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邓丽君-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严格的学校,校方很快就注意到邓丽君的情况,于是引起了一场风波。女校长找到邓丽君谈话,认为她缺课时间太多,因此要她放弃歌唱,专心课业。在学业与歌唱两者之间做一个抉择,邓丽君一下子就怔住了。虽然她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演唱,但她从未放弃过在学业上的努力呀。她总是不甘落于人后,在精疲力尽的表演之后,都会认真地写作业。

邓丽君不敢做主,回家后告诉了父母。性格直率的邓枢很不服气,正值大病初愈的他,柱着拐杖,连夜赶到学校和校方协商。

校长认为邓丽君做歌厅、夜总会的歌手,影响了她的学业,希望她以学业为重。

邓枢质问校长:“孩子发挥特长,又不影响学业,有什么不好?”他希望校方不要这么严苛。

校方却以学校的责任、学业的重要要求邓丽君必须做出选择。固执的女校长说:“要唱歌,就不能上学;要上学就不能唱歌。两者不可兼得。”

校方的强硬态度让邓枢很是痛心。无奈之下,他只好决定让邓丽君退学。

邓丽君出于对歌唱事业的热爱,也为了能够全身心地在歌坛发展,也同意退学。

1967年邓丽君终于忍痛从金陵女中办理休学手续,解决了歌唱和学业不可兼得的困境。从此,她便走上了职业歌星的人生新路,向唱片歌手的目标迈进。

邓丽君孤寂地走出校门的身影至今还留在她的老师张先生的记忆中。

“当时,邓丽君颓废地步出校门,走到车站等候公车,看起来十分难过的样子。因为她再也不可能回到学校,也没有机会读书了。想起来真是可怜!我和她搭同一班公车,直到换车前我都一直站在她身旁,心想多安慰她一下吧!站在摇晃的公车内,我告诉她:‘将来读书的机会多得很,不妨看开点,现在虽然休学了,但也许明年还可以再回到学校读书呀。’听了这些话,她的表情似乎开朗了一些。”

就休学问题,张老师也和邓丽君谈过几次话。

“有一天,一位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您知道吗?邓丽君休学了。’我乍听此事便找她本人详问原委。原来她经常到夜总会演唱,因长相可爱颇得人缘,所以夜总会打算正式与她签约成为专属的歌手。我问她父母亲的意见如何?她自己又如何打算?她说因为家庭经济因素,她需要那份工作,如果休学的话就能安心地唱歌。很明显地,她是为了改善困苦的家境而牺牲自己,而这个小孩子也真的一直很努力!”

过早地告别学生时代,成了邓丽君心中永远的痛。未能接受初中教育,过早迈向歌唱事业的缺憾,日后邓丽君自己有深切的体会。她不想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因此她不断地想念书、接受各种生活或事业的挑战,这也是她极力超越学历限制的表现吧。她还积极学习各种外语、向往留学生活,保持着终生不渝的好学精神。

邓丽君退学的消息一经传开,台湾各夜总会、台北歌厅、台湾广播公司等纷纷赶来,要和她签约,邀她加盟。于是,邓丽君又在母亲的陪伴下,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歌厅、夜总会、电台……娃娃歌后14岁的邓丽君便正式出道,进入了演艺圈。

邓丽君第一次正式与观众见面,是在1966年3月中旬的一天。这是著名流行音乐作曲家《生命如花篮》的作曲者梁乐音让她得到了这次在电视上亮相的机会的。当时梁乐音带着邓丽君和他的另一名得意高徒一同出现在“台视”的《艺文夜谈》节目中接受主持人的访问,邓丽君还客串演唱了一曲。那时的她已经得过好多次歌唱比赛的冠军了。她那略带童音的歌喉圆润甜美,获得了更多人的赞美。梁乐音也成了她歌唱之路上的贵人。

清丽脱俗的邓丽君在歌厅跑场兼唱时曾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她曾由在歌厅乐队吹黑管、后在台北国际舞厅当搬走的程刚介绍,在国际舞厅试唱。不久,有一位余先生接办台北国之宾歌厅,请来了许多大牌歌星,如姚苏蓉、吴静娴、美黛、王慧连等,而刚出道的邓丽君也由于备受赏识就和赵晓君轮流担任开场的演唱。那时,邓丽君那聪明活泼、清新可人的形象已留在众人的心中。

