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说过,天妒英才,武王在位4年就死了,儿子成王尚年幼。周公旦倒是很合适老大这个位置,但是当时“兄终”已经不能“弟即”了,必须要儿子才行。于是他摄政6年,培养成王,最后和平还政。
周公一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为寻人才不惜“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说,洗澡洗一半,听到有人才来投,握着没干的头发就出来了。还好古代人不用起泡沫的沐浴露,但是古代讲究“正衣冠”,不梳头发不带帽子是失节的表现。但,失节事小,人才事大!
还有,吃饭吃一半,听到有人才来投,来不及下咽就吐出来,赶紧接见新人。现代人面试讲究预约。前台小姐问,预约了么?你说没有。那就只能走了。何况是饭点?更何况讲究礼法的古代?更何况是一个高层干部?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三”是多次的意思。等面试完几轮人才再回来洗澡吃饭,也水凉饭冷了。
重来吧!
另外周公行仁政,孔子是他的忠实粉丝。
“共和”的周公就是这位周公旦的后人。
郑重地说一句,古往今来,实际称得上“周公”的,天下唯有二人,一位是周公旦,一位是周公恩来。现在爆出有哈韩的小女生不懂这点的,着实让人无语。事发之后被劝退也是活该。
周厉王“范跑跑”跑路14年之后,病死客乡。周朝的“共和”时代随之落幕了。曾经在墙角战栗的靖太子继承大宝,史称周宣王。终于,他成为了当时最幸福最走运的人。
他可曾想到过“虎子”呢?
??
第一回 西周的前尘往事(3)
~
(3)周宣王发威
周宣王一登场,东周就快到了。由明朝大才子冯梦龙润笔的《东周列国志》也是从宣王说起的。
有东就有西。不然就不是东西了。虽然从武王开始,周天子大旗上只会大写一个周总理的“周”字,后人还是喜欢把它拦腰截断,分为了西周和东周。东西之分源自都城。西周建都镐京,即唐时的西都长安;东周建都洛邑,即唐时的东都洛阳。
为什么要迁都呢?
不是天子不想守国门,而是实在守不住了。这是宣王孙子的后话。
“宣王”是死后人们给他的谥号,有盖棺定论的意思。宣王在世的时候你绝不能叫他“宣王”。
第一,说了也没人明白,你叫谁呢?
第二,万一哪个天才竟然听明白了,那你就死定了。盼天子早死吗?
不过现在的清宫辫子戏似乎做到了。大臣山呼“孝庄太后”,连太后都自称“我孝庄”。莫非她也是穿越来的?
按照古代君王谥号的取名手册,“圣善周闻曰宣”。不用过多解释,一看就明白“宣”是个好名。我倒有另一个解释——“宣德宣武”。都快没落到东周了,还能“宣”么?
能。因为,民主是个好东西,共和也是。
共和治国14年之后,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从暴乱中平复、发展,最后政通人和。原来烫手的山芋传到宣王手中时,已然是一个香喷喷的烤白薯了。宣王接班的时候,周召两公教诲道:“国家尚未中兴,天子仍需努力。”宣王不负众望,周朝果然中兴了。
画外音——
在场的人听着:我帮困破的时候,外头有人来砸场子,本帮的几个舵主也不听话。现在帮主要重振我帮声威了!
