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六月,甲申,隋遣使来吊。
'13'六月,甲申(十二日),隋朝派遣使者到陈朝吊唁。
'14'乙酉,隋上柱国李光败突厥于马邑。突厥又寇兰州,凉州总管贺娄子干败之于洛可。
'14'乙酉(十三日),隋朝上柱国李光在马邑打败突厥军队。突厥军队又进犯兰州,被隋朝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在可洛打败。
'15'隋主嫌长安城制度狭小,又宫内多妖异。纳言苏威劝帝迁都,帝以初受命,难之;夜,与威及高共议。明旦,通直散骑庾秀才奏曰:“臣仰观乾象,俯察图记,必有迁都之事。且汉营此城,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帝愕然,谓、威曰:“是何神也!”太师李穆亦上表请迁都。帝省表曰:“天道聪明,已有征应;太师人望,复抗此崐请;无不可矣。”丙申,诏高等创造新都于龙首山。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恺有巧思,领营新都副监。恺,忻之弟也。
'15'隋文帝嫌长安宫城的规模狭小,而且宫中经常出现妖妄怪异现象。纳言苏威劝文帝迁都,文帝因为受命登基不久,不宜轻动,因此感到很为难,于是就在夜里与苏威、尚书左仆射高一起商议。第二天早朝,通直散骑常侍庾季才上奏说:“我在昨晚仰头观察天象,又俯身对照察看图记,发现一定要迁移都城。况且从汉朝初年营建此城,至今已八百多年,水质变咸,不再适合饮用。希望陛下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制定出迁都的计划。”隋文帝很吃惊,对高、苏威说:“这多么灵验啊!”太师李穆也上表请求迁都,文帝看了他的奏疏后说:“天道明察,已经出现了迁都的征兆;太师是人望所归,又上表请求。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可以了。”丙申(二十四日),隋文帝下诏令高等人负责在龙首山一带建造新宫城。因为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在建筑方面有巧妙的构思,于是任命他担任营建新城的副监。宇文恺是宇文忻的弟弟。
'16'秋,七月,辛未,大赦。
'16'秋季,七月,辛未(二十九日),陈朝大赦天下。
'17'九月,丙午,设无大会于太极殿,舍身及乘舆御服。大赦。
'17'九月,丙午(初五),陈朝在太极殿举行佛教布施天下的无遮大法会,陈后主舍身寺庙并捐献了天子的舆车、衣服,又大赦天下。
'18'丙午,以长沙王叔坚为司空,将军、刺史如故。
'18'丙午(初五),陈朝任命长沙王陈叔坚为司空,他的骠骑将军、扬州刺史职务仍旧。
'19'冬,十月,癸酉,隋太子勇屯兵咸阳以备突厥。
'19'冬季,十月,癸酉(初三),隋朝皇太了杨勇率军驻扎咸阳以防备突厥。
'20'十二月,丙子,隋命新都曰大兴城。
'20'十二月,丙子(初七),隋朝命名新都为大兴城。
'21'乙酉,隋遣沁源公虞庆则屯弘化以备突厥。
'21'乙酉(十六日),隋朝派遣沁源公虞庆则率军驻扎弘化郡以防备突厥。
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将兵二千,与突厥沙钵略可汗遇于周,沙钵略有众十余万,军中大惧。长儒神色慷慨,且战且行,为虏所冲,散而复聚,四面抗拒。转斗三日,昼夜凡十四战,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骨见,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
x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六卷
。网
陈纪十 长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84)
陈纪十 陈长城公至德二年(甲辰,公元584年)
'1'春,正月,甲子,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甲子(初一),出现日食。
'2'己巳,隋主享太庙;辛未,祀南郊。
'2'己巳(初六),隋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辛未(初八),隋文帝在长安城南郊祭天。
