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第5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百年岁月沧桑,白起坑杀赵卒的杀谷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沙场气息。
盖俊一边缅怀吊念一边总结得失,此役有廉颇“不若则能避之”,用“坚壁不战,以老秦师”的经验:有白起“能而示其不能”,诱敌深入而出奇兵致胜的经验;有赵括“纸上谈兵”,逞强浮躁而身亡误军的教训;有白起“暗抵长平,易主将而保密”的经验;有赵括“盲目冒进,忽略粮道”的教训;有白起“诱敌深入、围而不歼”的经验。
吊过长平后,过浊漳水南源,上党郡治所长子县已是历历在目。相传长子为远古时代尧帝的长子丹朱封邑,周时为辛甲封地,秦为上党郡治所,汉承秦制,一直沿用至今。
距城越近,行人越多,百姓瞧见蔡邕刑徒扮相,赶忙跑到一边,生怕沾染了晦气。蔡邕一开始或会气愤,然而一路行来,他已是习惯了。
盖俊正觉干渴,就见一个花甲老人背着竹筐,一股水果特有的清香从里面散而出。
盖俊出声问道:“那老人家,果子几钱?”
花甲老人转过头,一张晒得黝黑,皱纹纵横的脸上显出迟疑,迟迟答不上话来。
“又非不给你钱,你怕甚么。”盖俊边说边掏出一把五铢钱。
老人吓得直往外推,说道:“我这一筐果子也值不了这些钱。”
“给你就拿着。”盖俊硬塞给他。
“那这些果子都给你了。”老人收了钱,把竹筐卸下,用汗巾擦拭着额上汗水。
“我要那么多果子作甚,取几个即可。”盖俊又好气又好笑,蹲下来挑挑拣拣,“我说你这果子……”
老人后脚一蹬,疾逾闪电般冲向蔡邕,度之快仿若猎豹捕食,哪里像一个花甲之人。
“刺客?”盖俊心下一凉,身形猛地拔起。
十步……
以他的爆力居然没有追回多少距离。
眼看老人或者说刺客将要扑到蔡邕面前,盖俊从箭袋中抽出一支长箭,向他掷去。
刺客对背后来箭置之不理,任其钻入背部,手腕一翻,亮出一把冒着寒光的匕。
“唰!唰!”
两个家仆捂着喉咙仰倒,口中出“咯咯”的声响,目中满是对生命的留恋。
四周百姓踉跄后退,惊恐嘶叫。
清除阻碍,刺客继而直刺蔡邕心脏,这位名震天下的大儒心道一声“我命休矣!”挺直身子闭目等死。
成功在即,花甲老者眼中闪过一丝狂喜,当了一辈子刺客,毫无疑问这人是最有名气者,杀了他,便是死了又有何憾?
“吾当不逊聂政、要离。”
一只黑色的马靴横空而出——
“砰!”
刺客胸口一塌,口鼻喷血的倒飞出去。
盖胤收回大脚,警惕地看向四周。盖俊曾言,他要寸步不离蔡邕左右,追击也不行,以防其他刺客趁虚而入。
“只差一点、只差一点……”
刺客受此重击,却匕不离手,还要挣扎爬起。他不甘心,方才匕尖甚至触及了对方衣衫,就差一点……
盖俊心中暴怒不已,不顾对方老者身份,一刀将其手贯穿钉在地上,腰跨一摆,腿出如鞭,狠狠抽在刺客左耳,刺客脑子“嗡”的一声,翻眼昏死过去。
盖俊怒意稍熄,待蔡邕回过神儿来,问道:“议郎受伤未?”
蔡邕摇摇头,叹道:“又亡二人!为吾一命,到底要死多少人?”
“是我大意了!”盖俊颇为懊恼,前翻二十多个刺客伏于太行最后一座山岭,虽出乎意料犹然不能欺近蔡邕身前十步,他本以为接下来会清闲一些时日,就在最放松的一刻杀手突袭而至,险些着了道儿,想想就觉得窝心。
蔡邕苦笑道:“谁会想到老者竟是刺客。”
第五十二章 朔方
长子北与屯留比邻,而后众人直奔襄垣、铜鞮,铜鞮又名沁县,乃是晋国末代君王晋靖公流放、葬身之地。三家分晋后,晋靖公被流放到此地,且降为布衣百姓,使晋国绝了祭祀的香火。晋国的历史大幕,就是在铜鞮的土地上谢幕的。西汉著名大儒刘歆曾感慨:“怜后君之寄寓兮,唁靖公于铜鞮。”刘歆身处西汉末,吊古伤今,比照衰晋,预感西汉王朝要重步当年晋国的后尘。
而当今,垂垂东汉,何尝不是又步西汉之后尘?
