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邓丽君-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期以来,三家“无线电视台”的节目内容皆以娱乐性为主,极大地开拓了流行歌曲的宣传渠道。

而电视歌唱节目的播出,对于歌唱人才的选拔,全岛歌唱风气的带动,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电视歌唱比赛节目所选拔出来的优胜者,往往成为电视台歌唱人才的来源,而优胜者们往往也凭借该项节目而步入歌坛。早期经由这些电视歌唱节目选拔出来的人才,日后大多成了国语歌曲的歌手。

娃娃歌后台视开播之后,立刻开辟了台湾第一个综艺国语歌唱节目“群星会”,这个由慎芝主持的歌唱节目,有极高的收视率,对台湾国语流行歌曲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开播15年来,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歌唱人才,同时也刺激了台湾国语唱片业的成长。邓丽君是藉由广播电台的歌唱比赛的管道进入歌坛的,但真正确立她的歌坛地位的还是上电视台表演。

1968年,由于歌艺备受肯定,邓丽君接受台视邀请参加了“群星会”的演出。“群星会”那时是台湾惟一的歌唱节目,也是最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电视歌唱节目,是台湾歌坛培养实力派歌星必登的圣坛,而只有那些在歌唱圈取得一定的成绩的歌手,才有机会获邀登台。

这是邓丽君第一次上电视歌唱。可是邓丽君以15岁的稚龄获邀上“群星会”,不但电视台认为她年龄太小而反对,邓丽君的父母、哥哥也都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而反对,但在“群星会”的制作人慎芝与关华石的坚持下,邓丽君终于获得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谁知百年不遇的契机却成了毕生最难忘的事。

由于邓丽君是首次上电视台歌唱,并且这样的机会又来之不易,天性聪颖的她便过度紧张,一上台就把歌词给忘了。现场节目居然发生了这等事,让慎芝急得团团转。这次失误虽然没有影响该节目播放后的收视率,也没有影响邓丽君在紧接而来的一系列节目中的发挥,但这次不光荣的纪录使她被“冷冻”了一段时间。

后来邓丽君的歌唱实力和突出唱腔还是让“台视”对她另眼相看,她签约加入“台视”,成为“台视”的专属歌星,也成为了“群星会”节目的固定班底。由于“群星会”在台湾民众中享有的崇高地位,这就表明邓丽君的歌艺表现已被全台湾最权威的歌唱节目所肯定。“娃娃天后”渐渐成了红牌歌星。

台湾的唱片公司紧紧盯住了邓丽君,要全力栽培她成为唱片明星。1986年,邓丽君在唱片方面的表现特别惊人。这一年,宇宙唱片公司倾情奉献,一下子推出了《邓丽君之歌》的第四、五、六、七、八集。邓丽君出道还不到两年,居然发行了八张专辑唱片。几乎是每两个月一张的速度,这足以凸显出邓丽君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到1971年,《邓丽君之歌》这个系列共出了二十集之多,宇宙唱片时期正是邓丽君风靡歌坛之始。

《邓丽君之歌》中包含了邓丽君早期有影响的几首歌曲,如《小放牛》、《阿里山的姑娘》、《踏雪寻梅》、《桃花江》以及那首尽人皆知的《访英台》等。邓丽君演绎中国传统小调与黄梅调等非常流行的曲风已经形成,她的地方小调唱腔也形成了流行音乐中所谓的“邓腔”。因此在邓丽君早期的歌唱生涯中,这些歌曲都成为了她的招牌歌曲。一首《采红菱》更是让邓丽君顺利踏进台湾歌坛,成为备受瞩目的新人。

《采红菱》(作词…佚名、作曲…佚名)是邓丽君踏入歌坛的招牌金曲,也是她最受好评的歌曲之一: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情,得呀得妹有心,就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呀,我俩一条心;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妹有心,得呀得郎有情,就好象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我俩心相印;划着船儿到湖心呀,你看呀么看分明,湖水清呀照双影,就好像两角菱,划着船到湖心呀,你看呀么看分明,一个你呀一个我,就好像两角菱;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情,得呀得妹有心,就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呀,我俩一条心。

