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端的年代-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革命分子的认识一样——势必与世界革命永远分道扬镳。社会主义将从此局限于苏联境内,除此之外,则不出那些经由各国外交协商,决定交与苏联势力进占地区——基本上多为大战终止之际为红军占领的地带。而且,即使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这些新形态的“人民国家”之中,共产主义的前途也还未卜,无法如火如荼地立即展开。但是历史向来不顾政策设计的本意,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一条路——只有一点例外。全球在1944-1945年间的协议之下,一分而成两大势力范围——至少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落在这种划分之下——从此楚河汉界,了无变动。30年间,除了偶发的短暂事件之外,双方均不曾越界犯边,两边也都未曾有过任何公开正面的冲突或对立。因此而万幸的是,冷战的人间毕竟没有升温成热战的地狱。

 ..



第五章 共御强敌 6

,_
6

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共御法西斯的国际联盟,并不因斯大林一厢情愿,想于战后与美国携手的美梦而有所强化。但也正因为斯大林大梦的昙花一现,反而愈发印证双方合作力量强度深度的不足。当时这一场跨越思想意识的国际联手行动,显然属于一种军事上的合作,以共同对抗纳粹侵略。若没有纳粹德国的野心在前,并攻打苏联、对美宣战,造成战事的最高潮,这类合作永远都不会出现。战争的本质,证明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意义深长:这是一场军事与民间力量加上社会变革的总动员;对盟国而言,尤其如此。这次大战,是改革家的战争,其中原因有二。一是连最有信心的资本主义势力,此番也不得不承认若不改弦更张,要想赢得这场长期战争势必无望。二则由于短短二十年间大战再度爆发。十足凸现了两战之间一切努力的破产。而众志不能联合共御强敌,不过是诸多失败中的一小起病症而已。

社会改革的新希望将与胜利一同到来的心态,可以从当时各国民意的演变中愈发阐明。奇怪的是,尽管其他参战国或光复国家的民众都能畅所欲言,表达这种想法;独独在美国,自1936年以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得票却稍见减少,共和党则大幅上升。当时的美国关心焦点都集中在内政事务,比起其他任何一国,美国为战争付出的代价也最少。反之,凡在真实意义的选举能够举行的其他国家里面,民意却普遍向左倒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英国,广为世人崇敬爱戴的丘吉尔,竟然在1945年的大选中败下阵来。而工党的票数却有50%的跳升,被选民送上台去执政。接下来的5年里,工党政府在英国进行了一连串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革。其实保守和劳工两党,为大战效力不分上下;选民的抉择则显示胜利与社会改革两者缺一不可。这种鱼与熊掌务必得兼的意愿,在二战的西欧各国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不过,当时的民意虽然看似激进,甚至一度将前法西斯或通敌的战时政府推翻下台,我们却也不用过度渲染其中激烈的程度。

