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绰号由此而来吧。那对大眼睛,并不向下寻觅鱼群,而是凝视远方的地平线。九岁的嘉树,大概受了大眼鸡的诱惑,竟独自去到大洋彼岸整整十年!后来他到上海,发行圣经和做推销商,获得成功;嘉树便是宋查理。而今,他的女儿霭龄、庆龄、美龄和儿子宋子文皆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两个小儿子子良子安稍逊风骚。但是宋查理家族毕竟充满了太多的传奇。也许是那凝视远方的地干线的大眼睛的感召?陈纳德承认被宋氏家族魔住了,也许不分人种,潜意识中都凝视远方的地平线?
倾城之恋(3)
宋子文请陈纳德吃晚饭,同席还有两位小有名气的记者:《芝加哥日报》的莫勒和《纽约先锋论坛报》的艾尔索普。陈纳德开门见山,大谈中国的困境,必须在美国购买飞机和招募飞行员,莫勒和艾尔索普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和理解,陈纳德感动得差点噎住,第一次有了本土遇知己之感。艾尔索普说是罗斯福总统的远房亲戚,或许这位堂侄儿能对罗斯福有所影响?
宋子文也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靠他的美国朋友来达到目的。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海军部长佛兰克·诺克斯和经济学家劳克伦·居里,他们能否为中国助一臂之力呢?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位被人称为兼狮子勇猛和狐狸狡猾于一身的政治家,倒也与中国有种种因缘。他直言不讳他家家产与在上海做鸦片生意有关,小时候母亲为他唱的摇篮曲是:“一只美国船哎,顺水顶风跑呵!风儿吹又吹呀,我的好伙计啊!”这歌便是母亲少女时跟随外祖父到中国时学到的。罗斯福对宋查理家族颇友好,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艘“大眼鸡”的帆船模型,便是宋子文郑重其事送给他的。
天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起的微妙作用,陈纳德此行显露出成功的曙光。1941年1月,劳克伦·居里与毛邦初飞往中国,居里肩负为罗斯福调查中国空军现状的重任。海军部长诺克斯也在尽力做协调工作。
当然,帮助决不是无偿的。宋子文承诺钱的问题,陈纳德则像一只被抽打的陀螺团团转着。在华盛顿的灰……的冬日里,他伏案疾书,重新拟订长长的购物单,从机枪枪筒、氧气面罩到曲别针,一支小型空军队伍所需的一切都得写上;冬去春来,他从东海岸跑到西海岸,寻觅飞机;这年头,英国人急需美国能制造的任何轰炸机和战斗机,美国的重心偏向欧洲,就是掏钱买,也轮不到又穷又远的中国!陈纳德不屈不挠,好说歹说,终于从寇蒂斯一赖特飞机的老友赖特处虎口夺食,说服英国人放弃了原已订购的100架p—40c飞机的优先权,但是这些飞机装置没有军用电台,没有安装瞄准器、炸弹架和副油箱,就是弹药的来源也得绞尽脑汁跑断腿。但陈纳德认了,有总比无好。中国话怎么说?万事起头难。
早春二月,这批飞机已在纽约码头等待运往仰光,却又节外生枝。寇蒂斯公司在中国的飞机推销员威廉·波莱提出要求:得从中国所购飞机款中提取10%的佣金。财政部长摩根索勃然大怒,坚决拒付,波莱也有恃无恐,毫不退让。波莱也称得上中国通,1932年就来到了中国,帮助中国政府在笕桥航校建了一座修配厂;1937年陈纳德来中国时两人相识,波莱曾设法为中国弄到一些武尔蒂Ⅱ式进攻轰炸机,这正是陈纳德所需要的;1938年中国中央飞机制造公司将装备和维修车间迁到中缅边界上的垒允,波莱已是该公司的负责人,常往来于垒允和昆明,与陈纳德接触不少。陈纳德原以为波莱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没想到波莱只是个见利忘义的商人,老汉子对波莱不由得恼恨又轻蔑。结果是中国政府息事宁人,付给了波莱25万美金,以求飞机能早早运往中国。
