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北地大捷,朝廷应该庆贺一番!”有大臣喜滋滋的建议。
“是呀,皇上!自从突厥反叛以来,北地不宁三十余年。
突厥人滋扰边关,杀戮无数,朝廷曾数次发兵进剿都不可得,如今一战而定胜负,活捉默啜,北地从此康宁,实是不世奇功,不可不贺!”立即有大臣附和,还说出一大贺理由。
这话说到群臣心里去了,不过,李隆基却不以为然,眉头一轩道:“这有什么值得庆贺的?是意料之中的事!今天不灭突厥,他日也要灭!都去公干,不要再提!”
李隆基不是睿宗,他有他自己的行事方式。睿宗原本是想做个守成之君,意外的发现他会成为大有为之君,每一个胜仗都是一份喜悦,让他高兴,不得不闹闹。李隆基雄材伟略,决心做明君圣主,再多的功业对他来说都不够,北地大捷固然让人高兴,不过还没有到让他大举庆贺的程度。
越是能建功立业地人,越是不会因为胜利而庆贺!越是不能建功立业的人,越是看重胜利,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胜利
兴庆贺一番。
李隆基属于前者!
群臣虽是不愿,也只得领旨,退了出去。
李隆基冲姚宋二人一招手道:“你们到前面来。”
二人应一声,走了上来,高力士搬来椅子,二人谢一声,坐了下来。李隆基还没有说话,宫外传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大唐万岁!皇上万岁!”
“皇上,您听!”高力士忙提醒一句。
李隆基听了听,微微一笑,道:“百姓要庆贺,他们就庆贺吧。高力士,你去给长安府传旨,要他们多加注意,加强警戒,严防出事!”
高力士应一声,快步而去。姚宋二人忙颂扬道:“皇上圣明!”
在如此欢庆时节,李隆基能想到这点,的确是难能可贵了,他们这是真心颂扬。
李隆基摇摇手道:“把你们留下来,是要商议一些事情。张守送来地,不仅仅是捷报,还有很多事情,你们先看看。”把捷报递给姚崇。
姚崇看过,又递给宋。
等到两人看完,李隆基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姚宋二人对视一眼,姚崇率先道:“皇上,臣以为张大帅要求把安北都护府迁到原址上一事可行。自从突厥反叛以后,安北都护府一度数迁,现在北地平定,是到了该迁回去的时候了。”
宋点头道:“皇上,臣也赞同此议。
张大帅建议朝廷在漠北驻军一事,臣以为可以循太宗皇上时地旧例,在北地驻少量的军队即可。”
李隆基发话了:“还有一点,你们以为怎样?张守建议去漠北的军队,他们地薪俸应当翻倍。上面有一句话‘驻守三年所得,应该能花十年,你们以为张守能说出这样的话?”
他们绝对想不到李隆基会问这样地问题,不由得一下子愣住了。只听李隆基接着道:“要是朕没有料错的话,张守打仗是把好手,不过,说到这些花花肠子他还没有,这应该是陈晚荣地主意。”
对张守,姚宋二人还是了解的,打仗是一把好手,玩这种手段非他之长,不由得大是赞同:“皇上圣明!”
姚崇迟疑着道:“北地苦寒之地,驻守那里地军队,他们的薪俸本来就很高,要是再翻倍的话,有些匪夷所思了。”
“姚相之言甚是,不过,有一句话说得也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朝廷真要如此做地话,臣想兵士会踊跃。毕竟,漠北相当苦,不比内地,要是没有重赏,军心难以维持。”宋思索着道。
李隆基笑道:“北地苦寒,自古以来为兵士所厌,若无重赏,不可能维持军心士气,陈晚荣这一说法朕以为可行。还有一点,陈晚荣说驻守漠北的军队不应该过多,时间也不能太长,朕也以为可行。从秦汉以来,北地的驻军叫苦连天,有重赏、缩短时间,应该能减轻这种痛苦。”
说得没错,这的确是陈晚荣的想法。自从来到北地,陈晚荣对北地防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知道从秦汉以来,北地守军很不愿意呆在这里,因为这里实在是太苦寒了。提高薪俸和缩短驻守时间,会起到一定作用。
姚宋二人精通政务,想了想,也就同意了:“臣无话可说。”
“兵士的薪俸提高了,对国库是一个负担,不过,以大唐的国力,还承担得起!”李隆基很有信心,接着道:“他们说挟胜利之威,派军北上,遣使于草原诸部,朕以为很有必要,此点不必再论。至于处置默啜一事,你们有何看法?”
