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朋友们大家好

发布时间:20080127 18:09

很抱歉,今天只写了一篇,恢复资料,有一些得重新写,就是这个样子了。

很多的东西没能顺利地加入情节,比如说,我很想用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那句话来形容宋太祖——强者善于与敌人打交道,却没法周旋在亲朋之间。

赵匡胤难道不是这样吗?可是一来我烦日本人,不愿在自己的文章里出现日本人的印迹,二来,太匆忙了,来不及细想。

其实作为赵匡胤终篇的一章,今天写得很不好,只能以后再改动了。

明天也一样,大概只能更新一篇,到后天,应该能恢复正常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太宗篇即将开始。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238)

发布时间:20080128 17:23

《如果这是宋史》——赵光义卷

当很多年以后,年轻时“隆准龙颜,往之即知为大人也”的赵光义终于老了,终于“身带旧疮,每年发作,痛苦殊甚”时,他回望前尘,遥想20年多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他会想些什么呢……

“当我全身心地追求一样东西,而终不可得时,我知道我会痛苦;可今生将尽,岁月蹉跎,我才终于明白,当你全力以赴,付出所有才得到那样东西时,或许会更痛苦……我发现,那东西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美妙。可是怎么办,难道能放弃吗?如果重回当年,我真的会改变什么吗?

不,就算它不够好,可仍然有那么多更糟的……那个冬天可真冷啊,哪怕它是一团火,我也要把它紧紧地握在手中,不给任何人抢走它的机会!”

公元976年10月21日,宋朝原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在其兄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灵柩前继位,成为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一切顺利。

不管此前赵匡胤是突然暴死,也不管赵匡胤的亲生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已经完全成年,且未闻失德,赵光义都没有任何争议的,更没有任何纠纷的登上了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仿佛人心所向,理所应当。对了,他还有他哥哥的传位遗诏,一切都显得合理合法,圆满得就像当年陈桥兵变,他哥哥赵匡胤进入柴荣的皇宫时,也有人拿出了幼帝柴宗训所写的禅让诏书一样。所以,挑不出任何的不是。

但真的是这样吗?

史书上的记载先不忙翻阅,野史里的传言更不足采信,如果真的要找到些让人信服的证据,不如来听一听赵光义本人怎么说。

赵光义在晚年,至道元年(995年)10月,曾对大臣说——“朕……继位之初,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政,以其习俗既久,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于是远近腾口,咸以为非,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为异。”

这其中“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是地道的吹牛,因为他在当天的开业大典上,当着天下所有臣民们的面,宣布的《即位赦天下制》是这样说的——太祖“猥以神器,付与冲人……凡开物务,尽付规绳,予小子伋绍丕基,恭禀遗训。仰承法度,不敢逾违,更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前旨,成规,庶 冲人,不坠鸿业。”

冲人,即小孩子,他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什么都不懂,全凭死去的大哥作主,才勉强登台办事的小娃娃,他保证什么事都会踩着他大哥的脚印走,“尽付规绳,不敢逾违……”之后才敢谈一下“不坠鸿业”。

从哪里来的“革故鼎新”?真正说露了嘴,到了老年忍不住诉一下苦情露出的真相是最后的那一句——“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为异。”

当时有人反对他,而且是太祖朝里的“旧德耆年,二三大臣。”而他自己也承认,这些大臣之所以这样做,也“不能为异”,都是情有可愿的。

只不过当年的工作做得实在到位,把什么都盖住了,那些人是谁,曾经做过些什么,都再没有任何人能知道。人们所能看到的,是他登台伊始,就大赦天下,并且马上给皇室所有宗亲加官进爵。

如赵匡胤的皇后宋氏,加封为开宝皇后;其长子德昭终于封王,可惜,只是武功郡王,连个亲王都不是。官职从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改为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兼侍中,注意,是改,因为官职不升反降了,像检校太傅这样的头衔要等到两年之后,德昭再婚时,才重新颁发。唯一的彩头,是他位于宰相之上。可具体要怎样才能居于宰相之上啊?可以事事都管着宰相吗?