春去夏来,陈纳德力图组织一支美国空军志愿队的计划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尽管来自陆军和海军部门的阻力依旧很大,陈纳德不管,他抓住一切时机,向他的原空军部队的好友,熟悉的或陌生的退役军人,喋喋不休地宣讲鼓动!他讲述亲眼目睹的上海、南京、武汉的浴血奋战的情景,控诉日机将重庆、成都、昆明轰炸成一片火海的罪孽,他奔走呼告,他唇焦口燥,成立空军志愿队,到中国去!他怕是疯了,仍有人投以诧异的目光,但他是清醒的,他知道,他与中国有血肉相连之感,他至少一半是中国人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1941年4月底,第一批购妥的飞机由挪威船承运起航;扫兴的是,第一架飞机因轮船上的吊钩断裂,毁于纽约港;不过,到六月初,第一架p—40c终于在仰光等候运往中国了。
1941年4月15日,罗斯福总统也终于发布了一项未公开的命令,准许陆军、海军的预备役军官和应征人员加入空军志愿队。民间招募进行得轰轰烈烈。6月9日,第一批美国志愿队乘运输机启程;10日,第二批一百多名志愿队员乘荷兰轮船离开旧金山。
7月8日,陈纳德抖落一身的疲乏,依旧穿件粗制滥造的冒险家式的服装,从华盛顿飞往旧金山,下午4点,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剪式班机,同机的有即任中国政治顾问的拉铁摩尔。
飞机在云海中穿行。
陈纳德缄默不语,从去年10月底至今,八个多月,他说得太多,做得太多,却没有回过家乡,没有顺便旅游名山胜水,甚至没有出席过一次悠闲轻松的晚会,只是不顾一切地向着渺茫的希望奔去,眼下,他才感到了累,昏沉沉地睡着了,梦中,仍吃力地奔向红灼灼的太阳。
倾城之恋(4)
红灼灼的夕照中,那艘载着美国空军志愿队的荷兰轮船正在滔滔南海中向西驶去。日本广播电台播音员以一半憎恨一半恐惧的声调说:所谓装载着美国志愿队的船只,永远到不了中国,必被炸沉。
陈纳德猛地醒了,暮云滚滚,夕阳将云海染成了火海,他那纵横交错的老树皮脸在这一瞬间却舒展开来,嘴角一扯,竟是一个极自信的微笑。
他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第一次对于打击日军的战斗怀有信心,因为我用以击溃日军的所有东西均已如愿到手。”
他颇有滋味地回忆起这八个月在美国的日日夜夜,老友新朋相聚的种种情趣,他结识了一位中国朋友陈应荣,两人年龄不相上下,陈应荣的弟弟在美国接受空军训练,于是便有相通的话题。后来陈应荣告诉他,妻子不久前去世,六个女儿还在香港,大的十六,小的不满六岁……陈纳德的心分明被牵扯得疼起来,这位中国男人干吗不回到女儿们的身边?因为战争?
陈纳德的眼前又闪烁着一双黑色的眸子,那是中国女孩的善良又聪慧的眼睛。
香港的了九月,天气仍见郁热、阴湿。
夜间下过雨,上午的太阳烤着潮湿的地面屋顶,空气中竟充塞着似雾非雾的混沌。
一个年轻的中国男子右手拎着一只黑皮箱,走进了这条行人稀疏的小街,在这幢旧式小红砖房屋前,他驻足不前。他左顾右盼,看天看窗,似要寻觅出什么;他侧耳聆听,似要捕捉到什么;他微蹙双眉,满脸的失望,却又执拗地伫立着,双眼仍充满希望。他好像故意不去看小红砖房屋门上的大铁锁,如果走近了,还会发现,锁眼在风雨侵蚀中已一亡了锈。他却不走近去,似乎等待奇迹的出现。
前年的圣诞节他在这红房子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不,黄昏时的美丽已烙刻进他的视野。红房子的二楼窗口挑出了一根竹竿,竹竿上晾着六条色彩绚烂的薄呢裙。晚霞、草坪、花裙,一时间他有点恍惚,想起了瑶池旁沐浴的七仙女。随即,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响了,有略略的忧伤的嗓音飘出红房子,唱的是“蓝色天堂blue heaven”,歌者是六个女儿的母亲伊萨贝娜。那时,他是个不速之客,由妹妹爱莲领着,闯进了红房子的女儿国。他的冒失举止,皆因爱莲叽叽呱呱总爱说香梅,他倒要看看,这个演讲、作文样样第一还代写情书的小不点是否长了三头六臂?
这一夜的欢聚,他终生难忘。
他诅咒那把大铁锁!他不相信一切会消逝得无影无踪。
这个男子,一眼看去,就是上海江浙一带的儒生。皮肤白净、面目清秀,中等个头,但因偏瘦,反显挺拔。一袭白帆布西装,结一条黑色领带,脚着一双网眼白皮鞋,在儒雅倜傥的江南才子风韵中,分明跳出现代青年的时髦和干练。
他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