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遗孀-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手遮成天棚儿,仰头张望着晴朗的天空。
纯净的天幕上,是一片欢快的蓝,棉花絮一样的白云,悠悠闲闲的飘浮着。热情的阳光,在空中洒着若隐若现的金线。
马吉樟地双眼被刺耀得酸劳,他无奈地收回疲劳的目光,迷茫地望着眼前。鸟儿正啁啾地鸣叫在翠枝嫩叶之中,碧绿的嫩草,散发着酥酥的芳香,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呀。
置身于这样妙不言的盛景里,吉樟的心情仍然郁闷惆怅,为凑不到一万两白银而闷闷不乐。
七丫小妹还没有回信,别人的银票已陆续到位,可自己……这可怎么办呢?唉,怪谁呢,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大人才捐银一万两,法部侍郎地张劭予大人,才捐白银五千两,其余的河南京官可多的是,比自己官大的也多的是,他们最多才捐八千两白银,少的还有捐一千两、五百两的,而自己当时激动,竟自不量力,也脱口报了一万两。
唉!马吉樟踱步到枝繁叶嫩、鸟鸣啁啾的树阴下,若有所思地站着,开始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若手里确有一万两现银,捐一万两也委实不多,可自己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银子,若为这事伸手向身边地同僚和朋友借,岂不让人嘲笑。
七丫妹妹虽说是河南首富,可怎么迟迟不见回信呢?
唉!毕竟家家有本难念地经,再说了,家大业大应酬多,妹妹乃孤寡之人,做为女流之辈的她,支撑着遍及全国地生意,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最近又传来尉氏知县上报给豫省关于七丫捐巨资筑建当地路桥之事,做哥哥的不能帮助于她,竟还向她求助借钱。
一时,马吉樟的心里,悔疚向妹妹借钱求助了。
马吉樟正在烦恼后悔,仆人突然一路小跑地向他禀报:“马大人,尉氏来信了,还有银票,夫人让您过去。”
“哦?”仆人的一声禀报,如一股急速的清风,让马吉樟内心的郁闷云消烟散。
马吉樟披着明媚,迎着暖风,踏着一路的春光,奔到前庭,瞥了一眼案子上的银票,如饥似渴地读着妹妹的来信。
“呵呵呵!”马吉樟边读边笑,“还是俏皮的小七丫,统管着遍及全国的生意,可儿时的性情,竟一点也没改变呀,呵呵呵。”
三万两白银,这可是一笔巨额呀。马吉樟怎么也没想到,妹妹竟捐了这么多银两,高兴得手舞足蹈,驱车直奔嵩云堂………现名为豫学堂,把四万两银票交到豫学堂名誉督办…………袁世凯的面前,说明了其中三万两银票,是妹妹青霞所捐助的之后。在场的所有人,立时都惊呆了。
第84章:开学典礼后,族人仇恨
   金秋八月,天高云淡,豫学堂在河南众京官、外官,和豫省各界人士的募捐下,创办而成。正式招收豫省京官、外官和豫省各界人士的子弟入学。
学生课程共分十一门:经学、修身、国文、历史、地理、博物(即动物、植物、矿物)、格致(即物理、化学)、数学、外国文、图画、体操。
所聘老师有国文馆的毕业生,有水师堂的毕业生,有留洋归国的留学生,其中还有翰林出身、又留学西洋的徐季龙,有进士出身的金镯候先等一些名望很高、影响很大的德高人士。
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豫学堂名誉督办,法部侍郎张劭予为豫学堂名誉副督办,马吉樟为豫学堂监督校长。
豫学堂在各省所办的学堂中,属场地最大,耗资最多,学制最全,师资最强,生活条件最好,管理最严谨、完善的学堂。
创办之始所募捐的六万两白银,除办学开支之外,剩余的银两金存入了当铺,每年提取利息,作为豫学堂的常年经费。
而豫人所捐的六万两白银之中,青霞一人所捐白银三万两,再加了她资助二哥马吉樟的一万两,就占总捐款的三分之二分。
青霞捐款之大,震惊了豫省的京官、外官和豫省各界人士。豫学堂即将开学之际,筹办学堂的全体人员,联名写请柬,邀请青霞到京,参加定于九月初一举办的开学典礼。
青霞很想开阔一下眼界,认识在京的有学之士。接到请柬的她,脸上洋溢激动的微笑,决定乘着秋高气爽,带着三岁多的小鼎元、淑女,和几个随身仆人,立即起程北上。
