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回归中原!弟兄们,呜呜!”
听着他的唠叨不似唠叨,诉说不象诉说的话语,周阳一阵鼻酸。要是换作自己,也会如赵沱一般激动。那可是五十万大军,只剩下赵亿一个人,只有他一个人回返中原,他的心情太复杂。既有重回故土的喜悦,更有失去生死与共兄弟们的悲的,喜、怒、哀、愁,诸般滋味齐上心头,其复杂程度,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哎!”
李广、程不识他们叹息一声。想说点安慰的话,心头沉重,却是说不出口。
周阳来到赵诧身侧,右手在他的肩头轻拍两下,没有说话。此时此刻。任何
赵伤感激的瞄了周阳一眼,在周阳手背上拍拍,站了起来。
赵俏柱着拐技,朝附近的山头行去。周阳忙扶着他,赵胡忙挽着他的手臂:“大父,你这是做什么?”
“上去!”赵儒只有两个字。声调也不高,却是不容置疑。
赵胡无奈,向周阳抛了一个求助的眼神。周阳摇摇头,扶着赵坨上了山头。
这山头并不算高,只有三四百米,还没有进入五岭深处。可是。站在山头上,放眼一望,远情近景尽收眼底。只见运送骨灰的马车,以及数千棺挂透迤而来,绵延数十里。就象一条长龙,前望不见其头。后望不见其尾,滚滚北去。
“六十葬前;我们也是这样。那是向南,不是朝北!”赵诧手指着行进的队伍,絮絮叨叨的道。
他这是触景生情,心绪特别激动,身躯不住打颤。
周阳虽然没有参与六十年前的南征,也可以想象得到。六十年前。这条山道全是秦军,他们身着黑色的盔甲,身穿黑色军服,手持武器。朝南开进,那是一条黑色的巨龙。滚滚南去”隆隆的巨响,震的大地都在颤抖。
五岭小南越、闽越”一个又一个地方,匍伏在他们的脚下!
李广、程不识他们赶来,站到赵伤身边。想不到安尉的言辞,只是在他肩头轻拍,用无声的方式来宽慰他。
赵俏矗立在山头,仿佛一尊雕像,一动不动。足足多半个时辰后,他这才下了山头,上了马车。
五岭极是险峻,道路崎岖难行。很不好走,足足了花了两天时间方才走出五岭。
在五岭间行进,赵儒没有一刻安宁。不时掀起窗帘,打量四周,一个劲的唠叨:“横浦关快到了!快到了!”
终于,看见耸峙在大疚岭上的横浦关。赵伤又一次激动起来,一咋。劲的催促道:“快,快,去横浦关!”
横浦关,是当年秦军出发地之一。对赵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秦衣一挥马鞭,赶着马车,快速朝横洁关而去。周阳和李广他们打马跟上。
来到横浦关前,赵诧一头从马车里钻出来,站在车辕上,打量着横浦关,激动得眼泪又涌了出来,跳下马车,咋嗵一声,跪了下来:“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我回来了。”却是无法道尽他的心情。
回归中原,那是数十年的梦想!
雄关依旧,却是物是人非。
六十年前的五十万大军,只剩下他一个人;六十年前,威震天下的大秦王朝已经覆灭;六十年前,千古一帝,秦始皇早已泉下作古;六十年前,战乱的中国终归一统,那是个热血横流的伟大时代”而如今,一切的一切,早已成为历史。
“咚咚!”
