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第6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畲罄螅娑缘鹿龊苣丫芫奶跫昧恕胺禷一号”船队上面的装甲车,除了范蠡一号和二号船队,外加装甲车生产的工程图纸,还有价值一百万英镑的各种军事物资所换来地。
“中国要求英国和法国归还自1840年至今所有通过战争掠夺的各种文物,尤其是圆明园文物必须归还,并且就当年地战争向中国道歉……否则在二十天之内,包括黑龙江号战列舰在内的那支中国访问舰队将会全部卖给德国……甚至中国将会全面站在同盟国一边,不仅从物资方面保障德国战争需要,如果有必要地话中国可以加入同盟国阵营直接参加对协约国的战争……”
史密斯从中国发送回来地加急电报震动了英国当局,英国立刻向法国当局通报了这一结果,毕竟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一起干的,这个损失不能全由英国单独来承担。不过即便如此,英国内部还是分成了立场截然不同的两派——归还中国文物,尤其是圆明园文物对中国与英国和法国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对于当年的战争英法可是站在他们认为的“文明者”的高度,归还文物就意味着否定七十年前所做的事情,这其中的意义很难让人接受,就如同让日本人承认他们在二战中所发动的战争是不义战争一样。
谭延在面临“敲诈”英国的途径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英国在东南半岛上的殖民地利益,像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的利益;第二便是选择收回文物,英法为当年的战争向中国道歉。事实上他更倾向于第一条选择,虽然他早在入仕之前就很注意收集文物,但他与一般的收藏家不同,他收藏文物不过是制止文物外流罢了,不能说明为了这些文物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文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谭延看来如果国家不强大,就算个人富甲天下收藏无数,也不过是为外人沦为踏脚石而已,瞬息之间藏品易手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平常了——数代清朝皇帝的私藏圆明园不就是给英国人和法国人省去了搜刮财富的时间么?如果不是他撬动历史,原本上的庚子惨祸,老佛爷的数十年家当颐和园也不过是人家嘴里的一盘菜而已。
谭延内心中是十分痛恨这些表面上承载了中国历史地文物。因为它们地背后多半都承载了王朝地兴衰。百姓地苦难。大多都是开了历史地倒车。只能彰显皇权地奢侈生活。不过他也不能不考虑国人地心理感受——能够彰显国家强
现之一便是将曾经失去地东西再抢回来!
当然谭延也不认为英国会无视中国在东南亚地扩张行为。现在中国在南洋占据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新几内亚岛和马鲁古群岛就已经快要到英国所忍受地上限了。要是更进一步对马六甲海峡地苏门答腊岛和马来西亚提出领土要求。估计英国人会疯掉说不准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英国和法国固然很贪婪。但是在威胁到战争胜负地问题上。两国不得不坐下来仔细考量一下中国地态度。虽然中国与欧洲隔着半个地球。但是两国也认识到若是中国向协约国一边倒加入战争地话。那对欧洲大陆会有怎样地影响。对于协约国而言。若是中国加入同盟国集团。至少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地便是德国可以避免两线作战——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上百万地陆军。这和俄国地注水货不同。都是受过一定军事训练并且齐装满员地正规部队。这么庞大地军队一旦涌入俄国。很难说俄国在中德东西夹攻地情况下能够支持多久。至少可以肯定俄国无力对德国在东线进行牵制。让德国放手地进攻法国。
对于俄国地境况英法两国并不担心。事实上同盟国中俄国是处于被边缘化地状态。尤其是在中俄战争之后。俄国在这次局部战争中被中国弄得大出血。无论在军事、政治、经济还是外交方面全面失败。国内动荡不安。已经失去了竞逐欧洲大陆霸主地资格。在英法两国眼中。俄国已经降低到被利用地从属地位。若不是因为它还拥有上百万地炮灰陆军对德国有着不可替代地牵扯作用。俄国在协约国中将毫无地位可言。
而英国和法国最为担心地便是中国在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强势地位。在中国获得了加里曼丹岛等原属于荷兰在南洋地殖民地之后。中国甚至可以对印度洋造成足够地威胁。英国和法国在东南半岛上都有殖民地。而中国陆军可以轻易地摧毁两国在这些殖民地上地驻军。这远比中国进军西伯利亚要容易地多。从资源地角度也是非常值得可取地。
