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9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越来越糟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内阁将此事报入宫中;朱佑樘也是吓了一跳;立即召开了廷议;专门商讨此事;天子脚下尚且不稳;更遑论是其他各省各府了。
眼下的大明;还真的应了那一句旷古未有之局面这句话儿;眼下出现的事物;对这新旧的大臣们来实在是太过新鲜;甚至有点儿不可理喻;偏偏这事儿你想躲也躲不过;谁都知道;事情不能再恶化下去。
朱佑樘见所有人都不吱声;连一向有主意的李东阳居然都是一副无措的样子;心里头自然是有几分无力。事实上;这些时日他确实是够烦的;一方面;在担心瓦刺那边的事;生怕瓦刺的事失败;让瓦刺汗庭做到;最后危及到大明的安危。一个统一起来的瓦刺;朱佑樘深知它的力量。同时;他又担心柳乘风的安危;为了这两件事;他心里烦躁不安;谁知后院着火;还出了这么大的事儿。
马文升出这个建议的时候;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老脸一红;乖乖退回班去;他是弘治三君子没错;可是一直管着吏部;对这种事实在是一窍不通;的难听点;连人家怎么运作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指望着他提出一点有建设性的东西出来。
若是有人和这些商贾有什么亲近之举;是要遭同僚们讥讽和白眼的;结果……现在都傻眼了。
想到这里;朱佑樘的心情更加暗淡。
……………………………………………………………………………………………………
(。。 )
第六百零八章 :捷报频传
这太监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朱佑樘的注意;朱佑樘看了这太监一眼;心知今个儿也商量不出什么来;于是只好作罢;对诸人道:“此事事关重大;关乎社稷存亡;朕还要过问;诸卿务必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应对之法;此事就如此;今日就到这里吧。”
散了朝之后;朱佑樘独独留在这朝殿;那太监会意;心翼翼到了殿中;勉强挤出笑容;道:“奴婢王安;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王安道:“最新的急报;连内阁都没有递过去;奴婢看事儿不;于是连忙给陛下送来了;奴婢犯了规矩;请陛下责罚。”
这个太监倒是有些意思;一面知道是犯了规矩;一面还要来;这让朱佑樘不禁精神一振;道:“递上来先让朕看看再吧。”
王安想必是通州人;话时一口的通州口音;不过人却很是伶俐;话也还算得体;朱佑樘只是对他点点头;随即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奏书上头。
自从柳乘风出了大漠之后;因为交通不便。与京师已经相去太远;因此已经和京师断了联系;现在能看到柳乘风的手书。终于让朱佑樘放下了心。
一行行字从朱佑樘的眼中掠过去;奏书里的大意倒是很明白;柳乘风杀死瓦刺汗庭副枢密使;以及三千瓦刺帐前卫;又协助李若凡;在漠南站稳脚跟;与此同时;瓦刺汗庭已经扬言报复;召集军马。做好了与漠南诸部决战的准备;大战迫在眉睫;而柳乘风在这个时机;决心返回关内;回到京师。他认为瓦刺内部攻伐;他根本不必插手;这是瓦刺内部的事;现在他已经算是功德圆满;择日就会回京。
王安正是知道这份奏书对朱佑樘的重要;因此才大着胆子坏了规矩直接将这奏书送来;此时见龙颜大悦;连忙趁机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廉国公不辱使命……”
他到一半;随即又落回这奏书上;不禁道:“不过话又回来;这奏书里也有许多不实之处;做不得真;什么歼三千瓦刺帐前卫;这牛皮未必吹嘘的太大了一些;他带去的新军不过千人;若是斩帐前卫五百;朕尚且能信;三千之数;多半是夸夸其谈。”
不过想必不辱使命这事儿是真的;柳乘风自己已经准备返程;至少明朝廷的这一次使命他还是勉强完成;这对大明来;有着极大的好处;至少在未来许多年之内;大明不惧北方的边患了。
听到朱佑樘明日再把消息递出去;这叫王安的太监眉梢儿微微露出了喜色;可是这表情也只是在他的脸上悄无声息的掠过;他嘻嘻笑道:“陛下圣明。”
朱佑樘对这王安并没有给予什么赏赐;不过王安居然一点儿也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喜笑颜开的应了一声;乖乖去了。
王安出了殿;刚刚拐过了一个月洞;却是被人叫住;叫他的是萧敬;萧敬也是往这儿路过;见到通政司的太监在这里;心里觉得奇怪;自然叫;这王安连忙跑着去给这位萧祖宗行礼;萧敬脸色凝重;冷冷的道:“这个时候;通政司也传递奏书吗?”
