲,齐桓公就一口气纠结了八国联军进犯楚国,后来的城濮之战,仅参战的中原大国,就有晋、齐、秦三家。这样的局面下,贸然北进争霸显然是不明智的。

楚成王虽然对北方诸侯采取了和平政策,但是对南方各路部落,却没这么客气了。楚国在这时期,确立了他们“先南后北”的政策,即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平定南方各路诸侯国,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楚成王通过主动向中原示好的方式,获得了周天子“节制南越”的特权,以此为旗号,大力兼并南方各部族,这时期被他灭国的有谷、炫、黄、英、蒋、道等小国,版图包括今天的江南地区和湖南部分地区,这个过程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也有着重要意义。楚国的南扩之路,仿佛一个巨大的熔炉,将中国南方各部族统统融化入华夏民族汹涌的血液中。楚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其实扮演了中国南北文明桥梁的角色。让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从此交汇融合,中国南方各省从楚国开始日益与中原大地连成一片,渐渐纳入华夏文明圈之中,史籍总把秦始皇南征百越与汉武帝经营东南作为华夏文明南进的重要大事,其实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才是最早的探路人。

与此同时,楚成王大力向中原诸侯学习,引进齐桓公改革的成果,建立楚国的集权王朝,并且大力引进中原先进的文化与生产技术。当中原诸侯在为霸业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南方的楚国却埋下头来休养生息,进行着楚国特色的“尊王攘夷”运动,它再次破土而出的时候,中原诸侯,已无人可抗衡。

【二】

楚国在春秋时期的最鼎盛时代,就是楚庄王在位时。那时候的楚国,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国家版图,都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原各路诸侯,天下之大,已无哪家诸侯可以单独与之抗衡,可谓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楚庄王在公元前613年即位,这时期的中原诸侯势力的分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强大的齐国、晋国已经陷入内乱之中,无力争霸。而另一个新崛起的强大国家秦国,却在和晋国的战争中屡屡受挫,被堵在函谷关里出不来。此时的楚国,已经是一个极度富庶强大的国家。楚地气候温润,物产丰饶,通过兼并周边部族的战争,又让他们得到了足够多的人口,无论是生产还是组建军队,都比其他国家家底更为丰厚。而楚国的生产、科技能力,这时期也早是诸侯国中的翘楚,楚国的冶炼业独步天下,从今天出土的楚国墓葬的青铜器和弓弩可以看到,楚国当时的冶炼水准极高,更出现了连发弩等高科技武器。现代军事历史学家甚至考证,说三国时期诸葛亮震惊天下的连弩,就是来自于对楚国弩箭的改装。而在齐国、晋国等国家相继称霸的时期,对中原诸侯采取暂时和平政策的楚国,也多次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通过拉拢、联姻、渗透等各种手段,在中原各小国中树立盟友,中原诸侯对于楚国,已经不是清一色的敌视态度。所有的条件都表明:楚国这个多年的“媳妇”,已到了熬成“婆”的时候了。

熬成“婆”的使命,就落在了公元前613年登基的楚庄王身上。但观这位君王早期的表现,恐怕当时所有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楚国争霸,很不靠谱。

不靠谱的原因,是这位楚王太不靠谱。

关于楚庄王登基后的不靠谱表现,通行的史家记录是这样的。楚庄王登基后,最早三年荒废国事,沉迷于奢靡享乐之中,甚至还立下规矩,敢劝说他的大臣一律格杀勿论。大臣申无宇看不下去,就假装给楚庄王讲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种大鸟,三年了一声也不叫,请问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知道这只鸟说的是他自己,然后就幡然悔悟,开始励精图治,最后挥师北上,打败晋国,成就了不世霸业。之后的几千年里,这则故事不断地被各类封建道学家们引用,让许多“直臣”心向往之,得出的结论是:再愚蠢的帝王,只要臣子敢于大胆进谏,都会幡然悔悟的。

其实,这则故事才是不靠谱的。从始至终,楚庄王就是一个很靠谱的人,他登基后所做的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开始的贪图享乐,不理国政,那是因为当时的国家大权,掌握在权臣若傲氏手里,必须要先麻痹他们,才能够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得胜。公元前604年,楚庄王用长期的“昏君”形象麻痹了对手,然后果断出击,趁若傲氏出门打猎的机会,干净利落地解决了这个绊脚石,而后大权独揽,开始了他真正励精图治,实现霸业的过程。所谓的“幡然悔悟”,不过是装装样子,驾驭笼络臣下的手段而已。不靠谱的楚庄王,其实是一个具备极度隐忍能力和果敢精神的人,这份素质,在当时的中原诸侯诸王中,几乎无人能敌。

“幡然悔悟”后的楚庄王,在除掉了若傲氏等反对势力后,其实已经大权独揽,但就像当年的齐桓公一样,他也面临着内政问题,齐桓公的内政问题是权力分散,而楚庄王的问题,却是捧着金饭碗要饭。

楚国的“金饭碗”,就是他们的生产条件。

在发展经济上,楚国既不缺土地,也不缺人,常年兼并南方部族,以及攻掠中原诸侯国,使他们的人口日益膨胀,土地更是广阔,但楚国此时经济条件有限也是真的。比起中原诸侯国来,楚国有一个要命的问题——天灾。当时楚国的主要经济区江汉平原,几乎是无年不灾,不是今年闹水灾,就是明年闹旱灾,连年的灾害不但激化了楚国的内部矛盾,更拖了楚国对外征战的后腿,要对外打仗,内部稳定是第一位的,要稳定,就要先救灾,问题的关键是,谁去救。

好在楚庄王有这样一个人——孙叔敖。

在今天,孙叔敖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之一,他的出名,比起管仲搞改革来,孙叔敖其实就做了一件事——兴修水利。在成为一名名臣的同时,他更是彼时中国最杰出的水利专家。他在任时期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动几十万民夫,在安徽寿县南修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大型运河工程——勺坡。因为这个水利工程的存在,楚国人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历史,洪涝灾害可以靠它泄洪,干旱时节更可凭它灌溉。楚国的经济,从此一日千里。楚国霸业的基础,也因此而奠定。

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楚庄王青锋出鞘,开始了北上争霸的历程。早在公元前606年,他就曾率军渡过黄河,进入到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附近,在当地炫耀武力,并且对周王室的使者,询问周天子用的鼎的重量,这就是“问鼎”一词的由来,楚庄王的争霸之心,因此昭然若揭,而且他比其他搞“尊王攘夷”的人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