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含元展里红烛高照,如同白昼。朝元正的时间很早,杨巨源有诗“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很好地说明了这一朝贺景象。
“太上皇、皇上驾到!”随着高力士尖细的声音响起,只见睿宗在李隆基的搀扶下,大步而来。
自从退位以后,睿宗很少露面。退位后,陈晚荣只见过他一面,那就是在婚礼上。当时,睿宗的气色还不错。今天再见,睿宗地气色比起上次见面时有所不如,走起路来有些虚浮,身体也消瘦了许多。
不过,睿宗却是一脸的笑容,非常亲切。
李隆基抚着睿宗在御座上坐了下来,站在睿宗旁边。
“太上皇、皇上驾到!列位臣工早朝!”高力士扯起嗓子吼起来。
“参见太上皇!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参见完睿宗,再参见李隆基:“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几千人齐声参见,这声势不小,屋顶都在震动。
睿宗右手一摆,李隆基道:“平身吧!”
“谢太上皇!谢皇上!”群臣谢过恩,站起身来。
睿宗笑呵呵的扫视一眼群臣道:“今天是元正,是新年,诸卿高兴么?”
“谢太上皇问起,臣高兴!”群臣齐声回答。
“朕也高兴!”睿宗一句话,群臣呵呵一笑。
睿宗接着道:“按照礼节,你们朝见了皇上,还要赶来给朕朝贺。朕呐,身子不如以前了,不太爱热闹,想静一静,就自个儿赶来接受你们的朝贺。”
睿宗的身体是不如以前了,有些臣子不由得抽泣起来。
睿宗接着道:“以后啊,你们跟着皇上,把大唐的江山打理好,朕也就放心了!”
“太上皇!”
睿宗冲宋招招手,宋出列,睿宗道:“宋,来,到这儿来。朕的眼神不好使,你站远了,朕看不太清楚。”
宋只好快步上去,来到睿宗跟前。在群臣的屏息声中,睿宗仔细打量起来,很是高兴道:“宋,半年前,朕不得已把你贬到广州去,那是朕的过错。”
皇帝是不会认错地,更别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认错,睿宗这份勇气让人感动,不少人激动得眼里流下了泪水。
宋嗵一声跪在地上道:“太上皇,都是臣之错。”
睿宗站起身,把宋扶起来,笑道:“宋,你是诤臣,不怨朕,朕很满足了。朕把你撂到山高水远的广州去,担心你身子吃不消。你还好,没甚问题,朕也放心了。宋,你要好好保重身子,大唐不能没有你。”
这话虽是絮叨,却很有人情味,宋这个臣不由得激动起来,死命咬着嘴唇,忍住热泪。如此感人的场面,实在是不多见,陈晚荣对睿宗的认识又深一层,抹了抹眼泪。
大殿里一片抽泣声响起,不是因为悲伤而哭泣,是因为喜极而泣。
睿宗能当着这么多人地面认错,这是何等的胸怀?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能做到这点?
“宋,你与姚崇一道,协理政事!”李隆基适时发话,宋复相一事就算完成了。
宋和姚崇一样,是唐朝地顶梁柱,复他相位是众望所归,群臣齐声道:“皇上圣明!”
再也忍不住了,宋眼里的泪水涌了出来,以头触地道:“皇上隆恩,臣宋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十八章 出个主意
更新时间:2009…10…10 18:47:58 本章字数:6297
睿宗当众认错,如此之事,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遇激动难已,就是陈晚荣也是眼圈发红,鼻头泛酸,忍不住想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激动时!
睿宗把宋扶起来,道:“朕的身子不好,就不陪你们一起喜庆了。”手一招,段辉过来,扶着他下去了。
望着睿宗的背影,群臣富含深情的道:“恭送太上皇!”
睿宗今天的表现和以前的表现一般无二,仍是那般真诚,让人感动,群臣不激动都不行。
送走睿宗,李隆基并没有就座,而是缓步下来,来到群臣中间,脸上堆着笑容,问道:“今天是元正,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一年,叫做开元元年,你们都清楚开元的意思么?”
“记得!”皇帝的年号是件大事,群臣哪敢不记得。
李隆基点头道:“记得就好!朕要提醒你们,要兢兢业业,要奉公守法,要清廉自守,诸葛亮那句话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朕记在心里,也希望你们记住。”
“谢皇上训示,臣等记住了!”