当她路过歇马营时,她所捐巨款修建的青石桥。正在竣工验收之中。秋阳高照之下,上百个工人和十几个能工巧匠,正挥舞着手里的工具,做最后的修整。在工地上做监工的管家、护院,和刘宪德,一看到青霞一行人路过。都停止了正忙碌地工程,热情地迎围上来。
这座青石大桥,从1903年初春开始兴建,到今年秋竣工,前后历经两载,现在,终于竣工验收了,今年秋季,如果天再降有大汛。那从这条官路上路过之人和贾鲁河两岸的黎民百姓,再也无有溺水被淹之虞了。
工地上地民工和能工巧匠们。一听说是捐巨款兴建这座大桥地刘青霞路过。全部停下手里地活计。奔围上来。争先恐后观看年轻俊美又端庄大方地刘青霞。他们敬畏尊重地心情。就像拜仰从天而降地女菩一样。青霞一边与他们寒喧。一边观赏着将要竣工地青石大桥。
这座青石大桥共五孔。桥高三丈余。桥长十二丈。桥宽两丈五。桥面设有双行道。桥两边修有青石栏杆。栏杆全部雕刻有吉祥地龙龟鸟兽等图案。两边各镶有六个青石龙头。雕刻威仪而绝美。整座青石大桥。如一条威仪俊灵地巨龙。横空飞架在整个贾鲁河之上。气势壮观威仪。而又不失坚固厚重。
青霞望着将要竣工地青石大桥。心里很欣慰。将要踏继续上路之时。马俊生知县听说贾鲁河大桥要在今天竣工验收。也怀着激动兴奋地心情。驱车前往。来到工地上察看。正赶上青霞也在。他知道青霞此去离开尉氏。是去北京参加豫学堂开学典礼地。所以。他一看到青霞。便快步迎上去。躬身揖礼说:“刘夫人。此次进京。代我马某向袁大总督和贵兄马大人问好呀!”
“马知县为官父母。一心为民。拙妇一定将马知县地敬重之语捎到。”青霞也谦恭地与马知县回礼。
常言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宪德为了丰厚地酬金。整天以监工名义在工地在悠荡。此时听说青霞带人离开尉氏。是北上进京去地。并且。还是因为豫学堂开学典祀而去。心中禁不住疑窦顿生:这个刘马氏。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如此爱出风头。爱在人多地场合上招摇。十二弟不在了。她不好好打理生意。去参加什么学堂地开学典礼做什么?再说了。豫省与京城如此遥远。人家偏偏让她去参加开学典礼做什么?莫不是她……
刘宪德想着想着。脸色立时拉了下来。不过。他没有弄清楚事情地内幕和经过。也不好忘下论断。
青霞自信地认为,翻修刘氏故居的时候,她多出五千两白银,又给了刘宪德超出预算的一万多两银子;又出资出地,自办私学,让刘氏族里的后人免费入学读书;刘氏族里的人凡是六十岁以上者,皆可以免费供给养老费用;修建贾鲁河桥的时候,明明用不上刘宪德做监工,可为了买就他刘宪德的私心贪欲,息宁刘氏族人对自己的嫉恨和仇视,仍然付给刘宪德昂贵地酬金,聘用他做闲职的监工。总而言之,我青霞出银给刘氏族人办了这么多的福利,你们这些刘氏族人该心满意足了吧!可青霞怎么也没想到,她刘青霞的银子,自己却做不得主,只有用在刘氏族人的时候,刘氏族人才心满意足,凡是用在刘氏族人以外,就是再功在千秋和事情,也如同割刘氏族人的肉一般,刘间氏族人恨之入骨。
现在,她要北上进京,并不知道刘宪德正因为她的进京正心怀不平,正悄悄向人打探北京方面为什么邀请她青霞参加开学典礼的。而是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尉氏,怀着憧憬的心情北上进京去了。
自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后,刘家在北京地店铺便不复存在了。青霞因为管理不便,顾及不来,再加上没有合适的人选做统率大掌柜,便也没在北京及河北繁城,重设店铺。所以,青霞来到北京,只得暂住在二哥马吉樟家里。
青霞一到北京,便受到了袁世凯、张邵予和二哥马吉樟等众京官的隆重欢迎。在为青霞接风的盛宴上,袁世凯举杯盛赞青霞:“青霞女士乃豪门女杰,豫省之骄傲,中华之楷模。为兴办豫学堂捐巨资,我袁某真是佩服您呀!”
法学部张邵予也举杯盛赞青霞:“功在豫省,利在子孙,女士此义举,将流芳后世,激劢后人。”
二哥吉樟也举杯为称赞七妹:“小妹青霞。虽为女儿身,自小就有男儿豪志,十岁之时,因不服我笑她是小七丫,便背诵出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的诗名回击我,谁知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