'3'壬申,梁主入朝于隋,服通天冠、绛纱袍,北面受郊劳。及入见于大兴殿,隋主服通天冠、绛纱袍,梁主服远游冠、朝服,君臣并拜。赐缣万匹,珍玩称是。
'3'壬申(初九),后梁国主亲自到长安朝见隋天子,头戴通天冠,身穿深红色的纱袍,在郊外受到迎接时面北而立。等进入新都,在大兴殿朝见隋文帝时,隋文帝戴通天冠,穿绛红色纱袍;后梁国主改戴远游冠,穿朝服,君臣互拜。隋文帝又赏赐后梁国主缣万匹及相当于万匹缣价值的大量珍宝。
'4'隋前华州刺史张宾、仪同三司刘晖等造《甲子元历》成,奏之。壬辰,诏颁新历。
'4'隋朝前任华州刺史张宾、仪同三司刘晖等人修成《甲子元历》,进呈给隋文帝。壬辰(二十九日),文帝下诏令颁布新的历书。
'5'癸巳,大赦。
'5'癸巳(疑误),陈朝大赦天下。
'6'二月,乙巳,隋主饯梁主于灞上。
'6'二月,乙巳(十三日),隋文帝在灞上设宴为后梁国主饯行。
'7'突厥苏尼部男女万余口降隋。
'7'突厥苏尼部落男女一万多口归降隋朝。
'8'庚戌,隋主如陇州。
'8'庚戌(十八日),隋文帝驾幸陇州。
'9'突厥达头可汗请降于隋。
'9'突厥达头可汗请求降附隋朝。
'10'夏,四月,庚子,隋以吏部尚书虞庆则为右仆射。
'10'夏季,四月,庚子(初九),隋朝任命吏部尚书虞庆则为尚书右仆射。
'11'隋上大将军贺娄子干发五州兵击吐谷浑,杀男女万余口,二旬而还。
'11'隋朝上大将军贺娄子干调发河西凉、甘、瓜、鄯、廓五州的军队攻打吐谷浑,斩杀吐谷浑部落男女一万多口,历时二十天才班师还军。
帝以陇西频被寇掠,而俗不设村坞,命子干勒民为堡,仍营田积谷。子干上书曰:“陇右、河西,土旷民稀,边境未宁,不可广佃。比见屯田之所,获少费多,虚役人功,卒逢践暴;屯田疏远者请皆废省。但陇右之人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自安。但使镇戍连接,烽堠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帝从之。
隋文帝由于陇西一带经常遭到外族侵犯虏掠,而民间从来不建立永久性居住、具有防御能力的村坞,于是命令贺娄子干强制百姓建造城堡,并屯田积粮。贺娄子干上书说:“陇右、河西地区地旷民稀,边疆不安定,不可到处耕作。我近来发现一些屯田地区,虽然收获不多,但费用开支却很大,白白浪费了许多人力,最终还会遭到入侵者的蹂躏毁坏。因此,凡是疏远的屯田之所,请求全部废掉。只是陇右地区的老百姓一向从事畜牧业,如果强迫他们屯聚而居崐,会更加惊恐不安。只要能多建立镇、戍等军事要塞和负责望、传达军情的烽火台、堠堡,使其络绎相望,虽然百姓分散居住,也一定能确保他们安居乐业。”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以子干晓习边事,丁巳,以为榆关总管。
隋文帝由于贺娄子干熟悉边疆事务,丁巳(二十六日),任命他为榆关总管。
'12'五月,以吏部尚书江总为仆射。
'12'五月,南陈朝廷任命吏部尚书江总为尚书仆射。
'13'隋主以渭水多沙,深浅不常,漕者苦之,六月,壬子,诏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帅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漕运通利,关内赖之。
'13'隋文帝因为渭河多沙,河水深浅不固定,漕运的丁役深以为苦,六月,壬子(二十二日),下诏令太子左庶子宇文恺率领民工开凿渠道,引渭水,自新都大兴城向东直到潼关,共三百余里,名叫“广通渠”。以利漕运和通商,关内都依赖它。
'14'秋,七月,丙寅,遣兼散骑常侍谢泉等聘于隋。
'14'秋季,七月,丙寅(初六),陈朝派遣兼散骑常侍谢泉等人出使隋朝。
'15'八月,壬寅,隋邓恭公窦炽卒。
'15'八月,壬寅(十三日),隋朝邓恭公窦炽去世。
'16'乙卯,将军夏侯苗请降于隋,隋主以通和,不纳。
'16'乙卯(二十六日),陈朝将军夏侯苗请求归降隋朝,隋文帝因为与陈朝交好,不予接纳。
'17'九月,甲戌,隋主以关中饥,行如洛阳。
'17'九月,甲戍(十五日),隋文帝由于关内出现饥荒,驾幸洛阳。
'18'隋主不喜词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治书侍御史赵郡李谔亦以当时属文,体尚轻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