赵坨一颗花白的头颅,不住。在的上。他极是用力,额头上青了,出血了,他仍是不知疼痛,还在叩首。
此时此刻,他心中热血激荡。就是叩千几八百个响头,也不会疲倦。
“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赵坨不住念叨着,脸色越来越红,头一歪,软软的到在地上。
“大父!”赵胡惊呼一声。冲了上去。
“大王!”周阳飞身下马,扑了上去。
赵俏年岁太大,心神大起大落,一个不好一口气喘不上来,后忠魂殿前站满了人,赵坨、周阳、朱买臣、公孙弘、卫青、李广、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赵胡、秦衣。还有汉军将士,以及南越兵士。
在这之外,还有从各地赶来的百越百姓。
他们脸色肃穆,身着黑衣,一脸的沉痛之色。
今天是忠魂殿中秦军骨灰迎归的日子,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亦是一个沉痛的时刻。
之所以说是历史性时刻,就在于五十万秦军南征做出的贡献。正是因为他们浴血拼杀,中国才有了华南之地,他们为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秦朝覆灭之后,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功勋一直不为人知。若不是周阳努力,他们的功劳会埋没在历史的灰尘中,永远不为人知晓。
景帝采纳了周阳的建议,把他们的功劳昭告天下,这就得从眼下开始。因而,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秦军的功劳昭告天下,固然让人欢喜,可是,英雄已逝,这又是一个沉痛的时刻。
在周阳和赵俏的带领下,汉军将士以及从各地赶来的百姓分列两厢。肃立当地。
天子使臣公孙弘身着黑衣,脸色沉痛,手持天子诏,来到忠魂殿前。面对忠魂殿。公孙弘先是从香案上拿起香,点燃之后,插在香炉里。再跪下行大礼。
然后再展开祭文,开始宣读。
这篇祭文是司马相如写就的。煌煌之言。气势磅礴,感人肺腑。先是赞扬秦军南征的大功,然后就是笔锋一转,很是沉痛,尽述秦军面临的困难,以及浴血拼杀的情形。
最后才归结到,景帝从民族大义出发。迎归他们的遗骸,表彰他们的军功。
司马相如不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大家,一支如操之笔,道尽了秦军的雄风、英雄事迹,让人热血如沸。听着公孙弘抑扬顿挫的念颂。周阳热血奔涌,双手紧握,仿佛与秦军一起在岭南冲杀一般。
有这种感受的不是周阳一个人。在场之人个个皆是如此感受。
等到公孙弘一篇祭文读完,赵亿再也忍不住了,叶嗵一声跪在地上。热泪奔涌,不住。头,高呼道:“大汉万岁!大汉万岁!”
他是五十万秦军的统帅,是秦始皇的忠实追随者,百年不渝对汉朝他并不是那般信服。可是,景帝遣人祭拜秦军将士,让他感动无已,对汉朝的好感度直线上升,不在秦朝之下。
虽说这是华夏盛事,民族大义。毕竟秦汉有别。即使景帝承认,也用不着昭告天下,更不用遣人祭拜。景帝就这么做了,赵伤对汉朝不能不感激。
“大汉万岁!”
在场之人,除了周阳他们,与秦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越的兵士就不说了,绝大部分是秦军的后裔;南越百姓,有不少是秦朝遗民的后人,汉朝祭拜秦军就是在祭拜他们的祖先。他们对汉朝的好感如赵亿一般,直线飙升。
“大汉万岁!”
“大汉集岁!”
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呼喊,冲天而起,直上云霄。
“大汉万岁!”
冲天的呐喊,从忠魂殿开始,传向四面八方,凡有华夏人的地方,就有人在呐喊,整个岭南沸腾了!
从此时此复起,岭南之地真正的属于汉朝,回归到了华夏的怀抱。
声浪经久不息。足足持续了小半个时辰,方才渐渐止息。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迎归骨灰。首先从忠魂殿中迎出来的是屠睢的灵位,赵儒和周阳一左一右的扶着灵位出殿。
对这位秦军的统帅,周阳听说过他的不少英雄事迹。虽然他战死于岭南,却无损于他的伟大,战场上,流矢横飞,战死再正常不过了。
屠睢和赵俏一样,追随秦始皇征战天下,立下大功,威名素著。尤其是在南征秦军中的威望更高。他的灵位一出现,秦衣他们跪在地上叩头。
周阳和赵伤小心翼翼,把屠睢的牌位放到马车上,冲灵个鞠躬。
赵伤和周阳再次进入忠魂殿,两人一左一右的抬着任嚣的灵位出来。
任嚣是在屠睢战死后接任秦军统帅的,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在当时。由于道路不畅,补给不上,秦军的士气本就低落。屠睢再战死,对秦军的士气打击非常大,无异于雪上加霜。正是在这种困难的情形下。任嚣统领秦军,经过他的努力。稳住了局势,一直等到灵渠开通。补给运上来,情势才好转。
灵渠一共修了将近三年。在这期间。秦军时时要受到土著的袭扰,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了。任嚣硬是稳住了局面,他在南征秦军中的威望比起屠睢只高不低。
更难得的是,在他的统率下,秦军平定了岭南不说,他还为治理岭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规发了岭南的蓝图。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客死异乡。
秦衣他们仍是跪在地上,冲任嚣的灵位叩头。
周阳和赵伤来到马车前小心翼翼的把任嚣牌位放了上去。
屠睢和任嚣是南征秦军的两大巨头。对他们要格外礼遇,他们的灵位搬出了忠魂殿,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一队队兵士进了忠魂殿,七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