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云……
“翁师傅,这段日子都是你在军机处主事,你就不说上两句?!”慈禧太后的话中没有任何情绪,但是这一个“翁师傅”却让翁同龢听得毛骨悚然——这个词让翁同龢想到了已经病逝的醇王。
光绪皇帝并非慈禧太后亲生,自从恭王奕訢被她给收拾了之后,醇王上位摄政,可是醇王却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不管醇王奕環愿意不愿意,身为当今皇帝的生父隐隐就与慈禧太后抗衡的意思。光绪七年朝鲜午事变,朝鲜王的父亲大院君李昰应被幽禁于保定,事后奕環请示想放李昰应回朝鲜,结果慈禧回复了一句话让奕環与翁同龢都出了一身冷汗:“不放。我要叫天下当爹的都有个榜样!”当时奕環就跪在地上半天不敢起来。
那说话的神态和现在简直一模一样。自从慈禧太后联合恭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之后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这三十年中慈禧太后单独召见翁同龢也有十五六次——这是一种恩宠和信赖,但是这种信赖随着醇王去世之后就急转直下。三十年中无论两人关系远近,慈禧太后可从来没有称呼过翁同龢为“翁师傅”啊!
一想到这里,翁同龢地头上居然冒出了一丝冷汗,醇王怎么死地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当时他可是守在醇王的床前看着醇王断气地——慈禧借故支走了有名望的太医,并且醇王的用医用药权力都在她手上。醇王曾经心惊胆战的告诉他:“我没有用医权呐!”
“现在没有了醇王,自己这个帝师又该如何自处?!”翁同龢心中泛起了一丝悲凉,但是面对慈禧太后的问话,他不得不打起精神说道:“回圣母皇太后:北洋十数年,靡费千万,然一战而溃,李鸿章衰病昏庸,殆误大局……”
“翁同龢!”翁同龢的话还没有说完。慈禧太后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他地话:“我问你话,你就说这个?!都什么时候了,战局如此你们还要党争,良心都让狗吃了?!”
西暖阁中群臣惊骇。看到有些畏惧之色的光绪皇帝,翁同龢在闭嘴的同时也从心底里算是清楚了谁是这间屋子中的主角。谁是这座皇宫的主人,谁是这个老大帝国的主人……
“李鸿章为北洋主帅,海陆之战皆败,李鸿章难辞其咎,臣以为应当严处李鸿章……”李鸿藻看到翁同龢那个窘迫的样子,便出言解围。
虽然这几年李鸿藻已经不怎么问事了,这几年翁同龢行事作风越来越有些出格,但是他也不愿意看到昔日的清流盟友现今如此局面。今天这个场面可是大清最具实力地头面人物聚合在这里,一旦出丑那翁同龢的“帝师”威信将会荡然无存,最重要的便是他和翁同龢一样,也不愿意看到二十来岁的光绪皇帝是个空架子,慈禧太后就这么一直把持权柄到死。
“女人干政这可是亡国先兆啊!”李鸿藻心中暗自想到,想归想但说出来他可就没有这个胆子了,想到三十年前地辛酉政变,慈禧太后连先王留下的八大辅政大臣都杀地杀,流放的流放,这个女人的铁腕在随后的三十年中没有一个人敢于挑战。
“严处?哼哼……你们说说,环顾殿庭,哪一个人能够取代李鸿章,去和日本人拼命?!”慈禧太后冷笑的说道。
“皇太后所言极是!朝廷不用李鸿章,更有何人足以与东洋对抗?而且临阵换将乃是兵家之大忌。”跪在一边的孙毓汶说道,李鸿章和他是盟友的关系,以前醇王在的时候是他最大的靠山,奕劻上台后他也曾经巴结过,但是奕劻这个老家伙就知道捞钱没有半点本事,跟着奕劻迟早要倒霉,结果奕劻真的倒了霉,被谭钟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人意料的给扳倒了。遂兴起了心思外结李鸿章为奥援,这样一来凭借自己
处的地位加上李鸿章直隶疆臣之首的威势,自成一派至少比当年醇王在的时候,自己和老对头翁同龢的靠山都是醇王,一旦闹起别扭醇王在其中和稀泥要强一些,更妙的是李鸿章和翁同龢才是真正的生死大仇。

慈禧太后听后点点头说道:“那就让李鸿章戴罪立功,仗不是还要打下去么?!”