进入太原地界,盖俊回眸上党郡,感慨良多。
太原治所晋阳。晋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出于将来政治避难需要,赵简子高瞻远瞩修了晋阳城,成为赵氏家族的“避风港”。但是对此举,孔子颇多非议,故书于《春秋》:赵简子入晋阳,乃蓄意叛君。人臣之罪,莫大于叛逆;赵简子修筑晋阳早有叛晋之意;最后的三家分晋之祸,实始于此。
晋阳又是汉文帝龙潜之地,因为汉文帝即位之前,在晋阳足足做了十七年的代王。
后世,将有一支李姓人从这里走出,建立起一个毫不逊色于强汉的庞大帝国。
它的名字叫……唐!
晋阳之后,一行人翻越句注山,抵达雁门郡的雁门关,当年汉高祖刘邦伐匈奴,逾句注,困于平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雁门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
“天下九塞,雁门为。”名副其实。
赵国大将李牧常驻雁门,凭借关城之险,击败匈奴十万人马。
西汉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曾率兵和匈奴在此廖战,大获全胜,威震塞外。
一路北上,临近云中郡。
即将离开晋地,众人心头涌起别样的感觉,再往前,就是另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了,与农耕文明相对立的游牧文明。
战国时,赵武灵王励精图治,胡服骑射,其先于河西筑一大城,未就即有一厢崩塌,终不能成,于是改筑于阴山河曲。占卜选址时,昼见群鹄游于云中,遂于其下筑城,取名“云中”。
目下正是草原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层层波浪荡漾在翠绿如织的无垠大地上,仿佛从天边一直铺排过来。左侧山冈有一群散开的羊低头吃草,牧羊人歪斜在草地上晒太阳,口中哼唱着那似乎恒古以来就存在于草原的小调。
午后,红日高悬天顶,草原上却沥沥啦啦地下起几滴小雨,闪电如同极光般直插大地,又极地收回。来自中原的赶路人,哪里见过这等景象,心中充满敬畏。
黄昏,雨势减止,众人抵达县城夜宿,次日继续起行,跨云中,便是五原郡。
盖俊置身宁静而安和的草原,信马由缰,思绪飘飞。
“五原……”
“战神吕布的家乡呵!”
想到这里,他回身看向守在蔡邕身旁的盖胤,年来盖胤有意蓄起胡须,令他略显敦厚平凡的脸增添了一丝成熟气息,八尺身材极尽雄壮,予人以无穷的压迫力,蔡邕夸其有樊哙之勇。这已经不是他次听到如此评价了,袁绍也曾说过,虽然其语多是恭维。
“二人碰撞,谁将获胜?”
盖俊摇摇头,驱散了此等荒唐想法。
朔方位于五原左侧,他们历经上党、太原、雁门、云中、五原等郡,整整绕了并州大半圈才抵达目的地,其实从上党或河东经西河郡直接穿过去显然更近,然而河西乃是南匈奴单于王庭所在,郡内胡人众多,极易生意外。他们选的这条路远是远了些却安全。
朔方郡土地广袤,人口稀少,仅两千户不到八千人,分部在六城,当然了,这是在籍人口,罪犯及屯兵不算在内。
罪犯不仅承担非常多的杂役,还需乘塞守烽,防御胡人。杂役可以让蔡家仆人代劳,但充当边卒的命运则逃避不了。
蔡邕思想具有典型的儒家风格,强调华夷,认为中原安定,四境必安,而今成为边卒,可谓命运弄人。
盖俊本待立即返回,从朔方太守那里得知阳球贿给金钱,令他毒死蔡邕。盖俊听了勃然大怒,他解决掉两拨刺客后路上再无打扰,以为阳球计穷了,哪曾想对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多亏朔方太守为人正直,不为所动,反而如实相告,不然蔡邕危矣。
盖俊又留下小住三日,见无甚动静,加之朔方太守对蔡邕颇为重视,保护得当,才决定返程。
立身静谧而安宁的自然画卷中,背托苍茫古城,盖俊取来蔡邕爱琴,十指弹动,清淡、深远、悠长的曲意顺着指尖淌出,一顿一错的琴弦三叠而上,听者心头无不升起一股苍凉之感。
再没有哪曲子,比《阳关三叠》更适合此时。
蔡邕泪如雨下,遥望南方,半晌方收回眼神,问道:“此曲何名?”
“就叫《朔方曲》吧。”盖俊摇摇头道,原名《阳关三叠》与此地不符,唯有弃用。
“此曲乃是子英所作?”蔡邕大为感慨,盖俊少年俊杰,怀文武异才,虽于经学一道不甚钻研,然而世事轮转,变乱渐生,博士无用,未来能有大成就者,必是此等人无疑。
“子英,我知你和琬儿两情相悦,我亦早已把你当成我婿,如今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