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话说杨家将 作者:怀夫子-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道:“臣今日无事去吏部看审案,没想到付鼎臣竟敢贪赃枉法,无辜屈打愿告,是可忍孰不可忍!臣一怒之下将他废于锏下,特来奏报皇叔知道!”太宗不悦地道:“坐堂问案,用刑威吓也是常事,与贪赃何涉?”八王将怀中礼单取出放到龙案道:“叔王看过这个就明白了!”太宗看了一眼登时脸红耳赤,暗骂潘妃无知胡来,此时行贿,岂不授人以柄,明告‘此地无银三百两’。他怕八王奏请追查潘妃的动机,忙客气地道:“王命金锏有先斩后奏之权,付鼎臣既有取死之道,亡命锏下也就罢啦!可案子怎么办?”八王道:“可以再派一家官员审理!”太宗暗道:说得倒轻巧,堂堂吏部天官,朝廷二品大员,你说打死就一锏要命,以后谁还敢接旨问案。不过也好,此案无人受理与我无关。口里却问道:“哪位爱卿接着审理此案?”百官人人装聋作哑,没人答腔。谁也不愿接这个‘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的要命差事’。
接连几天早朝,太宗都要装模作样的问百官谁愿接此案,没人接他就这样拖着。八千岁心急如火还无话可说,就暗招吕蒙正问计。吕道:“除非万岁下旨强令哪家大臣审理,否则朝中永远不会有人主动请旨!圣上既然不恳下旨,为今之计只有找王丞相,让他推荐一名有正义感、善断奇案的外放官员进京问案。”八王大喜,即找王延龄商议此事。王丞相道:“各地州县中善于断案的官员,倒是有几个,头一位是江州提刑官宋慈,此人善断弃尸案、、、、、、,第二位是汉中推官齐保宗,此人、、、“这两人离京城太远!等把他们调来,黄瓜菜都凉啦!有没有就近的?”赵德芳问。“就近嘛!倒是有一位、、、”“老丞相不要有什么顾忌,只管实讲他的情况,本宫自会判定!”“此人名叫寇准,字平仲,陕州下邽县人,其父寇相,曾任先朝参军记室。寇准在太宗元年科考荐为探花,【宋制,科考第一名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圣上因其年幼,降为第十名,直放归州巴东县任县令。破案、牧民、政声甚佳,两次升调都因百姓跪拦未走,已留任巴东八年矣!近因益州知府病故,数天前已把他从巴东调来吏部述职,待奏明圣上即放益州。只是此人、、、过于耿直,不喜攀附权贵、、、千岁、、、”“你即令人通知寇准,晚膳前到南清宫见本宫,待本宫当面考察后再定!”
当晚,八千岁赵德芳在南清宫花庭接见寇准。赵德芳先问了寇准的生平,考问了为官之道,突然道:“你已来京数日,潘、杨案想必已有耳闻,本宫如奏明圣上委你审理此案,有胆量否?”寇准道:“敢问八千岁,大宋朝是君大还是臣大?”八王皱着眉头道:“这还用问吗?自然是文东武西,君高臣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如此,奉君命审重臣就与下官胆量无关啦!下官在巴东任上理事,向来是只问是非,不管其他!”寇准豪情满怀地道。赵德芳听了寇准的回答,十分满意,兴奋地道:“王丞相果然惠眼如炬,你且回驿馆待命,本宫自有主张!”