开玩笑。

太祖的次子德芳,由贵州防御使升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并同平章事,他倒是真正的升官了。而最大的彩头给了现任皇帝的三弟。这时的“光美”再一次改名,从此叫“赵廷美”,此人一步登天,由原来的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升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位于宰相之上。

并且从这时开始,赵匡胤的儿子以及赵廷美的儿子和皇帝赵光义的儿子们并称为皇子,赵匡胤的三位女儿,王、石、魏氏三公主并称皇女。

平心而论,以上的条件,赵光义已经让步到了悬崖边,除了最后的皇位留给他自己之外,已经把什么好处都推给了旁枝的亲属,尤其还有皇位在他之后的继承权。所以,德昭、德芳,还有廷美就都满意了,因为他们都非常的平静,平静到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的记载。

但这不是真的,不管赵光义怎样隐藏危机,怎样改动史书,他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漏洞。政局可以安定,甚至可以摆布,人心可以压制,也可以收买,可是环顾当时,还是有一样东西是那时的赵光义所搞不定的。

这是股力量,它可怕并且敏感,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只要有一个稍微异常的冲动就会把它突然点燃,而一但它发作了,就会让宋朝的天下瞬间四分王裂,无论谁都没法收场!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239)

发布时间:20080129 17:20

是军队。此前完全听命于赵匡胤本人,除了赵匡胤之外没有任何人能调动一兵一卒的宋朝军队。

这时候是当年的10月末,在2个月之前,宋朝征调了绝大多数的禁军分五路进剿北汉,也就是说,在赵匡胤暴死,赵光义越侄登基时,开封都城内的军力是空前薄弱空虚的。

这时就没法不佩服或者羡慕赵光义了。说佩服,就要佩服他眼光独到,选择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做他生命中这件最重要的事;如果说羡慕,就是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他哥哥暴死的时候,居然正是国都军备空虚,握刀子的人少得可怜的时候。

这时要分析一下赵光义的能力组成元素了。他强在哪儿?弱在哪儿?

赵光义从20岁刚出头时就当上了开封府尹,此后一直在全国的行政部门里主持着重要工作,至今已经有近16年之久了。他官场经验丰富,处世待人得体,甚至全国一盘棋,他比谁都明白该怎样去下,是当时宋朝的第一号能吏。这都是他远远超过赵家其他男性成员的资本,甚至历史都证明了,在某些方面,他大哥都比不上他。但可惜的是,他瘸腿。

军、政不分家,可他只有一手硬。

也就是说,赵光义唯一的致命缺陷就在军队里。因为他没有资历,更没有军功。而军队是个奇妙的世界,在那里,不管你怎样的和蔼可亲,又或者多么的慷慨大方,甚至哪怕你天生就长了一张皇帝的脸都没有。

想在军队里称王,你必须要有实打实的能耐,“钱压奴婢手,艺盖当行人。”是骡子是马,你得能拉出去遛遛!

偏偏赵光义是个斗智不斗力的人。

这怎么办呢?想想当时的宋朝北征部队,以党进为首,潘美、郭进、杨光义……个个都是桀骜不驯,满手血腥的人,这些人平时对赵光义都极其的客气,但那时每一个人都对赵光义非常的客气,原因只有一个,他是赵匡胤的弟弟!

除此以外,这些人还在乎他什么呢?这些赵光义都心知肚明,于是这些人就都得远在国境线之外,在北汉境内,既要面对太原城里的北汉部队,更要扛着已经赶到的契丹援军。明明知道了国内已经天翻地覆,皇帝都换人了,可就是等不来撤退的消息。

等来的,只有一个个严令不许撤退,原地待命的命令。

但小心着,这些人也都是从阴谋诡计里爬出来的,甚至每个人的职业就是盘算着怎样把别人送进地狱。赵光义的举动他们都懂,而他们也不敢反抗,谁让他们的家小都在开封城里呢。但是这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千万别给他们那个机会。

一切都取决于一个机会——一个人是否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