姚崇并没有马上回答,想了想,这才道:“他们要求在五回道上处置默啜,臣以为是不是再斟酌一下。默啜双手是沾满了边关百姓的鲜血,不过,他毕竟是给活捉了,朝廷还没有杀过被俘地可汗。”
宋同样有些担心道:“默啜虽然恶行累累,杀他虽无不可,可是,这影响却很大。当年,伏念被杀,这才使得突厥人有了战心,方才立国,大唐应该吸取这一教训。再说了,利可汗迫使高祖皇上称臣,还有便桥订盟之耻,可以说是大唐的生死之敌,太宗皇上都没有杀他,要是杀了默啜,是否会激起事端?”
李隆基点头道:“你们的担心正是朕所顾虑的。朕还没有拿定主意,这才要你们一道来商议。不过,反过来一想,陈晚荣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默啜不是伏念,也不是,他和这两人没法比。
“伏念之死的确是大唐的错失。裴行俭已经承诺饶他一命,他方才投降。得到裴行俭的承诺之后,伏念还抓了最早起兵反叛的傅温,对大唐有功。裴炎忌功,伏念才给杀掉,这是朝廷地失误,没什么好讳言地。
“再说利,他当时是突厥地可汗,和大唐分庭抗礼,虽然他有逼迫高祖称臣、兵犯关中地罪责,还是一敌国首领。突厥虽亡,仍是可以不死,大唐应该待他以殊礼。
“默啜就不同,在他之前,突厥降服五十年,是大唐的臣子。突厥反叛,那是罪在不赦,再有五回道上地杀戮一事,默啜该杀!你们以为呢?”
皇上圣明!臣等无话可说!”姚宋二人最终还是想明隆基说的在理。
李隆基得到他们地支持,决心一定,道:“既如此,朕这就下旨,把默啜押赴五回道斩首,祭奠冤死的边民。传旨给沈榷,要他为钦差,去五回道上祭奠!”
“遵旨!”姚宋二人领旨。
李隆基从怀里取出一份奏章道:“这是哥舒翰从西域送来的,你们看看,我们好好议议。”
姚崇接过,略一浏览,大是吃惊:“哥舒翰在西域打了败仗?这这这……大食这么难打?”
“哥舒翰打败了?”宋也是吃惊,伸手从姚崇手里抢过奏章,一瞧之下,眼睛瞪得老大:“这个哈查只还真是难以对付!”
李隆基倒是平静道:“哥舒翰此战不能说败,只能说是小挫锋芒。自从罗斯之战后,大唐在呼罗珊的声望大涨,凡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是开城纳王师。撒马尔罕这些大城不战而隆,归顺大唐。
“这一带富饶,得到百姓支持后,大军所需要地粮草就不是问题,很充足。哥舒翰决定抰胜利之威西进,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呼罗珊。进军很顺利,就是在快到达伊拉克边境时,却遇到了哈查只率领的大军,两军相遇,自然是有一场大战。”
姚崇有些惋惜:“哥舒翰善于用兵,罗斯一战打出了大唐地威风。可是,遇到哈查只却吃了败仗,弥足可惜。”
自从罗斯之战后,唐朝在西域的形势大好,遇到哈查只的大军后,唐军不利,只得撤退,已经丢掉不少地方和城池,委实让人叹息,宋叹口气道:“大唐与大食相争百年,从来没有占到如此优势,可是,这种优势眼看着无法保持了。”
李隆基比他们乐观得多:“也没你们说的那么严重。哥舒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一次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我们的兵力不足。哥舒翰手上的兵力总计不过十四万多,要分兵把守城池,真正能用于作战的不过十来万。哈查只却调到了近五十万大军压上来,是我们地五倍之多。
“二是哥舒翰手中的兵力战力差别很大,汉军不多。汉军之外,只有突骑施的虎儿军还差可人意,其余军队只能充数,没多大用处。而哈查只的大军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精锐,尤其是‘孔雀军’,装备之精良、训练之严格、士气之高昂一点也不比龙武军差。更别说,孔雀军的数量比哥舒翰手中的龙武军更多。
“三是哈查只使用了一种火器,叫‘希腊火’。
这种火器比我们的猛火油还要厉害,能够喷出来烧人。两军相持的关键时期,哈查只使用了希腊火,给他烧死不少人,哥舒翰这才不得不撤退。”
李隆基顿了顿,接着道:“虽然是小挫锋芒,伤亡却不大,哥舒翰手中的军队还有十一万多,与哈查只正面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