萧敬道:“好好的回话;不要言辞闪烁;是不是有什么紧要的奏书要递上去?”
萧敬才恍然大悟;不再理会这王安;摆摆手:“不要四处游荡;好好办差去吧。”
方才他蒙骗萧敬;一旦被萧敬知晓这可是要命的事儿;只要萧敬捏捏手指头;他这辈子就算完了。不过王安却仍旧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糊弄了这位宫里的祖宗;他是通州人;偶尔也会出宫去和一些同乡打交道;他自然清楚通州的变化;也知道外朝的情况。
王安很快意识到;他发大财的时候到了;这个消息;至少价值数十上百万两银子;只要有人事先得到消息;随即大肆的收购那些价格跌落到了谷底的货物;等到消息公布出去;那么货物的价格必定上扬;用最低的价格收购;再用最高的价格甩卖;这不是发大财是什么?因此他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并不将这奏书送去内阁;因为他清楚;一旦送去了内阁;这消息就等于是公布天下了;于是他打起胆子;直接陈到朱佑樘这边来;皇上看了这奏书;大喜之下;肯定也不急于立即公布;而且在奏书里;还有一些浮夸之词皇上还没拿准;怎么可能就这样昭告天下。
当日;王安便寻了个机会出宫;寻了几个同乡;好不容易联络了一个大商贾。
到了傍晚;刘吉的府邸里;今个儿刘吉下了值;直接就进了书房;大家都知道刘吉的脾气;一旦心里有事儿的时候;便会在书房里闲坐;因此谁也不敢去打扰。
刘吉的脸上;露出了几分遗憾之色;淡淡的道:“这么来;这柳乘风倒是命大;竟是当真没死。不过也罢了;他既没死;倒也为老夫挣了不少银子;下头的恒源商行;已经收购多少货物了。”
“回老爷的话;今日商行四处拆借;再加上本金;已经花销去了纹银三百余万两。”
三百多万两银子确实是骇人听闻的大数目;不过对恒源这种京师里数一数二的商行来;倒不是完全筹措不出;至少以他们的各种不动产和信用;单从聚宝钱庄就可以拆借上百万两银子。
……………………………………………………………………………………………………
第三章送到。~
(。。 )
第六百零九章 :回来真好
书房里的刘吉显得有点儿郁郁寡欢。那恒源商行确实是他的产业;自商贸开始起;他便命人暗中经营;凭着他的人脉和巨额的本金;如今早已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商行之一。
事实上也是如此;随着商贸的兴起;使得不少朝廷大员们渐渐从囤积土地转为了暗中投资商业;大明朝早已悄然改变;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从地主变成了巨贾。
商业的兴起;其实已经彻底打破了地主的利益;尤其是工坊的兴起之后;由于大量的人工吸引到了城市;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原本在乡间;人力资源是极为充沛的;地主可以随时用最低廉的价格令佃户为他们劳作。可是一旦佃户们有了选择;自然会大量的涌入到城中去做工;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地主根本不可能开出比工坊更好的待遇;因此在乡间;大量的强壮劳力纷纷涌去了城市;就是那些老弱病残;为了留住这些人;使自己的土地不至于荒芜;导致地主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佃户待遇。
今时不同往日了。由于人工的不断攀升;使得乡绅们开始难以为继;于是不少乡绅在保留自己的土地之余。也开始拿出银钱来进行一些商业活动;拆东墙来补西墙;对他们来。土地固然是根本;可是眼下这个局面;若只是单纯的兼并土地根本就难以维持。当然;也有一些乡绅与商业密不可分;譬如有的地主;开始将自己的土地从种植粮食转为种植桑树和茶叶;在如此紧俏的情况之下;种植这些农作物确实比之单纯的种植稻米要好一些;不过这种作物本就和商业息息相关;他们既是地主。同时也是商贾;在收获之后;不得不去与那些收购生丝和茶叶的商贾进行交涉。
这种学;穿了一些;其实就是反贪官不反皇帝;商贸是必须存在的;大家都靠它吃饭;可是商贾是必须大肆批判的。
此时的他;脸色很是深不可测;那个叫王安的太监;竟是经人引荐把消息卖到了他的恒源商行;而恒源商行趁着这个机会;一夜之间挣个百来万两银子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要知道;现在大大宗商品交易已经开始开始日益成熟;卖家的货物囤积在仓库;只要对方付了钱;双方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