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全译-第8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秦以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



   '9'前秦任命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



'10'五月,秦主健攻张琚于宜秋,斩之。



   '10'五月,前秦国主苻健在宜秋攻打张琚,将其斩杀。



'11'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蒋使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请降,且求救于谢尚。庚寅,燕王俊遣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帅步骑二万助慕容评攻邺。



'11'邺中地区发生严重饥荒,人们互相残食,过去后赵的宫人被残食殆尽。蒋派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向东晋朝廷进奉降表,请求投降,并且向谢尚求救。庚寅(初二),前燕王慕容俊派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人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协助慕容评攻打邺城。



'12'辛卯,燕人斩冉闵于龙城。会大旱、蝗,燕王俊谓闵为祟,遣使祀之,谥曰悼武大王。



   '12'辛卯(初三),前燕人在龙城斩杀了冉闵。恰好这时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蝗灾,前燕王慕容俊说这是冉闵在作祟,便派使臣去祭祀他,给他追封谥号为悼武天王。



'13'初,谢尚使戴施据枋头,施闻蒋求救,乃自仓垣徙屯棘津,止使者求传国玺。刘猗使缪嵩还邺白,疑尚不能救,沈吟未决。六月,施帅壮士百余人入邺,助守三台,绐之曰:“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玺未敢送也。卿且出以付我,我当驰白天子。天子闻玺在吾所,信卿至诚,必多发兵粮以相救饷。”以为然,出玺付之。施宣言使督护何融迎粮,阴令怀玺送于枋头。甲子,蒋帅锐卒五千及晋兵出战,慕容评大破之,斩首四千级,脱走入城。



   '13'当初,谢尚派戴施据守枋头,戴施听说蒋派人前来求救,就从仓垣移师到棘津驻扎,阻拦了蒋派出的使者,索要传国印玺。刘猗让缪嵩返回邺城禀报蒋。蒋怀疑谢尚不能前来援救。犹豫不决。六月,戴施率领一百多名勇士进入邺城,帮助守卫三台,并哄骗蒋说:“如今燕寇陈兵城外,道路不通,传国印玺还不敢送走。你姑且把它拿出来交给我,我将策马迅速禀报天子。天子听到传国印玺在我们这里,会真诚地相信你,一定会多多地下发兵粮以救助你的困难。”蒋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拿出传国印玺交给了他。戴施公开宣称派督护何融去迎接兵粮,暗地里却怀揣传国印玺送到了枋头。甲子(初六),蒋率领精锐部卒五千人及东晋的士兵出城战斗,被慕容评彻底打败,四千多人被斩首,蒋逃回邺城。



'14'甲申,秦主健还长安。



   '14'甲申(二十六日),前秦国主苻健返回长安。



'15'谢尚、姚襄共攻张遇于许昌。秦主健遣丞相东海王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菁略地关东,帅步骑二万救之。丁亥,战于颍水之诫桥,尚等大败,死者万五千人。尚奔还淮南,襄弃辎重,送尚于芍陂;尚悉以后事付襄。殷浩闻尚败,退屯寿春。秋,七月,秦丞相雄徙张遇及陈、颍、许、洛之民五万余户于关中,以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许昌。谢尚降号建威将军。



   '15'谢尚、姚襄一起在许昌攻打张遇。前秦国主苻健派丞相东海王苻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苻菁攻占关东地区,率领二万步、骑兵去援救张遇。丁亥(二十九日),双方在颍水的诫桥交战,谢尚等大败,死亡一万五千人。谢尚逃回淮南,姚襄扔掉了军用物资,护送谢尚到了芍陂。谢尚 把自己的后事全托付给了姚襄。殷浩听到谢尚失败的消息,退到寿春驻扎。秋季,七月,前秦丞相苻雄把张遇及陈郡、颍川、许昌、洛阳的百姓五万多户迁徙到关中,任命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守许昌。谢尚贬降名号为建威将军。



