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北部皮卡第地一支德国部队。在未经得到总参谋部地允许下。便投入了十三辆装甲车和四千多人进行了一次军事行动。而皮卡第属于硬质白垩地层。这里地堑壕工事是漫长地工事群中非常罕见地比较干燥地地区。结果在黎明前突然而又短促地(不到一个小时)炮击后。德国步兵簇拥着装甲车居然以非常微弱地代价突破了眼前地这段战壕!
当然战斗指挥官对于大局没有太多的考虑,这段堑壕被突破后德国人随即便面临着周围的法**队的拼死抵抗和反攻,各种口径的大炮发射了海量的炮弹,铺天盖地的覆盖了刚刚夺取的阵地。德国人为这次非常冒失的行动付出了代价,伤亡一千余人,不过双方的宣传机构对这次意外的战斗事件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都不约而同的在报纸上宣传着自己的“胜利”……
宣传机构是怎么一回事这不是将军们所关心的,军官们对于这次装甲车出人意料的表现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德国人没有快速的向纵深推进,除了对战役计划安排不周之外,同样也是受装甲车的性能限制,不过这次战斗也同样说明装甲车在战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突破堑壕是至关重要的——堑壕战所布设层层叠叠的铁丝网再配合后面不远的机枪堡垒是步兵的第一号杀手,老兵在进攻的途中不怕炮弹
对害怕自己不能短时间内找到突破铁丝网的缺口,更而来的机枪子弹,而这一切对于装甲车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在装甲车“强横”的身躯开路下,德国士兵聚集在装甲车的身后,直接碾过铁丝网将正在喷射子弹的机枪阵地一炮送上天,这种进攻方式对于长时间在堑壕对峙的老兵来说堪称“惬意”……
“这是一场毫无意义只能让双方两败俱伤的战争……”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1915年第三次会议上谭延的发言记录,虽然战争才开始几个月,但地面战争地动能已经全面被消化干净,无论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处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
两大集团不得不将上百万的军队填补在数百公里长地堑壕战线上,就算有局部突破,但可以想象战线背后集结了人类史无前例的庞大炮群,可以让任何一支敢于突破地敌方军队在炮弹的反复“耕作”下变成土壤的肥料。根据中国的军事观察员和战地记者发回来的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可怕的炮击场面远非当年海参崴战役所能够比拟的,字里行间无不是两大军事集团双方士兵的血肉所铸成,就算是谭延看了也未免有些心惊……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去年地十二月刚刚宣布加入同盟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意土战争之前一直都是中国海军装备的潜在客户,直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北洋级战列舰才正式成为中国的“友好伙伴”。不过显然这个“友好伙伴”被卷入了战争,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那支访问舰队在欧洲没有一个安全的立足之地继续赖在那里不走了,在土耳其卷入战争地第一天,中国访问舰队离开了土耳其。
事实上中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卷入战争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之所以在战争爆发后还前往土耳其就是想跟土耳其做一笔交易——如果土耳其愿意,这支访问舰队中除了黑龙江号战列舰之外,中国愿意将所有的访问舰队都送给土耳其,以此来换取科威特。即便英国插手科威特,但是科威特还是做为土耳其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就如同荷兰人在婆罗洲一样手脚不干净,只要土耳其肯割让科威特,那中国海军就必然出兵科威特以武力将英国人“劝走”。
显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科威特问题上脑袋不知道犯了什么糊涂,不肯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这实在是让谭延感到惊讶——奥斯曼土耳其可能是格外坚定地相信德国会在这场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和土耳其的青年军官有着很深地联系。如果奥斯曼帝国坚信德国会胜利,那么他们曾经失去的东西就会重新获得,毕竟这场战争地爆发原因便是在于重新分配世界的殖民地,尤其是英国地殖民地。再者土耳其认为它的海军已经“足够强大”,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购买更多的中国战舰加重国家负担。