至于其他靠游击革命或红军而解放光复的欧洲国家,实际局势则较难判定。其中最起码有一项因素,使得这项民意认定的工作难上加难。这些地区,曾经发生过大量的种族灭绝行动,并有大批人口被迫流放迁徙。同样一个国家,战前战后虽然挂着同样一个名字,人事却已大非,很难判定民意的变化去向。在这一大片地区里,曾经被轴心势力侵占的诸国人民,绝大部分都将自己看作轴心施暴的受害者。其中却也有例外,那便是政治立场相左的斯洛伐克与克罗地亚——它们在德国羽翼之下,战时均曾获得表面的独立国家的地位——以及德国的盟邦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民众;当然还有,迁住于这些地区的德国人。不过,尽管大多数人都自认为是德国铁蹄下的被害者,却不意味着他们便赞同共产党发动的地下抗敌行动(也许犹太人是个例外,大家都不放过他们),更不表示他们因此便对俄罗斯大表同情(除了那些一向偏爱俄国的巴尔干斯拉夫裔人是为例外)。比方波兰人,便普遍对德俄两国恨恶交加,对于犹太人,更是天生具有反感。至于1940年被俄国强行占领的波罗的海国家,在1941-1945年间难得可以表示意见的那几个年头里,则反俄反犹却亲德。在罗马尼亚境内,共产党人和地下抗德运动两不见踪影;在匈牙利也少得可怜。反之,保加利亚则有强烈的共产主义思想和亲俄感情,不过地下活动的声势却不见配合。捷克斯洛伐克的共产党一向为该国大党之一,此时则在真正的自由大选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史以来的最大党派。但是政治立场上的种种分歧,却在随后而来的苏联占领下迅速化成空谈。然而,游击武力的胜利,虽然不能与公民投票的意义相提并论,但是绝大多数的南斯拉夫民众,却都真心欢迎铁托游击队的胜利。唯一的例外,只有作为少数的南斯拉夫日耳曼后裔,以及克罗地亚乌斯达莎的政权(该政权会大肆屠杀塞族,大战落幕,轮到塞族进行残忍报复),再加上塞尔维亚地区主张传统派的大本营。以致铁托领导的共产党活动,以及后来的抗德战争,始终不曾在这一地区开花结果。至于希腊,虽说斯大林断然拒绝支援共产党及亲左翼人士——其对手则有英国为其撑腰——该国却不改其分裂传统纷争不休。阿尔巴尼亚的情况更为复杂,只有对该国民族关系具有深入研究之人,才敢对共产党胜利之后民心的政治风向冒然尝试分析。但是,尽管各国情况不一,总的来说,当时都正在向着社会巨大变革的时代迈进。

说来奇怪,环顾世界,苏联(连同美国)却是唯一不因大战带来重大社会及制度变革的国家。战争揭幕及落幕之际,苏联的统治者,都是斯大林一人(见第十三章)。但是尽管如此,大战对于共产主义制度稳定性造成的压力却不可谓不大,在镇压特别厉害的乡间地区尤为严重。若不是国家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德国侵略者恐怕将会赢得许多苏联民众的长期支持。相反地,苏联最后终获胜利,主要却基于境内多数民族爱国情切——也就是大俄罗斯本土的人民,他们是红军部队的核心,是危急存亡之际苏联当局发出紧急呼吁的对象。事实上在苏联国内,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的官方名称正是“伟大卫国战争”(the great patrioticwar),而此名也确实恰当。

.。



第五章 共御强敌 7

小x说s网
7

走笔至此,作为一名史学家,作者的笔锋必须转叙其他场景,以免落入只重西方的偏狭窠臼。因为截至目前为止,本章所叙很少涉及世界上其他更大部分的地区。其实就日本与东亚大陆之间的冲突而言,其中种种关节,与西方形势不可谓毫无牵连。因为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正为极端国家主义的右派把持,而中国的抗日主力则为共产党。至于拉丁美洲地区,更一向热烈追随欧洲的意识风向,热心输入各种当行的主义思想如法西斯、共产主义等等,自然也脱不了某种程度的相关。墨西哥尤为其中之最,在卡德纳斯总统的领导之下(1934-1940年),于30年代重新燃起大革命的火炬;更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热烈地为西班牙共和国助阵。事实上在共和政府战败之后,墨西哥是全球唯一继续承认共和国为西班牙合法政权的国家。然而,对绝大多数亚非地区以及伊斯兰世界而言,法西斯不管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或某一侵略国的国策,向来都算不得——也永远不是——这些国家与人民的大敌,更不要说他们唯一的仇敌了。他们真正的深仇大恨,是“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而绝大多数的帝国主义势力,碰巧都是实行自由式民主的国家:如英法荷比美等国。更重要的是,除去日本是唯一的例外,所有的帝国霸权,清一色都是白人天下。

根据逻辑推理,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因此帝国强权的敌人,自然有可能成为脱离殖民锁链、争取自由解放者的伙伴。甚至连日本,虽然在自己的殖民禁脔之内,也有它特有的倒行逆施之处——这一点,韩国、中国等地的人民均可作证——但是对东南亚和南亚各地,日本人却可以摆出非白人民族的斗士的姿态,并号召当地反殖民的力量起来对抗白人。反帝国的斗争便与反法西斯的斗争背道而驰。因此之故,1939年斯大林与德国立约,虽使西方左翼人士大感沮丧;东方印度及越南两地的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