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礼记-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历来能够做到在原理(根本)上懂得人并不多(这要求有相当的修养和悟性)所以才会成称为“圣”,也就是最高层次了。做统治者做到这层次,往往比较开明,不会像只懂得皮毛的人那么机械和顽固,能够随着情况的变化,只要保持基本原则和精神森不变,就可以不拘泥于外在的表现形式。

制度,规则的生命,应当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将会变成僵死的桎梏。儒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情形的头脑,这大概与他们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频频碰壁有关。


。。



乐者,天地之和也

。小[说网}

——以礼乐维护秩序与和谐

【原文】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2)。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3),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4)。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5)。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6),越于声音(7),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论》。(2)暴:越出正道。。(3)论伦无患:意思是和谐而不乱。(4)官:功能。(5)制:指职能。(6)金石:钟、磬一类的东西。(7越:传播。

【译文】

乐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

乐依天道而凿,礼按地理而制。制礼超过分寸会造成混乱,作乐超过分寸会越出正轨。明白田地的道理,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和谐而不混乱,是乐内在的精神;让人欣喜欢爱,是乐有的功能。中正无邪,是礼的本质;庄重恭顺,是礼的职能。至于运用乐器来表现礼乐,声音使礼乐得到传播,用于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祭祀山川鬼神,统治者与民众都要共同这样做。

【读解】

对于统治者来说,秩序与和谐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前提。没有秩序,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和谐,人心就会涣散,这样,统治将无法维持下去。因此,秩序与和谐的确十分的重要。

礼和乐成为儒家治国安帮的支柱,他们反复申说这个道理,总让人迷惑不解。难道他们就没有想到过别的办法?看看历史就知道,春秋战国时代不仅“礼崩乐坏”,也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时的法家,便主张用强制的手段(刑罚)来维护统治,与儒家的思想针锋相对。如果儒家学者真的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大概应当知道以礼和乐来维护统治是软弱无力的,远远达不到秩序与和谐的目标。

另一方面,施行礼乐还要适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就更加难了。适度很难有客观标准,现实情况也千变万化,这就给施行者提出了高难度的课题。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不大受欢迎,恐怕并不是偶然的。

 


.co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乐是论功行赏的奖品

【原文】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2),以歌《南风》(3)。夔驶制乐(4),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观其治民劳者,舞行缀远(5);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行也。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施》。(2)五弦之琴:相传为舜制作的乐器,琴有宫、商、角、微、羽五根弦。。(3)南风:远古诗歌的名称。(4)夔(kui):人名,相传为舜乐官,后世把他尊为乐祖。(5)行缀:歌舞行列中人所处的位置。

【译文】

从前,舜创制了五弦琴,用来伴唱《南方》诗。夔最初创制乐,用来赏赐给诸侯。因此,天子创制乐的目的,是用来赏赐给有德行的诸侯的。德行盛大,尊崇教化,五谷按时成熟,然后才会得到乐的赏赐。所以,诸侯治理民众不好,使他们劳苦,赏赐的歌舞行列就稀疏;诸侯治理民众好,使他们安闲,赏赐的歌舞行列就稠密。因此,观察舞蹈行列,就会知道诸侯的德行,听到赏赐的谥号,就会知道诸侯生前的行为。

【读解】

原来,乐还可以作为“奖品”来赏赐诸侯的功绩!论功行赏,以区别功绩大小,远近亲疏。乐的这一功能,体现了它是维护等级制度的一种工具。

如今我们是“欣赏”音乐,把这种活动当作一种精神享受,几乎与政治统治没有多大关系,更与“奖品”无缘,反倒是好的音乐会得到奖赏,也有一些“音乐人”靠了演出音乐之类发家致富的。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音乐的功能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简直是匪夷所思,不可言说。不过,那时的音乐与如今的音乐在性质上已完全不同。了解那时的情形,是不是也会让我们“发思古之幽情”呢? 


??



天地之道

(小//说;网/

 ——教化如同春风化雨

【原文】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2),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3),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也(4)。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施》。(2)疾:指灾祸。(3)事:指制度。(4)象:吻合,符合。

【译文】

依照天地运行的规律,天气的冷热不按时交替,就会发生灾祸;风雨不调和就会出现饥荒。教化对于民众就像风雨的变化一样,不及时施教就会危害社会。制度对于民众就像风雨的调和一样,没有节度就难见功效。因此,从前的君王创制乐,是当作治理民众的一种方法,恰当地适用,就会使民众的行为与道德相吻合。

【读解】

统治者运用乐来教化百姓大众,就像给庄稼施肥;施肥不及时,庄稼就会因缺乏营养长不好。那么谁来为统治者“施肥”呢?恐怕谁都不敢,这样做就叫“犯上做乱”。

这套理论真是妙不可言。它事先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加以定位:有人是“农夫”,有人是“庄稼”;有人是栽培者,有人是被栽培的禾苗。得到了“农夫”的关照,是福气,还得对“农夫”感恩戴德,感谢阳光雨露的普照沐浴。


..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_生

 ——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

【原文】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2)而叮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民俗。故先王著其教焉(3)。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乐施》。②乐:喜爱,爱好。③著:设立,建立。

【译文】

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因此,从前的君王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实施乐教。

【读解】

圣人们喜欢音乐,是因为它有助于统治。百姓们喜欢音乐,大无是因为它通过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而打动人心。这两种喜欢有着内在质的差别。

撇开这些不说,音乐确能净化人的心灵,将人的精神提升到高尚的境界。无论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还是表达复杂微妙的内心体验,都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平民百姓在演奏或倾听音乐时,恐怕难以产生治国安邦一类的念头。他们所看重的,应是音乐同生活的联系。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  

 ——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

【原文】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2)而叮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民俗。故先王著其教焉(3)。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乐施》。②乐:喜爱,爱好。③著:设立,建立。

【译文】

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因此,从前的君王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实施乐教。

【读解】

圣人们喜欢音乐,是因为它有助于统治。百姓们喜欢音乐,大无是因为它通过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而打动人心。这两种喜欢有着内在质的差别。

撇开这些不说,音乐确能净化人的心灵,将人的精神提升到高尚的境界。无论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还是表达复杂微妙的内心体验,都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平民百姓在演奏或倾听音乐时,恐怕难以产生治国安邦一类的念头。他们所看重的,应是音乐同生活的联系。 


x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小^说)网)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原文】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2),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③。

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