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傲视三国-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这个故事流传至今竟然变成了艳福不浅、一个男人同时拥有N个女人的意思,真是颇为玩味。
寇邵头枕在吕琦绫的腿上,脚架在玲珑的腿上,二女一个捏肩,一个捶腿,好不舒服。
“夫君,何时再出征时,带琦绫一起去吧~!”吕琦绫柔声道。
“嘿嘿,果然将门虎女,不过上阵打仗不是儿戏。再说了,我身为主帅,带着夫人上战场算怎么回事?”寇邵笑答。
“哼!”吕琦绫暗中用力一捏,寇邵只疼的龇牙咧嘴。“女人怎么了?我的武艺未必比夫君麾下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差。”
寇邵细细一想到也对,吕琦绫的武艺得到吕布的真传,再加上自己为她度身定做的铁枪,如果真的上阵杀敌,说不定也是一员威震敌胆的骁将。“好吧~!”寇邵一骨碌起身,“传高顺前来。”说罢寇邵笑着对吕琦绫说道:“爱妻武艺不差,但是缺少实战经验。高顺久经沙场,老道沉稳,让他陪你过几招,对你以后临阵杀敌颇有裨益。”
II
打开一张中国地图并以天文学和地理学的观点来看,中国适于发展农业。而中华体制的根本就是农业,中华民族本身即是农耕民族。直到今天,农民仍然占人口的大多数。历朝历代,大多以农为本,重农轻商。中国古代的皇帝,如果要维持其正统地位,主持祭天和重视农业是维持其神圣不可侵犯形象的重要保证。
皇帝自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以此自称其实富含深意。天,也就是气候时节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他关系到农民生活作息,播种时节,当年收成。所以,天是农民的图腾,是农民的精神支柱。皇帝作为天的儿子,是广大农民兄弟的顶膜礼拜的文化正统,其统治就带有必然和正确性。中国古代皇帝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制定每年的年历,我们称之为农历的东西,来指导全国农民的耕种作息。如果计算失误,就会影响当年收成,严重的,会造成其权威的丧失、统治的崩溃。
因此历朝历代都重视历法的修订。当时已经有了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不过当时农民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寇邵就为他们引入简单易懂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晴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
不违农时抢季节,战天斗地夺丰年。
此诗歌由典农令负责排专人教授农民唱习。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在中国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下,天文地理因素对一个王朝统治也有巨大的影响。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的灭亡,中国有案可查官方纪录水灾21次,旱灾1392次,自有记录开始平均每年灾害达1。4次之多。从规模上每三年往往大旱,五年又有大洪水,这是中国气候的一个普遍规律。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成败,比如最为倒霉的明朝,赶上人类历史上最近一次小冰河时期,北方连年干旱,终于酿成了流民大起义。
每年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受灾地区人民流离失所,其悲惨程度难以想象。用现代的话说,那是每天都在死人。古代交通运输不发达,汉武帝时24石粮草,运到前线时只剩1石。正是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强权中央大政府。唯有如此,中国才能有效组织起足够的人力物力,发展水利,抵抗自然灾害,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强盛,社会才能发展。所以中国能屡屡消化外来民族的入侵,虽多次四分五裂却最终走向统一,正是中国自然条件需要中国统一,唯有统一才能发展,才能使一个王朝长治久安。
因此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必须是建立在适应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国家的强盛,取决于中央集权程度,取决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程度。评论中国古代王朝是否强大,不是看他对外打了多少胜仗,也不是看国内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而是要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有多大,中央是否有能力把尽可能多的农民纳入到国家户籍制度中来。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日趋激烈,豪民富商大量占田,多至数百倾,富过王侯。地主占有大量的肥田沃土,广大农民却逐渐破产沦为无田可耕的流民,大量原本向国家缴纳赋税的百姓成为豪强地主的奴婢。奴婢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所以大量奴婢的出现增强了地方豪强的经济势力,却直接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锐减。灵帝后期开始卖官鬻爵,正是财政入不敷出的一种表现。
原本,冀州有两种农业生产形式。其一,就是以豪强为代表的地主集团,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奴婢。地主为何要兼并土地?当然是要为自己产生更多的财富,那么压榨奴婢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体,富裕的地主自然会驱赶着奴婢们拼命劳作。而且为了生存,他们也会卖力的工作。其二,就是自耕农。但是随着连年兵乱和灾荒,大量的自耕农破产了。他们要么沦为盗贼,或者直接加入黄巾军。要么就是沦为奴婢,成为豪强地主的私人部曲。
如果寇邵要抑制兼并,并且解决奴婢问题,那么势必触动豪强们的利益,会遭到激烈的反对和抵制。不过好在黄巾起义将冀州的豪强来了一个大扫荡,而且州府还接收了大量的无主荒地,使得州牧的权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所以地主有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购买更多的土地。而商人有了钱之后,也会选择购买土地,然后再让自己的子女读书考功名,从而由被抑制的商人变成居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所以要想抑制土地兼并,首先提高工商业以及商人的地位,把大量资本从土地上吸引到工商业领域中来。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首先就要解决这些掌握了大量财物的地主们的思想问题。按照此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果要把商业的地位一下子拉的高过农业,非但地主们接受不了,就连知识分子阶层也不可能接受。所以,寇邵只能循序渐进的搬出一个人来,此人便是王符。
为了达到目的,寇邵提出了新的“重本抑末”的思想。不过,这里的本不光是指农业,还包括生产百姓生活所需要的日用品的手工业,而末则是指奢侈品制造和流通。东汉以降,商品货币经济凋零,在商品构成中,服务于门阀士族的奢侈品更加突出。王符《潜夫论…务本》中说:“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今商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币,以惑民取产,虽于淫商有得,而国计愈失矣”。地主为了得到更多更精美的奢侈品,势必加大对农民的剥削,奢侈品市场越繁荣,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就越利害,社会矛盾被激化的也更加快。
所以,寇邵的新法令就规定,包括酿酒在内的奢侈品制造业在内,私人不许经营。至于盐铁、矿山的买卖和开采权也全部收归国家所有,设盐铁令,重新实行盐铁专卖。
第二十二章 冀州特产何其多 以
   既然要引导地主手里的资本转移到工商业来,就要向这些目光短浅的地主展示工商业能获得比土地更大的利益。寇邵决定开设几个样板工场,等这些工场盈利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到有甜头,自然就能引来关注。
@@@@
“工人?工场?”显然大家对这样的新名词一时无法理解。寇邵解释道:“出仕为官的称为士人,把耕田种地的务农者叫做农人,行商做贾的被称为商人,那么做百工之事的人自然就叫工人了,工人们劳作的场所自然也就叫工场了。”
“原来如此~”诸人恍然大悟。
郭嘉听了寇邵的方案之后笑道:“主公的抑制兼并之法,有釜底抽薪的功效。豪强兼并土地,无非也是为了获利。当他们发现除了购买田地之外,还有别的获利方法,甚至获利更多的时候,自然就会舍买田,而入百工了。”
“当然,不过这也要在提高商人和工人的地位之后,士农工商,四者无一不是本。无士不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寇邵笑道。
沮授想了想说道:“其实不仅是如此,最近一段时间,进入冀州的流民越来越多,官府掌握的公田也快屯垦完了。在没有新的公田可以安置流民之前,让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