此日,八王出班奏道:“皇叔,潘、杨案老拖着也不是个办法,臣看朝中大臣不是向潘就是向杨,派谁都不好说话。干脆!从外官中调一个来问吧?”太宗道:“各地外官多如牛毛,你知道那个有能力?”八王道:“据王老丞相所知:归州巴东县知县寇准为官清正廉明、善破奇案,朝廷两次大比升调,都被县内百姓跪道留任,万民呼其‘寇青天’。就用他作主审如何?”太宗道:“七品县令,官俾职微,入朝堂审大臣似乎与先王定的大宋律不合吧!”八王笑道:“叔王可以临时封官呀!想那寇县令,次次大比皆列上品,如不是百姓留任,到现在也应该是三、四品大员了吧!【宋时官制,共分九品、十八级。最低的是从九品,最高的是正一品。新官的选拔、在职官员的考核是每三年进行一欼叫‘大比年’’。新官选拔从县里开始,读书人参加县考及格即取得‘秀才’功名,即可穿绸袍、戴方巾享受免田赋、见官不跪等政治待遇;秀才参加省级考试成绩及格即取得‘举人’功名,除享受秀才待遇外,还可以参加京试科考;朝廷每三年开一次科选,录取三百六十五名成绩好的举人,称‘进士’。前十名官阶是从六品,头名叫‘状元’正五品,二名叫‘榜眼’从五品,三名叫‘探花’正六品。第十一名到二十名叫‘二甲进士’正七品,其余的三百四十五人,都是从七品。有品级的官员,不管任何职,每三年都有吏部考评一欼政绩优秀可提升一级,考核不及格降一级。一般来说七品以上的官员,只要不犯错误,是有可能升到二、三品的。所以世上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是说。八千岁的话就是依此为据。】太宗看赵德芳坚持要调寇准进京审案,觉得不同意也不好说,就道:“朕就依皇侄所奏,派内侍范胜持朕的金牌去调吧!”八王道:“无需万岁派人去巴东,此人已在京中!”太宗听奏寇准在京,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沉着脸问王丞相:“王爱卿,寇准不在巴东任所,来京何为?“”王延龄道:寇准在巴东连任八年县令,政绩斐然,因百姓两次夹道跪拦,未能提升,近因益州知府病故,臣将其调来京中,拟补该缺,八千岁、、、”“好啦!这且不论!你看这七品县令如何见朕?”太宗不耐烦的问。“老臣也知这金銮殿没有七品官的位置,可是、、、、、、”八王知道老丞相不好回答就接口道:“侄臣以为寇县令调来京中,本来吏部就准备把他放任四品知府,现让其在朝中审官案,恰值付天官已死,就暂叫他穿天官服饰,站在吏部的位置面圣,品秩嘛,不妨先不提,如此变通万岁意下如何?”太宗看百官没异议,就传内侍去吏部官驿宣寇准陛见。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此言诚不我欺。寇准穿上二品天官服装,稳稳重重地往金殿上一站,嘿!还满像那么回事,连太宗看着也入眼。不过太宗还是想把寇准吓走,等三呼万岁已毕太宗道:“朕调你进京,是让你断两家大臣官司,一家是当朝太师、边关大帅潘仁美;一家是代州大帅杨继业的六公子、郡马杨延昭。前几天吏部天官付鼎臣,审理此案不够公允,被八千岁当堂用王命金锏打死!卿敢接这个差吗?”寇准道:“微臣奉君命,忠君事,虽万死亦不辞,何惧之有!“太宗道:“寇卿果然有胆略!但要记住:审理此案要做到,公正廉明、不偏不倚,以理服人、证据确凿。审好呢,你以后就在吏部主事,审不好嘛,你自己想去吧!”“臣遵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寇平仲下殿擦去脸上的冷汗,在午门外没看到自己的亲随,就一人坐在台阶上,想这几天发生的事。数日前,寇准正在巴东县衙发愁无钱修涝河桥的事。突然接到吏部调令,令其倍道赴吏部述职。寇准不知为了何事,心里惴惴不安地,带上书童寇安、亲信衙员赵宗、马龙、连夜赶到吏部报到。吏部堂官私下告诉他:可能要升调他到川中任知府,王丞相担心巴东的百姓又会拦调,就秘密调他进京,吏部已派别人去巴东接任了。让他先在吏部驿馆住下,等候王丞相接见、、、、、、。没想到神使鬼差竟接了这么个烫手差事、、、、、、等了一会,仍然不见亲随来到,寇准只得步行到御街口,顾了一顶青衣小轿,孤零零去吏部上任。吏部的主簿、郎中、书吏、校尉、衙役没一人认得他,向门卫自报身份后,主簿谢夫子忙引众衙员将他迎进大门。一进大堂觉得臭气冲天,回顾左右看到一具尸体,不由皱眉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谢夫子道:“这是被八千岁打死的付天官,千岁无旨,谁也不敢动!”寇准道:“马上把它弄到停尸房,立即冲刷大堂!老爷明日要在此审案。另外,派两名有眼色的人去午门附近,找三个说关中话的人,问明是老爷的亲随就领来!”不一会,寇安、赵忠、马龙被领进客厅。三人见吏部衙门之大、庭院之深、布置之华丽、惊的合不拢嘴。寇安是寇准从小带大的书童,说话随便,打量着老爷的一身新官服高兴地问道:“原来调老爷来京是升老爷的官,你这身官服比归州知府老爷的还好看!这衙门比咱巴东的‘玉皇庙’还大几进,哈哈以后咱们就享福咾!”寇准道:“哦(我)们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是福呀!这个地方说不定就是老西的归天之所!你们不要得意忘形傻高兴!哦要警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