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
。。
第二章 世界大革命 7
!小$说^网&
7
但不管怎么说,共产党现在可说是心满意足了。革命情势一片大好,西起易北河(elbe),东到中国海,全都是他们的天下。当年激励他们起来的世界革命,显然在各处大有进展。共产主义势力不再仅限于一个贫弱孤立的光杆苏维埃联盟。环顾四周,在第二波世界革命大潮推动之下,起码已经出现了12个共产党国家,或至少在酝酿之中。而老大哥,正是世上唯一两家无愧其霸权盛名之一的苏联(超级大国之名,早在1944年即已出现)。更有甚者,世界革命大势的冲劲依然方兴未艾,因为旧有殖民帝国在海外的领地,正纷纷瓦解争取独立。种种情势之下,共产主义革命岂不大有可为,能够更上层楼?再看看各国的资产阶级,它们自己岂不也都为资本主义残存的前途担忧?至少在欧洲地区是如此。法国的实业家在重建工厂之余,岂不也扪心自问:国有化政策,或干脆由红军当政,恐怕才能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吧?保守派法国史学家勒鲁瓦·拉迪里(le roy ladurie)后来回忆,当年即深受亲人这种疑惑心情的影响,毅然于1949年加入法国共产党(leroy ladurie,1982 p.37)。再听听美国商业部副部长于1947年3月向杜鲁门总统提出的报告,他说:欧洲多数国家已经摇摇欲坠,随时就会崩溃瓦解;至于其他国家,不也都风雨飘摇,饱受威胁,好不到哪里去(loth,1988,p.137)?
这就是当时那些革命儿女的心情,那些从地下组织走到明处,经过战斗、抵抗、监狱、集中营、流亡,终于重见天日,进而为国家前途负起责任的男男女女的心情。而此时此刻,国家在一片废墟里。他们之中,有人可能再次注意到一个事实:推翻资本主义,最容易着手的地方不在其心脏地区,恐怕反而是资本主义最不振,或几乎不存在的地方吧。但回过头来,谁又能否认世界大势的确已经戏剧性向左转了?大战方歇,如果说新掌权的共产党领导人有任何忧虑的话,绝不是担心社会主义的前途。他们的心事,是如何在有时难免敌意的民众当中,重建被战火毁坏的家国;是如何在重建国力、确立安全之前,对付资本主义势力攻击社会主义阵营的危险?说来矛盾,共产党国家疑惧不定,西方国家也同样不能安枕。第二波世界革命之后全面笼罩世界的冷战,根本就是双方噩梦大赛的结果。东怕西,西怕东,不管谁的恐惧比较有凭据,这一切都是1917年十月革命种下的果,同属十月革命以来发展的一个大时代。然而进一步地说,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步入尾声,只不过它还要再花上40年的时间方宣告结束。
但是,世界的确已经因此改观。也许改变的方向,不完全如列宁,以及那些深受十月革命精神感召者所期望的一般。离开西半球,世上几乎找不出几个国家,不曾经过某种程度的革命、内战、抗敌活动,或从外国占领下光复、或从殖民帝国手下挣脱出来。而老大帝国见到大势已去,为防后患,也纷纷主动退出各地的殖民地。(至于欧洲地区,唯一不曾经历这些动乱的国家,只有英国、瑞典、瑞士而已,或许冰岛也可以包括在内。)甚至在西半球地区,除去一律被当地挂上“革命”头衔的政府剧烈更迭之外,几场大型的社会革命(包括墨西哥、玻利维亚、古巴等国的革命及后续者),也完全改变了拉丁美洲的面貌。
到如今,真正以共产主义之名出师的革命气数已尽。不过只要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依然由共产党领导,为其奏起挽歌就还为时尚早。然而同样地,世界也不可能回到过去的旧制度、旧社会了:就好像法国一旦经历了大革命及拿破仑,就再也不可能回头一般。同理,各处的前殖民地也证明,想要重返被外人殖民以前的生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对现在已经放弃共产主义的前共产党国家来说,他们的现在,以及他们的可以想见的未来,也将必永远带着当年取代了真正革命精神的反革命特别印记。我们绝不可能设想苏联时代不曾发生,任意将它从俄罗斯,或世界的历史里一笔抹杀。圣彼得堡,再也不可能恢复1914年以前的面貌了。
除了深远的直接影响之外,1917年以后发生的世界动荡,还带来许多影响同样重大的间接后果。俄国革命之后,世界开始了一连串殖民地解放自治的过程。在政治上,则一方面有残酷的反革命势力出现(其形式包括法西斯主义及其他近似的运动,见第四章),另一方面,也为欧洲国家带来社会民主党派的参政。一般都已忘记,其实一直到1917年以前,所有的劳工及社会主义党派(除了近乎边缘地带的大洋洲地区以外),都情愿留在长期性的反对党的地位,一直等待社会主义全面执政一刻的到来。第一批(非太平洋区)社会民主党政府,或联合性的政府,成立于1917-1919年间(计有瑞典、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几年之内,又有英国、丹麦、挪威等国跟进。我们也太健忘了,其实这些社会民主党派的立场之所以温和,一多半是针对激进的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反应所致。另一个原因,也出在原有的老政治体系急于收编它们之故。
简单地说,1914-1991年这77年的短促20世纪,少不了俄国革命及它带来的直接间接影响。它还成了自由派资本主义的救星:资本主义因有苏联帮助,方才打败希特勒德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因为共产主义制度的存在,刺激资本主义对自己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最矛盾的是,世界经济大恐慌的年代,苏联竟然完全免疫。这个现象,促使西方社会放弃了对传统派自由市场正宗学说的信仰。我们在下一章即可对此一窥究竟。
。。。!
第三章 经济大恐慌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我国企业所造财富之盛,我国经济所储实力之雄,不但我国之民均享其利,域外世人也同受其惠。但现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生产不断扩大,内有日增之国民消费吸纳之,外有益盛之贸易通商推动之。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很乐观。
——美国总统柯立芝国情咨文,1928年12月4日
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是我们这个时代西方特有的社会弊病。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1943年1月23日
。。
第三章 经济大恐慌 1
{小}{说}{网}
1
首先,让我们假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一场短暂的战祸,世界的经济与文明,原本相当稳固,大战的灾难虽然深重,却只造成一时的中断。战争一过,只需将瓦砾颓垣清除干净,便可以若无其事地一切重来,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继续一路走下去。就好像1923年日本关东的大地震,日人掩埋了30万名死难者,清除了使得二三百万人无家可归的废墟,便重新再造起一个跟过去一模一样,但是抗震力可比以前高出许多的城市。如果历史真能如此,两次大战之间的世界,面貌又将如何?这个答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像这种不曾发生,而且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凭空揣测,自然毫无意义。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白问。两次大战之间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大崩溃,到底对20世纪历史有何等深刻的影响?透过前面这项假定,我们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绝对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对后者构成任何真正的威胁。欧洲以外,或说西方以外的地区,因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程度之大,更令人注目。本书另有篇章讨论。简单地说,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我们一定得对经济危机有所了解,才会有认识。而世界经济大崩溃,正是本章的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造成的主要破坏多半在欧洲,并没有将旧世界全部毁坏。可是世界革命的浪潮,也就是19世纪资本主义文明衰落过程中最戏剧性的一幕,却席卷了更为广大的地区:西起墨西哥,向东一直到中国。而殖民地解放独立的声浪,也由西北非的马格里布(译注:maghrdb,包括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及摩洛哥等地),一直到印度尼西亚。不过,此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