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厚黑传-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兄刚才也说了留在此地能维护地方,如果小小蟊贼都对付不了就太令圣上失望了!”
  马腾看着这份诏书顿时傻了眼,从陈仓至潼关一线的百姓早就逃的逃、散的散,圣旨虽说拜镇西将军、掌西北之事,表面上看是给自己扩大了地盘,可没有这么多人口要了这么大的地盘反而是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的负担,而且此令诏令一下,原本和自己平起平坐的结义兄弟韩遂就在名义上成了自己的下属,韩遂心里不会有想法才怪,偏偏自己到时还无法解释,否则只会越描越黑。而之前为了拒绝入京自己又一直以维护地方为借口,现在这封诏令就是想拒绝也拒绝不了。当然,除非公然谋反,但这种事就是实力强大的袁绍都不敢做,又何况他马腾?最终,马腾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下这暗藏祸根的诏令。
  贾诩看着马腾泛黑的脸色,心中得意不已,最后再补了一句丞相一直交代的事,“西方大食、大秦之商人、使臣断绝来往已久,圣上欲重现大汉昔日荣光,再建西北繁华商路,望将军能维护商旅安全,不可令圣上失望!”
  ……………………
  我发现我和赵云好象真的没什么缘分,自从听说公孙瓒快完蛋了,我就派了不少人跑去幽州打听赵帅哥的下落,一开始找到了他的人,可这傻小子居然说不肯背叛公孙瓒,没关系,够忠心,我喜欢,可以等。结果等啊等啊等啊,等到公孙瓒的南界兵营被袁绍所破,赵云居然趁着混乱跑路了,到处都找不到人,我说你跑路就跑路,明明知道我在等你,你为什么不跑到我这边来呢?唉~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
  暂时抛开赵帅帅不提,我还必须为其他的事伤脑筋,那就是人才不够用了。以前地方小、人口少,经济也不怎么发达,学着那些YY书里到处找历史名人也能凑合着用。可现在地方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和商业也越来越发达,新生的事物层出不穷,偏偏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毕竟有限,这么多的事靠这些有限的名人哪里管得过来?这汉朝用人的制度也实在是有意思,要不就是世袭制,要不就是推荐保举制,也就是举孝廉,更或者就是买官卖官。
  这世袭制就不必说了,绝对的弊多利少。而这推荐保举制,如果世上的人普遍道德够高尚,倒也算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式选举,可经济越发展道德越堕落不说是绝对规律,起码是两千年以内的规律,这种推荐保举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推荐保举制极易产生朋党,这对政权的维护是极其不利的,而荆州的豪族势力已经太大了,我不希望他们无限制增长下去,这会对我将来的统治产生威胁,因此我不希望再用他们推荐的人!历史上三国后期的司马氏乱魏和诸葛氏乱吴基本就少不了这两种用人方法埋下的祸根,只有西蜀的诸葛亮可能发现了这两种用人制度的弊端,所以以道德操守为用人标准才没出现以下克上的欺主行为,但却又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看样子我有必要让历史前进那么一小步,把隋唐才发展起来的科举制搬过来。
  科举可是个好东西啊,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录取制度,虽说1903年的时候被满清废除了科举制标志着科举的结束,但那只是自欺欺人换汤不换药。科举说白了就是考试录取人才制,只不过是考试的内容变动了而已,这种制度不但没被废除还被发扬光大,成了全世界公认的人才录取模式,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源头把科举的内容充实一点,把物理、数学、化学、地理这些东西加进去。数、理、化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中国的数、理、化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没有系统的分类和归类,如果把这三项当做必修的考试内容,中国的广大学子自然会仔细研究、越学越精,何必要我费尽脑筋去回忆灌输这些东西?我要做的仅仅只是为它的发展铺设一条顺畅且方向正确的轨道。而地理的重要性却被很多人忽视,为什么古代人一直没有国家和领土的概念?就是没有地理学!如果把地理当做考试内容,再时刻灌输后备人才和广大民众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那后代的帝王、臣工绝对没多少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搞什么割地求和的举动,如此一来,我大汉的版图将会不断扩大!当然,儒学也绝对要加到里面,就当作是语文好了,起码儒学对维护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和同化异族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是防止领土分裂必不可少的,我可不希望中国象罗马一样千年以后四分五裂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存在、发展并延续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消失的文明再强大又有什么用?不过是一个泡沫罢了!