当年为了香港问题中国就曾经扩充过南方军队,甚至有的报纸上曾经公开报道中**队可以席卷东南半岛从而借道开往印度。先不论以当时地件这种设想的可行性,但是现在英国海军全部都被吸引到欧洲地情况下,中国完全可以用海军直接敲打印度半岛,不管地面战争结果如何,至少英国本土是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的。
谭延从来都不会按照常理出牌,在向英国驻华大使史密斯开出价码之后,他也转手发布总统令,要求华南、华东、东南、四川、新疆、蒙古五个军区分别进行局部预备役动员,扩充二十个陆军师共计三十万人。中国陆军编制有别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各国陆军编制,一个标准中国陆军师的编制在两万人左右,一些极为个别的老资历陆军师在过去陆军参谋部说了算的时代,甚至可以达到三万以上的编制。
之所以报出二十个师的编制无非是进一步对英法施加压力,同时也是先成立二十个基干师,在随后的时间里从其他军区的预备役中抽调补充——像新疆、蒙古两个军区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带,预备役制度建立很困难,新疆好歹还有生产建设兵团可以充作预备役,而蒙古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口基数可以建立预备役。等内地预备役集结训练完毕之后,就会补充到这新成立的二十个陆军师中来,到时候就变成正规的陆军作战单位了。
整个八月的世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世界末日一般,继欧洲各国纷纷将军事调动表面化之后,中国宣布成立的二十个陆军师也许并不显眼,但是九月四日中国东云级战列舰的第二批两艘驶出上海江南造船厂进入海试环节,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在两到三个月之后这两艘战列舰将会正式服役于中国海军。《时代》周刊上这两艘被命名为江西号和四川号的战列舰在海上行进的照片做为封面照片,一时间在中国和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就在这期《时代》周刊发行的第三天,英法两国正式向中国外交部发出照会,同意将自1840年起通过战争掠夺中国的所有文物无偿归还,并且向中国政府做出了道歉。中国方面对此的回应是成立专门的文物归还委员会将会即可启程前往英法两国,准备文物接收工作。当然令英国和法国政府可以松一口气的是,中国停留在德国的那支要命的访问舰队终于在九月十日从德国汉堡港起航准备取道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返回国内。
就在中国访问舰队离开汉堡港不过才三天,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尽管在此之前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提出的苛刻要求委曲求全,但是奥匈帝国兼并塞尔维亚的决心已经不是委曲求全所能够动摇的——国家贫弱只能沦为强国餐桌上地一道菜而已!
随着九月十三日奥匈帝
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开始爆发——第二出兵援塞尔维亚,第三天德国坚定的支持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并且在转天同时法国和保持中立的卢森堡和比利时宣战,德国按照施里芬计划只用了不到六天的时间便占领了卢森堡和比利时,英国根据1839年地《伦敦约》向德国宣战。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都拔出了已经不能再锐利地战争利剑向对方刺去,两个庞大的国家联盟实力终于在欧洲拉开了架势竭尽全力制敌于死地。在战前双方都憋足了力气,就因为一个奥匈帝国的师长被刺杀这一偶然事件迅速将战火燃遍了整个欧洲,双方都认为这场战争将会很快的结束,因为双方为这场战争都准备了几十年。
德国的作战计划早就从上个世纪便开始制订了,在1870年普鲁士王国和法国地战争中,法国遭遇了色当惨败全军覆没,被迫割让领土,然后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凭借铁血政策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政策实现了德国地统一。法国在上次战争战败后割地使其暴露在德国未来的入侵当中,为了防止德国的入侵,法国修建了大量的永固国防工事。
做为世仇德国也自然不会闲着,时刻打算敲开法国的乌龟壳在下一次战争中再次赢得荣誉,于是便有了施里芬计划,而法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