'16'赵故西中郎将王擢遣使请降,拜擢秦州刺史。



   '16'后赵国过去的西中郎将王擢派遣使者向东晋请求投降,朝廷授予王擢秦州刺史职务。



'17'丁酉,以武陵王为太宰。



   '17'丁酉(初十),东晋朝廷任命武陵王司马为太宰。



'18'丙辰,燕王俊如中山。



'18'丙辰(二十九日),前燕王慕容俊到中山。



'19'王午闻魏败,时邓恒已死,午自称安国王。八月,戊辰,燕王俊遣慕容恪、封奕、阳骛攻之,午闭城自守,送冉操诣燕军,燕人掠其禾稼而还。



'19'王午听说了魏国失败的消息,当时邓恒已经死去,王午自称安国王。八月,戊辰(十一日),前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封奕、阳鹜攻打他,王午紧闭城门自守,把冉操送给燕军,燕人把他们的庄稼砍掠一空后返回去了。



'20'庚午,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开邺城纳燕兵,戴施、蒋悬缒而下,奔于仓垣。慕容评送魏后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枚等及乘舆服御于蓟。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皆自杀。燕王俊诈云董氏得传国玺献之,赐号奉玺君,赐冉智爵海宾侯。以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命慕容评镇邺。'20'庚午(十三日),魏国长水校尉马愿等人打开邺城城门,让前燕军队进入,戴施、蒋系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来,逃奔到仓垣。慕容评把魏后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以及王宫车乘服饰送至蓟城。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萧全都自杀。前燕王慕容俊谎称董氏得到了传国印玺,并献给了他,因此赐董后号为奉玺君,赐封冉智以海宾侯爵位。任命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命令慕容评镇守邺城。



'21'桓温使司马勋助周抚讨萧敬文于涪城,斩之。



   '21'桓温派司马勋帮助周抚在涪城讨伐萧敬文,杀掉了他。



'22'谢尚自枋头迎传国玺至建康,百僚毕贺。



   '22'谢尚从枋头迎接传国印玺抵达建康,朝廷百官,一同庆贺。



'23'秦以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



   '23'前秦任命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



'24'殷浩之北伐也,中军将军王羲之以书止之,不听。既而无功,复谋再举。羲之遗浩书曰:“今以区区江左,天下寒心,固已久矣,力争武功,非所当作。自顷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哉!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所复及,莫若还保长江,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引咎责躬,更为善治,省其赋役,与民更始,庶可以救倒悬之急也!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此愚智所不解也。”



'24'殷浩北伐的时候,中军将军王羲之写信劝他不要去,他没有听从。此后无功而返,他便图谋再一次出征。王羲之给殷浩写信说:“如今我们占据着区区江左之地,天下人为之心寒,本来已经很久了。力争战功,不是现在该干的事情。近来在朝廷内外任职的官员们,没有深谋远虑,却任意挥霍摧残国家的根基,每个人都追求实现自己的志向,最终却没有一桩战功可言,于是使天下大有土崩瓦解的趋势。干这种事情的人,岂能让他推卸掉天下人的责怪!如今在外边军队被攻破,在国内资财被耗尽,保全淮南的志向,已经不再是力所能及的了,不如回来确保长江,督将们再各自镇守旧地,长江以远的地区,保持着联系就可以了。官员们引咎自责,重新实施良好的治理方法,减免赋税徭役,与百姓一起从头奋斗,或许还可以解救千钧一发的危急局势。您出身于布衣百姓,承担着天下的重任,掌管着督察统管之责,然而却失败落魄到如此地步,恐怕满朝廷的那些贤士没有一个会愿意为别人分担责任。如果您还觉得以前的事情考虑得不周到、细致,所以应该再去追求分外之功,那么虽说宇宙广大,恐怕也容不下您!这就是我愚钝的头脑所不能理解的。”



又与会稽王昱笺曰:“为人臣谁不愿尊其主,比隆前世;况遇难得之运哉!顾力有所不及,岂可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喜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喜。功未可期,遗黎歼尽,劳役无时,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