打仗了。
上回说到,周昭王伐荆楚、周穆王伐犬戎,其实只是重点强调而已。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堂堂大周,战争又何止这几次呢?虽然《史记》强调说犬戎也是黄帝的后代,但是依然没有意义。一家人又如何?纵然龙生九子,天子只有一个。正统也只有一支血脉,族内旁支和族外旁人没有区别。
历史悠久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负担。说历史总是绕不开现实,说民族总绕不开感情,这也是最头疼的地方。“天下之说”、“华夷之辨”虽然早已分别被“国家”、“国籍”的现代概念所替代,但现世的历史论总想把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统称为“兄弟内斗史”,于是造成了古时再辉煌的精神也失去了发扬光大的理由,再无耻的行为也获得了借尸还魂的动力,最终意外地戴上了一个“中国人就爱窝里斗”的紧箍咒。
从某种程度上讲,历史就像一块橡皮泥。如何拿捏,就要看水平了。“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放开,将会得到一切!”但历史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无论如何,该打的、不该打的,为了活着总要打。毕竟人权首先是生存权。
古人说的“天下之说“和“华夷之辨”是指:“天子是华,居中国;蛮夷是夷,居四方”。所谓四方蛮夷包括:南蛮、北狄、西戎、东夷。整个周朝,这些人一直时不时地来砸场子,有赢有输。宣王中兴了,说:“打!”于是又全面开战了。
宣王在位46年,和这四家都打了。他的一生完全配得上“武王”的谥号,可惜这个用户名已经被注册过了。
当然,不完美的地方也有。人之子老了,会变得固执,认死理。天之子也是一样。
比如,晚年的宣王就是打心眼里喜欢鲁国的王二麻子,不顾王一麻子才是法定继承人的事实,硬是要废长立幼。鲁人不服。
不服?
打!
最后,王二麻子真的即位了,是为鲁孝公。
再比如,后来一个叫杜伯的大夫为了件屁大的事就被宣王砍了。当时杜伯的知己好友左儒在场。
左儒劝宣王:“老大,不要滥杀无辜啊。”
宣王回答:“老子就要杀,你能把我怎么样?”
左儒说:“那你把我也杀了吧。”
宣王怒了:“你唬我啊。老子是被吓大的!我杀他,就是不杀你。看你能怎么样!”
于是,杜伯冤死。士为知己者死,左儒也在家中自刎。
宣王怒气消散之后,终于后悔起来,最后得了重度抑郁症。睡不好,吃不下。那就出去散散心吧。结果在旅游的路上突然大叫一声,死了。
传言是杜伯和左儒的阴魂索命。
非著名的宣王死后,大名人幽王即位了。
.co
第一回 西周的前尘往事(4)
(4)周幽王发傻
人想出名要么特别牛,要么特别烂。周幽王这位老大就是后者。他终于亡掉了祖宗和各路神仙辛辛苦苦搞死纣王才打下的大周江山,还因此造就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著名典故,并最终改编为妈妈教育孩子不要撒谎的《狼来了》的故事。
“烽火”就是烽火台上着的火。那时候万里长城还没修好,但是用来传信的烽火台还是有的。其实火是其次的,一个小小的烽火台如何能做到火光冲天呢?烟才是重点,就是常说的“狼烟”。据说烧狼粪的烟可以直冲云霄,不易被大风吹散,所以狼烟是狼粪烧的。但是听说“其实狼粪是点不着的”。现在狗比较多,狼很少见,不太好试验。不过想来,即使是古代,狼粪也应该那么好找的。
见到狼最好抓活的,关着让它多拉点屎?不过这样也不行,古往今来,再有狼性,被关久了也就变成了狗。所以,如果材料如此局限,那么找狼粪岂不是要成为重点国防事业来抓了?
也有人说,“狼烟”一词不过是中原百姓心中对蛮族恐惧的表现。北方蛮族大多以狼为图腾。直到大宋年间,辽国的乔峰身上还有狼的纹身。烟起就是有战事,狼人来了,鬼子要进村了。于是乎,那种烟就被唤作“狼烟”。
恐惧也是正常,谁不怕打仗?“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说的是那头,而你我是站在被轰的这头。不过有人联想到,说人家是狼是示弱,认为自己是羊才会这么说。这就可以讨论一下了。毕竟,“你丫就是一只白眼狼,老子开枪崩了你”这类盛气凌人的话也是有的。
无论如何,烽火只有外敌来犯的时候才能点。点烽火就像发信号弹一样。《指环王》里的刚铎被围之后,烽火一直传到了洛汉国。洛汉国王看到烽火就知道刚铎有事,马上提兵来救。这就是烽火台的国防作用。点着之后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全国皆知的事情。该封城戒严的封城戒严,该出兵勤王的出兵勤王。可是呢,幽王竟然为了让自己的女人笑,就光天化日之下放起火来。这个女人就是古代三大红颜祸水之一的褒姒。其他两个是夏桀的妹喜和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