其他的歌如《一见你就笑》、《不老的爸爸》、《心疼的小宝宝》、《悲观人生》、《畅饮一杯》

等都是邓丽君早期的名曲。当时邓丽君不仅唱中国的民谣、各地的民歌,还经常演唱台湾民谣,如《烧肉粽》、《丢丢铜仔》、《天黑黑》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她还能够唱不同路子的歌,轻快、抒情、热闹、谐趣,不同调子的歌,黄梅调、东洋、西洋的歌调,而且各种类型的歌都诠释得非常好。当时她的一曲中英文歌词混合唱的《吾爱吾师》,就很受欢迎。从中文地方小调,到英文的“”、“bottom and ribbon” 以及日本的《日耀日はダメょ》、《悲しき雨音》等,邓丽君都翻唱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翻唱歌曲在邓丽君一生上千首歌曲中也占有相当分量,并且许多歌曲一经她翻唱,立即流行,这些歌曲往往也就成了邓丽君的歌曲,人们根本不知道原唱是谁,也不在乎原唱者是谁。

在唱片公司推出《邓丽君之歌》第六集时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邓丽君在当时歌坛的走红之势:“邓丽君,祖籍中国河北省。中学毕业,现正在一所专科学校攻读英语。年轻貌美,禀赋优越,自幼擅长唱歌,中学时曾获‘中华电台’所主办歌唱大赛的优胜奖,之后参加歌唱训练班并以第一期生结业。除此,她曾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优胜。接着她特别接受梁乐音教授三个月的歌唱技巧指导,她聪慧努力,中、英文歌均能琅琅上口,不管是通俗音乐、艺术歌曲、流行音乐、黄梅调都能应付自如。她的歌声柔美,抑扬有致,具有绝佳的歌唱实力;另外她能巧妙地诠释歌词,引起读者的共鸣。本公司应各界所请,特别发行邓丽君的音乐专辑第六集;到目前为止各集已畅销数万张,此次因数量有限,敬请歌迷勿失良机,欲购从速。”

娃娃歌后一连串的演出和出唱片的机会,使得邓丽君逐渐在演艺圈走红,奔波在一场又一场的登台表演中。

她能够在众多的歌星中脱颖而出,除了超龄的歌艺外,主要还是在于她的朝气勃勃、谈吐文雅。她的甜美歌声、亮丽外型深深地吸引住了成长在娱乐时代的年轻一代。与同时的许多大明星相比,她显得稚气未脱,而且她从不浓妆艳抹,一张脸非常清淡素雅,展现出独有而清新的气质,与当时流行的造型风格截然不同,这反而更凸显出她的青春形象。

邓丽君在同期歌星的眼中则是既进取又活泼的“娃娃歌后”。老牌歌星谢雷回忆道,邓丽君在出道之初,与其他女孩组成“巧克力姐妹”,以活泼可爱的形象备受各界肯定;各类黄梅调、反串、地方戏曲,更是邓丽君的强项。另一位同期艺人透露,小丽君不仅外形健康活泼,而且胃口奇好,可以连吃几碗面而面不改色。邓丽君对吃的酷爱和对唱歌的执著,在日后赴日发展的历程中就更加凸现出来了。

自从邓丽君登上商业舞台,邓枢就亲自充当她的决策者兼经纪人,安排她签约驻唱,带着她出埠巡回表演。赵素桂则费尽心思照顾女儿,以避免她在公共场合过分活跃而迷失了自己。

邓丽君一走红就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她的生活琐事也成了公众津津乐道的话题。邓枢为此经常向歌迷解释、介绍,对于公众最感兴趣的邓丽君的名字,他当时是这样说的:“邓丽筠的‘筠’字,读‘云’音,但也有人念作‘均’,因为这个字不够通俗,怕很多人读不准,反而影响‘知名度’,又因有感于古老的民间故事中有一个中了状元的女子孟丽君,是女中魁元,觉得女儿要想以歌唱出名,不妨取法孟丽君为女中魁元之意,讨个好彩头,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把女儿邓丽筠的本名改为了‘邓丽君’。

”谁知一个艺名却成了她一生的所有。

随着名气而来的更大困扰是邓家的正常家庭生活不再平静。尤其是邓家居住的的芦洲是一个纯朴的农业小镇,因为生活社交圈狭窄,左邻右舍之间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激起阵阵涟漪。而在这种地方居然出了一个演艺红星,在民风保守的当时,邓丽君在芦洲的言行举止都会被特别注意,不但邻人开始指指点点,多种闲言闲语也开始在背后流传,更有许多歌迷跑来芦洲探访邓丽君生活的点点滴滴,这让邓家饱受烦忧。因此,为了演艺事业的发展,也为避免无谓的困扰,邓丽君在退学后便逐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