对此谭延也只能表示遗憾——科威特的石油可以保证中国在未来的全球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毕竟中国不鼓励开发国内石油资源,在获得了南洋之后国内的石油需求都是由南洋来满足的,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科威特在谭延心中的分量。不过对谭延来说控制中东石油还有很多方法和机会,而现在“中东油海”还处于云山雾罩的阶段,也不急于一时。
协约国对美国采取拉拢态度,更多的向美国下订单,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贸易,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的向英国、法国或是通过陆路中立国通道向交战国双方运送,美国一时还无法达到中国这样的生产水平。即便如此美国对协约国的态度已经好转了许多,在舆论上重新是“西风压倒东风”——美国也没有必要非要一根筋走到底,协约国的一部分订单就够让美国忙活了,而协约国的外交家们也是出于先稳住美国的想法,等美国的胃口越来越大的时候,战场上的形势说不定已经是协约国一边倒的压倒同盟国,就算美国有意见也是无可奈何了。
德国也看到了封锁英国周边海域用以对英国实饥饿战术迫使其投降的迫切性,在水面舰艇没有任何效果的前提下,德国向英国发动了颇具攻击力的潜艇战,进而在1915年二月德皇正式宣布德国海军将会进行无限制潜艇战——柏林宣布不列颠诸岛周围的海域都是战区,不管是哪一国的船只,只要一经发现便会被“送往海底”。最重要的是德国还宣布,在战区内活动的任何船只,德国潜艇都不会事先予以警告直接击沉——前几个月德国潜艇作战时还要浮上水面朝商船开炮警告,旅客和船员们就会驾船逃走。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六章 破交
 更新时间:2009…11…17 0:34:46 本章字数:5378
不过现在大海上航行的商船和客轮有一部分在航速上要比潜艇快多了,更要命的是商船在甲板上也安装了小口径火炮,这对潜艇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潜艇上浮发出警告也让潜艇失去了隐蔽突袭和鱼雷这两项最大的进攻武器,最为糟糕的情况是潜艇刚上浮开炮发出警告,后脚便是商船开炮击沉潜艇这样狗血倒灶的事情。
德国人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对英国来说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机遇,来往于英国海岸尤其是美国向英国输出的各种物资船只安全性大为降低,不要说挂着美国国旗,就算中国国旗也是不顶用的,当然德国比英国更加重创了美国资本家发财的梦想,于是德国成为美国舆论媒体上头号公敌,丑化德国的报道开始此起彼伏。
在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当天,中国商船都得到了警告,开始远离英国周边海域。也许是因为无限制潜艇战刚刚开始,德国人还顾忌着中国的面子,没有为难中国货船,不过中国船队开始远离英国,选择将货物运送到法国,到一个月后干脆在英国周边海域就再也见不到一艘中国货轮了——中国的货轮开始在地中海聚集,等待护航舰队组队然后联合驶向英国。
在中国货**量减少的同时,也意味着英国越来越处于饥饿当中,美国的货轮一时间还没有能力填补这个空白,就算有这个能力毕竟这条航线可以称为“死亡航线”也一点不夸张,大量的美国货轮待在港口中,肉食、果品这些不宜保存的食物腐烂掉,这也令美国商人损失惨重。更令英国难以忍受的是很多重要的战争物资是必须要从中国进口的,诸如各种以前可以从德国得到的化工产品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个时候中国部署在协约国尤其是英国本土上地各大仓库开始派上用场,由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导致了英国国内各种物资短缺价格飞涨,中国商人手中仓库库存的货物便成了英国坚持战争的重要支持。况且这些仓库存储的各种物资数量极为庞大,上千万吨以上的货物可以大大缓解英国国内的供求压力,当然这也需要英国人付出相应的代价——所谓盛世古玩,乱世黄金,在推翻满清政权之后中国在走上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地新一代中国收藏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欧洲,在英国各大城市如果留心的话都可以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中国人在收购欧洲历史文物,从珍贵地典籍到名人画作……
曲良玉在比利时的那一榔头买卖对国内收藏界的震动可谓是不大不小,要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