  恩,五项考试内容,好象和高考差不多了,还要再加一项,再来个神学好了,就当是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把我自己进行神化顺便给所有人洗脑,要让我及子孙的地位神圣不可动摇。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节 东瀛女奴
 更新时间:2008…8…19 0:26:01 本章字数:2196
  推行科举是件跨时代的大事,所以我叫来了心腹蒯越和郭嘉探讨一番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两人听完了我的大致想法后,一直将我敬若神明的蒯越立马跳起来歌功颂德,毕竟科举取士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只不过郭嘉要想得多很多,“主公,此科举一出,汉朝官体弊病确可尽除,然大人可曾想过,那些裙带关系复杂的世家豪族一直是世袭及推荐保举制的受益者,如若推行科举制,这些世家豪族会有什么反应?远的如四世三公的袁绍,近的如……”说到这里郭嘉望了蒯越一眼。
  没等我安慰出口,蒯越立即跳了起来,“主公,越并非见识短浅之人,此法一出,不出十年,江南必定兴盛繁荣,主公兴盛则我蒯家兴盛,于公于私我蒯家绝对鼎力支持主公新法!其他黄、文、曹、陆等诸家只要向他们解释清楚,相信他们断不会拖主公后腿。”
  我点了点头,再次望向郭嘉。
  郭嘉沉吟片刻后接着说到,“主公刚才所说物理、化学等诸事例其实在《墨经》、《考工记》、《论衡》等墨家、道家的杂学中多有论述,如若将这些东西与儒学并举……”
  “等等!”听了郭嘉的话我吓了一跳,中国古代化学始于道家炼丹和工匠冶炼这些东西我还知道,怎么物理也被古人找出了原理和概念吗?我赶紧让蒯越去我的私人皇家书库把刚才郭嘉说的那几本书找来。
  等拿来之后大概翻上一遍,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搞了半天物理、化学在汉代远不象我想象中那么落后,远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就有很多学派提出了原始的物理化学概念,其中见解最深的就是道教的丹学和墨家的《墨经》。丹学还算了,等我把《墨经》看上一遍后简直气得想吐血,牛顿算他妈个球啊,《墨经》里居然早就有了光学、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而《考工记》、《论衡》之类的书更是详细记载了基础的热学、电磁和声学现象和产生原因,怪不得后世这么多人骂儒教,如果不是儒教的强势生命力将这些古代科学压制在摇篮之中,中国的科技发展简直不可想象,C***,老子现在也有了焚书坑儒的冲动。看样子的确有必要打压一下儒术,给其他立足于实干的学说一点生存的空间。
  “主公!主公?”
  蒯越和郭嘉把我从发呆中拉回神来,“哦~奉孝,接着刚才的话题,你继续~”
  郭嘉确定我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后接着前面的话题继续说到,“主公新法欲打破儒术独尊的地位,无异于公开反对汉武皇帝的祖宗之法,恐怕遭到那些守旧的官吏和儒生的强烈抵制,而这群人的势力不可小觑。”
  稍微平复一下心情,重新考虑了郭嘉的担忧后我心中有了计较。废除独尊儒术、重新百家争鸣的思想绝对不能象以前一样让小皇帝去背黑锅,中国是注重实例的民族,秦始皇焚书坑儒、重用法家结果二世而亡;汉武帝独尊儒术,结果远逐匈奴、万邦来朝;这些事例使得后世对儒学推崇倍致,如果让小皇帝这个注定的亡国之君背着黑锅推行新科举,必然会遭到后世的诟病,所以即使预料到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依然需要我亲自去倡导和实行。不过我也不想直接得罪现在的官僚体系和庞大的儒学群体,所以我决定曲线一下,“你们看这样如何,以我个人招集幕僚的名义在整个南方先推行简化的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