孙毓汶听后心中一喜,他从这句话中听出来,慈禧太后有和战的想法了,其实他早就通过太监李莲英知道慈禧太后对中日之战开始的那股劲头早就过了,随着寿辰日益逼近,慈禧太后已经不止一次流露出要和战太平过寿的想法了。
“那就更不宜处分了!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倾国之师,李鸿章已经打得够艰难了,而且照目前的情形,仗还要打上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处分他,他会怎么想?太后此举,臣以为李鸿章必定会感激在心,倾力以报太后之恩!”孙毓汶这最后一句话已经是非常露骨了。不过这也倒是符合他一贯的行事作风——他和别的大臣不一样。其他人都是脚踏两只船,而他只跟着慈禧,身为军机处实际负责人。他对光绪皇帝地态度一直都是不搭不理地。
“臣以为此时不可严惩李鸿章,最重要的是让他尽快安排汉城左宝贵的去留,还有便是安排如何抵抗倭人进逼,绝对不能让倭人渡过鸭绿江。臣以为还应举荐一位德高望重之大臣协同李鸿章一起抗击倭寇,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李鸿章地负担,也可以让李鸿章感到朝廷对他的关注……”跪在翁同龢身后的谭钟麟在这个时候说话。
本来谭钟麟是不像露面的。自己是两广总督和这场战事没有任何牵连,把自己给搅进去实在不值当。不过李鸿章绝对不能够被朝廷严惩,按照他们父子事先订好的策略,李鸿章绝对不可以在战争结束之前就被撤职,那可就什么都完了。刚才孙汶出手已经在慈禧太后那里消火了,但是看到翁同龢的脸色非常难看,几次都想张嘴打断孙毓汶,所以他才抢在翁同龢地前面继续力保李鸿章。
翁同龢听后回头一看是谭钟麟。严厉的眼神注视了谭钟麟一下,但是谭钟麟居然对他的不满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连看他都没有看,这让翁同龢极为恼火。不光是翁同龢。谭钟麟一说话,几乎所有的大臣都看向他。这个颇有权势的两广总督最近在扳倒庆亲王奕劻之后格外的意气风发,称为京师中最受慈禧太后宠信的疆臣,一时风头无二啊。
“李鸿章怎么想是李鸿章的事情,北洋一败再败,水师几近全军覆没,举国震怒,不处置怕是说不过去!”翁同龢没有搭谭钟麟地话,而是接着孙毓汶,他也不想就这么凭空竖谭钟麟这个敌人,两人过去的交情都是虚的,最要紧的便是谭钟麟地两广总督身份可是让他顾忌的很。
“北洋水师虽然几近全军覆没,可是日本人也同样不好过,他们地海军经过牙山、南大洋、东大洋三次大战,主力战舰也都几近覆没。北洋水师丁提督殉国,但是指挥日本海军的倭人将领早在南大洋之战的时候便被北洋水师所击杀……臣虽是文臣不懂军事,可北洋水师上下竭力而战,日本海军也是几乎荡然无存,可以说北洋水师和倭人在海山是拼了个两败俱伤,想想日本以举国之力,五成以上的财政十年苦心办海军,而户部除了不给北洋拨银子继续购买新舰也就罢了,连炮弹都是两个月前紧急从洋人那里买的……翁大人,严惩李鸿章一人恐怕不合适吧?!”谭钟麟淡淡的说道。
“谭钟麟,照你这么一说,李鸿章是有些委屈了?”慈禧太后说道。
“现在朝鲜局势虽然不好,但是也没有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海上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可以说是和倭人两败俱伤……李鸿章有错,但是错不在北洋水师!现在局势之所以这么糟糕,全是叶志超弃平壤而逃所造成的,可是朝鲜也未必就这么落到日本人手中,左宝贵还在汉城坚守呐!臣以为李鸿章应该负荐人不当之责,朝廷严惩的人应该是叶志超而非李鸿章,对李鸿章应该做一警示则可!”
翁同龢听后脸色巨变,他没有想到谭钟麟在这个时候居然倒戈一击彻底站到了李鸿章的一边,照谭钟麟这么一说,李鸿章的罪责岂不是全部被抹了?日军进逼九连城危及盛京,严惩一个叶志超就算完了?!不过他怎么也闹不明白,自己身在军机处都闹不明白日本人的舰队损失有多大,他谭钟麟怎么就这么肯定日本和北洋水师是两败俱伤?!
“世叔,这些
产都是父亲嘱咐必须在江浙采办,那里才算得上是正同龢不知如何,在这个时候脑海中居然浮现出了一个年轻人的形象。
“该死!谭组安!竟然是这个小混蛋……”翁同龢心中暗骂道,谭钟麟为官数十年,翁同龢对他来说不敢说是了如指掌,但是谭钟麟袖子里面有几个人才他是知道的。谭钟麟一直都是中规中矩,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