1967年,台湾“宇宙唱片公司”发掘了邓丽君。14岁的邓丽君作为正式歌手,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开始录制唱片。9月“宇宙唱片公司”推出了邓丽君的第一张黑胶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邓丽君正式以歌唱为职业,同时展开了她追求唱片歌手的生涯。

《邓丽君之歌》系列的第一张就体现出了邓丽君演唱民歌小调的风格。邓丽君便以善于演唱民谣而备受瞩目,那种可爱小女孩的甜甜的歌声,那种纯真朴实的感情流落,迷住了大批的听众。这之中有和邓丽君的父亲一样从大陆来的士兵、有和她一样青春活泼的少年学子、更有天南地北的商场中人。她的演唱实绩受到普遍好评,当然这与当时歌坛的翻唱风有关,也跟当时流行上海情歌、黄梅小调和各地民谣有关。

于此同时,邓丽君仍继续在第一酒店、夜巴黎歌厅、七重天歌厅等处演唱。七重天改组后,她又转往台北歌厅、丽声歌厅等地演唱。她还经常参加警察电台每个星期天播出的《空中歌厅》等节目。

看到邓丽君的歌曲受到相当好评并引起广泛的影响,宇宙唱片公司在1967年这一年就又陆续推出了《邓丽君之歌》系列之二《心疼的小宝宝》、系列之三《嘿嘿阿哥哥》。随着邓丽君唱片的密集推出,她演唱民歌民调的曲风也渐渐成了她的个人特色。这类曲风不仅得到演艺界的肯定,而且也备受大众喜爱。由此也奠定了邓丽君初期歌唱生涯的风格,很快她就被人称为“小调歌后”。

炙手可热的小丽君很快就进入演艺状态。和圈内人士一样,有了片约,有了忙碌的日程,有了大大小小的秀场。台北、高雄、台南、台中、以至苗粟、桃园、园林等大小都市的歌厅、饭店都纷纷邀请她去演唱。她曾在台北最大的、最豪华的“巴黎夜总会”驻台演唱,创造了连唱七十天的最高纪录。那时还没有 “作秀”这个新鲜的名词,但邓丽君小小年纪就熟悉秀场的热闹,也领略到了“作秀” 的辛劳。她那时的最高纪录是参加了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六个现场直播节目的演出。当时由于现场节目没有先录像后播放这种技术,现场直播就是名副其实的现场直播。要在这种场合演唱好,必须要有临场应付能力和歌唱表演实力。邓丽君以自己完美的表现,再次向外界展示了她惊人的歌唱实力。

随着20世纪全球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台湾在60年代进入电视的视听媒体新纪元。1962年“台视”

的开播标志着台湾正式进入了电视媒体的时代,其后又相继于1969年及1971年,成立“中视”(中国电视公司)及“华视”(中华电视台)。此后一直到90年代初,台湾电视媒体就主要控制在这三家电视台手中。传播媒体的发展助长了影视业的繁荣,尤其是电视、卡式录音机等的兴起,使得影视业朝着更加普及化、年轻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台视”(ttv)即台湾电视公司,是台湾创办最早的电视公司。由台湾省政府与金融机构及台湾水泥公司等民营企业,以及日本的四家电气公司(富士、东芝、日立、日本电气)合作投资建立起来的商业电视台。1962年4月创立,同年10月正式开播。台视最初的节目都是黑白的。直到1969年10月中视的开播,才改变了台湾地区电视独家播映的局面,并全部以彩色播映,将台湾地区电视由黑白带入彩色的时代。在1965年的时候,台视的有效播送范围才扩及中南部地区,直到1974年台视、中视、华视的播送范围乃扩及台湾全省与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

电视时代的来临,带来了视听享受的时代,娱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影视业由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电视媒体逐渐取代了广播、电影对流行歌曲的影响力,成为现代拥有最多消费人口的大众文化休闲产品;成为70年代以后,最能左右流行歌曲发展的传播媒体。

邓丽君就出现在台湾经济起飞、娱乐业兴盛的时代,她经历了战后重振的艰难、体验了欣欣向荣的喜悦、目睹了突飞猛进的繁华,她的个人经历和事业成功,正是台湾日益繁荣的缩影。

长期以来,三家“无线电视台”的节目内容皆以娱乐性为主,极大地开拓了流行歌曲的宣传渠道。

而电视歌唱节目的播出,对于歌唱人才的选拔,全岛歌唱风气的带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