“说完了正事,我们就来说点私事。”李隆基话锋一转:“今天是元正,朝贺完毕,就是三天休假,你们说,你们打算做什么?过年嘛,说说这些事,乐乐。朕是想,好好睡上一觉,三日后,努力苦干!”
“呵呵!”群臣一片笑声响起。他们无论如何也是没有想到。李隆基地想法是如此地单纯。单纯得象个普通人。
“姚崇。你说。你想做什么?”李隆基点名了。
当朝宰相所想之事。还真有些诱惑力。群臣不由得盯着姚崇。姚崇想也没有想。道:“皇上。臣所想之事和皇上略有不同。臣是想先大醉一场。然后再美美地睡上一觉。养足精神。三日后努力公干。新地一年。大唐要做地事情很多。臣不敢懈怠。”
说没错。新地一年里。唐朝面临地问题太多。一是革除积弊。二是大规地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积弊可是几十年地。没有数年苦功。不可能革除。战争就有两场。一是对后突厥地大战。二是和大食大打。同时进行两场战争。这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很困难。
更别说。规模还是如此之大。要做地事情何其多矣。
姚崇地想法和李隆基虽略有出入。用意却相同。就是养足精神。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李隆基深表赞许。问道:“宋。说说你地想法。你刚从广州赶回来。是不是要先回家与夫要见上一面?”
都听得出他话里地意思,群臣没有想到李隆基还有这么不为人知的一面,忍住笑。
宋一本正经的道:“回皇上,城多日未回家,是想回家。”
这是人之常情,群臣反倒没有笑话他的意思了。
“张守,说说你的想法。”李隆基看着张守。
张守略一思索道:“皇上,臣地想法和姚相差不多。”
李隆基感慨道:“你们都想睡一觉,养足精神,准备好好干一场。朕既是欣慰,又是心酸呐!朕之欣慰者,你们的想法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朕之心酸者,如此寻常的要求,竟然要到年关才能得到,你们平日里为大唐操劳,何其辛劳?朕闻之动容。
“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唐天下,我们君臣,还将一如既往的操劳,朕希望你们,还有朕把这种美好品德保持下去!”
“遵旨!”群臣领旨。
李隆基接着道:“年关了,你们都想着休息,朕也不担误你们时间了,这就散了吧。回到家里,好好歇息!姚崇,张守,宋,陈晚荣,随朕来。朕有事,要和你们商量。”
陈晚荣正准备回家,听了这话,只得跟着李隆基去了。年关,没有重大的事情是不会商议的,李隆基如此说,必然是有非常重要的大事。
来到鸾翔阁,阁里放着一盆炭火,暖烘烘的,李隆基招呼陈晚荣他们坐下来。
“陈晚荣,你才成亲,是不是想着回家去见媳妇?别害臊了,我们都是过来人,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李隆基开句玩笑,这才道:“你们都想着休息,可是朕又把你们叫来,不能歇息,因为,有一件重要地事情需要商议。先把这个看了吧。”拿起案头一份奏章,递给姚崇。
姚崇接过浏览一遍,递给宋。宋看过,递给张守。最后才转到陈晚荣手里,陈晚荣一瞧,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廉,正是哥舒翰的奏章。
一看完,陈晚荣大是高兴,哥舒翰这才到西域多少时间,就把突骑施治得服服帖帖。突骑施是西域最重要的力量,而不是之一,拥兵自重,田仁琬他们费尽了心血都没有从突骑施那里讨到便宜,没成想,哥舒翰轻松得手,这事着实值得高兴。
李隆基笑道:“哥舒翰一到西域,出手漂亮,把突骑施制住了。只要五万虎儿军到了哥舒翰手里,苏禄要想另作他想,也不可能。你们都说说,哥舒翰打算向呼罗珊进军,胜算有几成?”
张守想了想道:“皇上,臣以为哥舒翰将军的处置有欠思量。苏禄与大食和谈,这事不可容忍,而哥舒将军不予追究,似
。”
话音一落,姚崇马上反对:“张将军,你久在北地,于西域情势不甚熟悉。西域不比北地,北地只有一个对手,放开手脚打就是了。北地虽然交通不便,朝廷的援军、补给都能源源不绝的送到。而西域却不同,军队不多,就需要借助西域的力量来维持稳定。能不激起事端,则尽可能不激起事端。实在到了非追究不可的时候,没什么好犹豫的。
“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